來源:魯中晨報
2023-03-27 10:03:03
原標題:淄博文旅,留人有“道”
來源:魯中晨報
原標題:淄博文旅,留人有“道”
來源:魯中晨報
3月26日,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在青島拉開帷幕,全省文旅項目建設繼續以“加速度”起步。地處山東版圖幾何中心的淄博,具有相當體量的文旅資源,如今更是一度處在網絡流量的中心。“流量城市”變身“留量城市”,對于今年奮起直追的淄博而言,留人,是在當下或在不久的將來實現文旅突破的一個關鍵抓手。
3月17日博山區文化旅游發展大會,3月21日“鄉村好時節·LET’S購”主題年(淄博)活動,如今又在省級文旅大會上大放異彩,接下來或有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接過接力棒……從一場場文旅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雄心壯志的淄博,文旅如何留住人,如何實現自己的抱負。
預告:一出“留人”好戲
3月26日,高青在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開幕式上接受第四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授牌,高青由此成為淄川、博山、周村之后,淄博的第四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開幕式上,高青文旅重點項目千乘文旅康養項目進行了簽約。27日,淄博主要領導將在大會上推介淄博文旅。
步入陽春三月,文旅活動尤為頻繁,緊密的安排也釋放了信號——2023年對省內文旅發展而言格外重要,對淄博亦然。只有進一步留住人,變“流量”為“留量”,才能讓文旅發展迎來高光時刻,淄博抓住了這條規律。
在“文旅淄博”微信公眾號上,一張“全域地圖”彰顯了淄博文旅的留人本領。
淄博地處山東省中部,總面積5965平方公里,總人口470萬。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齊文化發祥地、聊齋故里、陶琉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文化與自然山水相互交融、相互輝映,周村古商城、蒲松齡故居、紅葉柿巖、潭溪山等景區享譽省內外。
文化和旅游既是淄博的軟實力,也是城市發展的硬支撐。“一天逛不完淄博”“一些好玩的在別的區縣,還沒玩到”“玩不夠”……淄博要“慢”下來,留住人慢慢地品味“南山北水、東古西商”,留住人們的消費,淄博文旅才能生機盎然。
數據足以表明淄博在“留人”上做得相當不錯:2023年一季度,預計淄博接待游客1180萬人次,同比增長19.4%,實現旅游總收入110億元,同比增長39.2%,旅游接待人數及旅游總收入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92.9%、82.7%。
淄博是怎么做到的?
2023年伊始,以黃河大集、淄博燒烤為熱點的淄博文旅業態火熱出圈,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和爆點,讓淄博文旅在這一輪“吸睛”大賽中走在了前列。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一直以來,淄博推動全市文旅事業快速前進,取得了卓越成就,重大文旅項目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惠及群眾,“文化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文藝創作等各項工作齊頭并進,一出盛大的文旅盛宴在淄博鋪展開來,只待游客“入席”。
而引游客“入席”,淄博妙招頻出。去年的淄博加快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建設,舉辦文旅惠民消費季活動,市、縣兩級累計發放文旅消費券350.8萬元,拉動消費超3000萬元。
今年淄博或將繼續“撒錢”給游客,刺激文旅消費,挖掘消費潛力,為文旅賦能。
地利、天時、人和、策興,當下的淄博文旅已經等來了“雄起”的最佳時間。
正劇:留人好戲開場
淄博,正站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拐點,面對組群式城市發展既相互獨立又彼此互補的現狀,各區縣就看誰能率先站上風口、引領風向,使“詩”和“遠方”更好聯結,使文化旅游的似錦繁花開滿自家院子。
當下的博山和高青已經開始“播種”,通過一出出文旅好戲,開始在自家院子中待客留人。
在博山區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博山密集發布了《博山區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博山區支持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博山區征集“五個一”、評選“五個十”工作方案》,博山旅游6張地圖以及15條精品旅游線路和8種優惠套餐等系列文旅產品。博山一系列彰顯特色的文旅品牌大塑造,以品牌增強了博山文旅的回味力。
博山位于淄博南部區域的中心位置,擁有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陶瓷琉璃名城、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多塊文旅“金字招牌”,有歷史、有文化、有生態,在全市區域協同發展進程中意義重大。近年來,博山聚焦聚力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打造了顏神古鎮、紅葉柿巖、岜山、三水源等文旅項目,成效顯著。
博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蘊,這就是其發展文旅的基礎和優勢。
