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23-03-27 09:28:03
原標題:高“瞰”山東 打卡青島
來源:青島早報
原標題:高“瞰”山東 打卡青島
來源:青島早報
3月20日,山東省組織開展的“走文化廊道 進經濟園區 看山東高質量發展”行進式主題采訪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在25日、26日青島早報作為受邀媒體深入島城重點項目、經濟園區、文化場所開展采訪報道。早報記者在探訪中挖典型、找亮點,展現青島作為山東經濟龍頭城市在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新成效。
小海藻“鏈”動百億大產業
25日,早報記者先后前往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更新改造項目進行參訪,三處分別聚焦海洋生物、現代漁業、郵輪旅游等不同細分領域,見證了青島建設現代化海洋城市全方位的解碼。
走進明月海藻集團,記者看到,作為一家海藻提取物科技生產企業,與傳統的工業車間生產線不同的是,展現眼前的則是集團打造的海藻主題旅游景區——明月海藻世界。現場,明月海藻集團五彩文旅集團副總裁李可昌介紹,海藻世界包括中國海藻科技館、國家重點實驗室、海藻部落、海藻健康舫、海洋生活家酒店等功能體驗區,目前這里已經成為研學、培訓的熱門場所。
“一顆小小的海藻,是明月海藻的發展命脈”。作為青島47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鏈主之一,明月海藻集團不僅形成了以海藻工業原料、海藻健康食品等主事業線,而且更打開了從海藻提取到制備海藻酸鹽醫用敷料高新技術成果。李可昌表示,目前明月海藻集團超純海藻酸鈉生產線設計產能每批次2公斤,年產能為200公斤,可滿足100萬人份腫瘤栓塞制劑、體內藥物緩釋制劑等產品應用需求,直接經濟效益可達2億元,帶動下游藻酸鹽植介入制品百億市場。
探索深海養殖新模式
從青島海岸線向南120海里,是全國首個國家級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全球第一座全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就系泊在這里。依托于此,實現了我國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的突破。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林介紹,這既是全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處深遠海三文魚養殖場。郝林告訴記者,試驗區于2020年獲批復,總面積達553.6平方公里,在2021年6月依托大型養殖裝備平臺“1+N+N”養殖新模式,共收三文魚15.6萬尾,單魚平均重量超過4公斤,成活率達到80%,品質達到歐盟出口標準,標志著我國首次規模化養殖高價值魚類取得成功。預計到2027年,總養殖水體超過150萬立方米,三文魚生產能力突破3萬噸/年規模,打造百億級深遠海綠色養殖產業群。
產因港興,港為城用。在青島,一條高品質的老城區文化旅游帶正加速隆起。青島國際郵輪港區位于青島港老港區,擁有豐富的歷史工業遺跡和9公里優質海岸線,可停靠22萬噸級超大型郵輪,致力于打造成為青島的“文旅標志”。“港區啟動先招商、后改造的工作思路,規劃布局重點項目14個。其中,郵輪客運中心、山港大廈、集裝箱部落已建成投用。”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更新改造項目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目前,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山東國際航交所等重大產業平臺相繼落地,港區現代航運物流、貿易服務、船舶交易、保險經紀、大宗商品交易等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壯大。
“專精特新”助力經濟騰飛
結束25日聚焦海洋經濟發展行程后,記者在26日前往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合多式聯運中心、膠濟鐵路青島博物館四個地點,聚焦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領域,見證更多青島高質量發展新方向。
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由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海爾海創匯和市北區政府共同打造,聚焦生物技術、大健康特色產業領域,專注“從0到1”的企業孵化。“經過三年的運營發展,園區內百余家生物醫藥類企業覆蓋了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未來,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園區還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青島生物科技創新園常務副總經理薛證介紹,截至2022年底,園區整體產值突破45億元,稅收突破5000萬元,帶動就業1300余人,三年以來累計產值突破100億元,稅收突破1億元。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原動力,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發展賽道上為青島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一走進眾瑞,密密麻麻的“專利墻”最先映入眼簾,公司歷年所獲得的各種專利證書布滿了大半的墻面。公司總經理何春雷向記者介紹道,青島眾瑞是致力于環境監測儀器、生物安全儀器等領域的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截至目前,公司已獲授權專利231項,其中包括19項發明專利。
鐵路賦能助推經濟發展
縱然路遙千萬里,鐵路相通咫尺間。從空中俯瞰,一列列貨運班列正有序從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啟程。“這趟中歐班列,共100個標準集裝箱,滿載機械設備、輪胎、生活用品等貨物,價值2000萬元人民幣,準備發往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預計10天左右抵達。”青島車務段膠州站副站長高義田介紹,2022年開行了775列中歐班列,居全省首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以上合多式聯運中心為支點,青島已形成“西聯中亞歐洲、南通南亞東盟、東接日韓亞太”的國際多式聯運貿易大通道,建立起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聯系,成為中亞及上合組織國家面向日韓亞太市場的“出海口”。
鐵路,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和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始建于1899年并于1904年建成通車的膠濟鐵路是一條橫貫山東經濟百年的交通大動脈。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動車組,滄海桑田的鐵路發展軌跡濃縮于一條膠濟線。而膠濟鐵路的 “終點站”便是中國離大海最近的火車站——青島站。青島站客運車間副主任劉曉蕓介紹,青島站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重要節點、全國鐵路客貨運綜合性特等站,高峰開行旅客列車158列,旅客發送量達6萬多人次,可通達全國22個省會直轄市。在今年1月,青島站完成改造。一座智能化、信息化、人文化的現代新型車站,成為青島喜迎八方來客的“城市會客廳”。
作為一座百年火車站,青島站既是歷史“見證者”,也是歷史的“記錄者”。2021年12月31日,膠濟鐵路青島博物館亮相青島火車站。這里共分為五個展區,以回眸的視角俯瞰百年膠濟鐵路的發展歷程以及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展示了鐵路與城市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
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鄒忠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