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7日訊 日前,山東淄博博山區召開了一場專題調研座談會,當地人大代表、餐飲業企業代表圍繞博山餐飲、預制菜產業發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座談,為博山餐飲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這次專題調研座談會,呼應了中央一號文件推動預制菜發展的基調,更為當地預制菜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01/前景可期 預制菜首次被寫入一號文件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這是預制菜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雖然寥寥數語,但于預制菜產業和鄉村振興而言意義重大。
預制菜一頭連著種植業、養殖業,另一頭連著餐飲業和居民消費,被視為典型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對作為山東省典型老工業區的淄博市博山區來說,在近幾年主要礦產資源枯竭以及經濟轉型、體制轉軌等背景下,如何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無疑提供了更為明晰的方向和路徑。
“中央一號文件傳遞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操作手冊’,農業強了,農民富了,脫貧攻堅成果才能更好鞏固,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方能如期實現。”在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孫建博看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每個地區需要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準發力點和突破口,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培育壯大建設現代化特色優勢產業,才能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
孫建博表示,以博山菜為突破口,發展預制菜產業,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博山鳳凰涅槃加速崛起十分重要。
圖/孫建博參加博山區人大代表助力博山餐飲產業發展專題調研座談會
02/迎來機遇,淄博“味覺名片”再飄香
閃電新聞記者觀察發現,孫建博提及的博山菜,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頗受食客們的青睞。
博山菜是博山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淄博的一張味覺名片,經過世代廚者的薪火相傳、博采眾長,已經成為獨具風味特色的品牌,從博山先后被認定為“中國魯菜名城”“中國魯菜烹飪之鄉”“中國魯菜發源地”可見一斑。
如今當地有不少餐飲單位和有識之士投身于博山菜的發展壯大,聚力把博山菜做精做細做好。比如以牛肉干、糕點和四四席等為主要產品的山東淄博清梅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淄博博山聚樂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業界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比如山東原山艱苦創業教育基地學員公寓和原山大廈20多年來不斷創新提升博山菜品質,日接待人數最多時達上萬人次,受到全國各地到此培訓、旅游的賓客的好評,而且培養了一大批名師名廚;再比如博山紅葉柿巖里的老顏神美食街,匯集了博山煎包、博山酥鍋、博山汆丸子等30余種老博山特色美食,儼然成了本地人回味,外地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圣地。
這些博山特色美食,在充分展示當地傳統文化的同時,已經成為促進農民增收、鄉村致富的新亮點。
圖/酥鍋,淄博博山地道的傳統美食之一
03/布局風口,讓博山菜走出博山、走向全國
“博山菜的傳承和發展不能只停步于過去,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在孫建博看來,通過研制和銷售預制菜的方式,能讓博山菜走向全國、全世界,從而促進博山餐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他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博山區池上鎮是全國最大的桔梗生產加工集散地,被認定為國家級出口桔梗標準化示范園區。其桔梗年訂單種植在4萬噸以上,年產值達2.5億元,并大量出口海外,更是成為韓國的暢銷產品,產品占有率達60%。在桔梗產業帶動下,池上鎮的桔梗刮皮點有60余家,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就業難題。可以說,池上桔梗產業的不斷發展,為當地強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寫下生動注腳。
產業的興盛離不開政策的“保駕護航”。孫建博建議,以預制菜為契機,建設現代化產業園區,打造標準化規范化產業鏈,通過集團化運作,“分餐制”生產,帶動農民就業,推動鄉村振興,從而實現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就業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創造老工業后博山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據了解,此次專題調研座談會確定了八條對策及建議,從以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促進預制菜行業整體品質提升,加強餐飲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發力,努力打造預制菜推動鄉村振興的博山模式,讓博山菜走出博山、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