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3-03-15 11:00:03
原標題:煙臺市公布2022年度投訴典型案例(上)賣電腦先提價后打折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煙臺市公布2022年度投訴典型案例(上)賣電腦先提價后打折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在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2022年度14起投訴典型案例。其中涉及預付式卡、汽車、家裝等多個領域,現將典型案例進行公布。
◆案例一
辦消費卡需簽訂書面協議
【案情簡介】居民顧女士在黃渤海新區某艾灸養生館辦理預付式消費卡,還剩2000多元未用。由于特殊原因,顧女士無法繼續消費,顧女士要求商家退還卡內余額,但被拒絕。后經大季家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現場調解,最終商家退回孫女士2000元。
【消費提醒】消費者要仔細了解經營者信息,辦卡時要理性冷靜,最好簽訂書面協議。合同是消費維權的重要證據材料,不能僅靠商家的口頭承諾。
◆案例二
16.5元購買“問題”雞爪獲賠500元
【案情簡介】2022年6月,訴求人劉女士在福山區門樓鎮煙開超市購買無骨雞爪子一袋,金額16.5元,食用過程中發現袋內有一只飛蟲,后消費者出現腹瀉癥狀。經調解,商家一次性賠償訴求人500元,訴求人表示滿意。
【消費提醒】在購買食品時要認真檢查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及QS標志等信息,一旦出現問題,可及時撥打12345申訴舉報電話進行投訴維權。
◆案例三
消費者選車時需審慎購買
【案情簡介】2022年6月,消費者朱先生在龍口某汽車銷售公司購買了凱美瑞轎車,當天掛牌。7月1日他發現車輛左側燈光沒有近光,但商家拒絕鑒定處理。經龍口市消費者投訴中心工作人員多次溝通,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商家對車輛進行免費維修,并贈送一次車輛保養。
【消費提醒】銷售者應當履行自己的告知義務,將車輛的真實情況詳盡告知消費者。消費者在提車時,也應確認所購買商品的狀態,審慎購買。雙方都應恪守合約精神,嚴格自律。
◆案例四
商家口頭承諾不靠譜
【案情簡介】2022年10月,消費者于女士在某家裝商城內木門銷售處定做了一套價格1.2萬元的品牌木門,雙方簽訂合同,并口頭約定木門顏色。木門裝上后顏色差別太大,她要求重做或退款,并賠償耽誤入住的損失,但經銷商只同意重做。經過工作人員協調,經銷商退還消費者6000元作為補償,并把剩余木門安裝好。
【消費提醒】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應當依法履行退貨等義務。此外,消費者與商家盡量避免口頭約定,以免后續舉證困難。
◆案例五
“考不上就退款”承諾兌現難
【案情簡介】2022年5月,消費者張先生反映在煙臺海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報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花費45000元,訴求人沒有考過,承諾的全額退款一直沒有解決。經過奇山市場監督管理所執法人員多次調解后,僅用一周時間該公司就成功將45000元退還消費者。
【消費提醒】教育培訓行業不應當以學員減少等為由不斷拖延退款時限,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案例六
“定金”與“訂金”
一字之差要認清
【案情簡介】消費者梁某稱,其在招遠市某婚紗攝影繳納5000元,后因婚紗攝影服務項目無法正常辦理要求退款,老板不予退還。招遠市消費者協會組織雙方進行了調解,按照法律規定,定金1000元不退不還。經過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某婚紗攝影退給訴求人3000元。
【消費提醒】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在日常消費者需要認清“定金”與“訂金”,雖一字之差法律涵義卻截然不同。
◆案例七
名表7日內多次停走
商家全額退款
【案情簡介】龍口市西城區消費者王先生稱其在某商場名表專柜購買的手表存在質量問題,在購買7日內多次出現停走的情況,與經營者溝通要求退貨,經營者一直不予答復。經調解,雙方達成一致,經營者為消費者退貨。
【消費提醒】本案例中消費者購買的手表在7日內出現性能故障,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相應的義務。對此,建議經營者應當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法律意識,樹立良好的信譽。同時消費者也應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八
謹防商家“先提價后打折”套路
【案情簡介】一位福山區的網友反映“雙11”期間,某電商平臺銷售的電腦10月中旬突然漲價至5599元,預售當天又降至5399元。福山消投中心熱線的工作人員解答:由于查詢到該電商平臺及商家的住所地和實際經營地都不在福山轄區,已建議該網友向當地部門反映。
【消費提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關于規范“雙11”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明確表示“禁止采取‘先提價后打折’、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方式開展促銷”。
YMG全媒體記者 逄苗 通訊員 孫洪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