“我們在老景區、老景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改造提升上用力不足,景區新產品、新業態、新體驗開發打造比較慢,特色化少、同質化多,有些產品已明顯滯后于時代發展,影響了景區的吸引力、游客的感受度。”博山區委書記路德芝坦然正視自家文旅的短板,而且提出必須要以游客為中心,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在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文旅品質上下功夫,讓游客在博山玩得舒心、順心、開心,真正實現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再來帶人來”。
今年的博山特別注重做“大景區”,加快推進文旅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功能互補、業態互融。通過業態融合整合方方面面的要素資源向文旅聚集、融合提升、共同發展,促進吃、住、行、購等全業態的全面發展。在業態上不斷升級、融合,讓各行各業都融入進來,打造出更有溫度、更具體驗性的多元化發展場景,將短時間的吸引力轉化為長久的“回頭率”,真正把“客流量”變為“留客量”,真正讓文旅成為山城博山的一張“金名片”。
這,就是博山“慢下來”和“留人”的顯著一招。
高青三面環水,西北兩依黃河,河湖眾多、濕地豐饒,為淄博市唯一沿黃縣,是淄博市黃河旅游之源,是一座因水而興、兩河共育的文化名城,是姜太公首封之地、早齊文化發源地,是“中國黑牛城”“中國白酒名城”“中國溫泉之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近年來,高青縣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動力,充分發揮旅游業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促進作用,形成了文農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全域旅游模式。
“慢城”高青的一場“鄉村好時節·LET’S購”主題年活動貫穿年頭和年尾,留人不在話下。
“鄉村好時節”是省文化和旅游廳聚力打造的鄉村旅游公益品牌,旨在以傳統“四時八節”為時間脈絡,以根植于民間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為基礎,創新打造“時令性”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高青將以節為媒、以節會友,集聚人文、民俗、文化、美食、濕地、大河、春景等特色資源,綜合開展國井封壇展演、黃河鄉村美食宴、黃河燒烤體驗、民間藝術展演、黃河優品展示、直播帶貨、游惠高青、黃河文化主題展系列活動,為游客提供流連自然風光,漫步綠色長廊,品味農家生活,感悟鄉愁美景的節慶盛會。”
高青縣委副書記、縣長高原在活動上表示,高青將承借文旅事業復蘇發展的東風,為全面激活文農旅消費市場、帶動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逛國際慢城,濕地泛舟、荷塘采蓮;看黃河安瀾,大河東去、落日雄渾;住最美鄉村,蓑衣釣蝦、稻田聽蛙;泡富鍶溫泉,品高青黑牛……高青,光芒四射的淄博黃河文旅,值得留下來慢慢欣賞。
結尾:文旅留人“彩蛋”
最終,能留住人的,還得是淄博整座城市散發出來的魅力,那是和優美自然生態相輔相成的,一種由內而外溢出的獨特文明氣質,而這氣質的來源便是文化熏陶。
新時代的語境下,如何以文脈滋養城脈,讓古老“琴弦”演繹最美“新曲”,引人入勝?
近年來,淄博深化文化賦能,聚力打造文化繁榮的現代化新淄博,統籌推進高品質民生和群眾文體生活滿意度提升,實施文旅惠民20條措施,努力實現由文化“惠”民向文化“悅”民跨越發展,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隨著淄博市文化中心、淄博市圖書館、淄博市文化館、淄博大劇院、博山區文化中心、高青縣圖書館、齊文化博物院、海岱樓鐘書閣等一批高投入、高顏值、高標準的地標性公共文化場館相繼建成,淄博目前擁有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所3313處,實現了市、縣、鎮、村四級全覆蓋,形成了布局合理、覆蓋城鄉、特色彰顯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位居全省前列的淄博,市民群眾對高品質文化活動場所的需求得到極大滿足。整座城市“腹有詩書氣自華”,加上移步換景的城市風光,淄博正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從“單一景點”向“綜合目的地”轉變。“全域旅游”的淄博,更容易吸引人停下來駐足慢慢欣賞。
以今年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全省文旅項目建設將進一步擴容提速。未來5年,山東將策劃實施300個以上重大文旅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5000億元,以實際行動營造山東文旅優良的投資環境,與省內外文旅企業攜手共進,加快推進文旅項目建設,努力開創全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明天。
如此良機,淄博豈能錯過。留人之道淄博慢中有快,淄博擬于4月下旬召開2023淄博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
春雷一響,淄博文旅入場發力。淄博將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用好用足淄博人文及自然環境稟賦,集中展示山東文化旅游業取得的新成果,加快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走在前、開新局,推進建設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拓展文旅招商方式,推動國內國外交流互鑒,激發市場活力,培育產業發展動能,激發全民文旅消費熱情,進一步促進全市文旅市場回暖復蘇。
提升“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影響力,向世界展現山東新形象,淄博使命必達。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孫良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