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新聞客戶端
2023-01-11 14:40:01
原標題:2022年青島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和保險業共開出94張罰單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原標題:2022年青島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和保險業共開出94張罰單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半島全媒體記者 姚文嵩
2022年,監管部門持續對銀行業和保險業各類亂象重拳出擊。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發現,2022年全年,銀保監系統對銀行業和保險業機構共開出3362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高達約18.17億元。據青島銀保監局發布的信息顯示,2022年全年,青島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和保險業共開出94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約5794.4萬元。
2022年青島銀保監發出53張銀行罰單
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發現,2022年銀行業強監管高壓態勢絲毫不減,2022年全年,銀保監會機關、銀保監局本級、銀保監分局本級在內的各級銀保監系統對銀行業機構共開出2223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高達約15.85億元。受罰主體基本涵蓋了所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外資銀行等。處罰范圍涉及貸款、理財、數據、同業、內控缺失等多項違規事由。
記者從青島銀保監局官網看到,2022年全年,青島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共開出53張罰單,罰款總金額約5348萬元。罰單共涉及13家銀行20家分支機構。被處罰銀行機構涉及4家國有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3家城商行等。罰沒金額從6萬元至4410萬元不等,其中,50萬元以上的大額罰單有10張,涉及7家銀行機構。
從青島銀保監局官網公布的罰單來看,受罰主體主要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等多類。處罰對象方面,監管也堅持落實“雙線”問責,對管理不盡職、履職不到位的相關人員進行警告、罰款或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等“頂格處罰”。
貸款違規仍是銀行被罰“重災區”
從青島銀保監局官網公布的處罰事由來看,種類繁多。其中,貸款違規仍是銀行被罰的“重災區”,其中包括:掩蓋資產質量真實性、貸款審核不審慎、違規發放關系貸款、貸款分類不準確等亂象。例如,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行因違規發放貸款被罰50萬元。此外,銀行貸后資金監測不力,導致貸款被挪用或信貸資金流向理財市場、樓市等現象也時有出現。
據了解,為了減輕小微企業的融資負擔,監管部門向銀行提出了減費讓利的相關要求。押品評估費是已經明確取消了的收費項目,由銀行自行承擔,小微企業不用再交這筆錢。但從青島銀保監局官網公布的處罰事由中可以看到,仍有銀行陽奉陰違,變相地轉嫁相關費用給小微企業,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融資負擔。
除此之外,信用卡業務管理嚴重不審慎、客戶信息被不當使用、高管在任職資格核準前即履職、向個人借款人搭售保險及附加貸款、代銷業務經營不審慎等現象也時有發生。以上問題基本涵蓋了銀行業市場亂象和存在問題的主要類別,而在眾多違法違規事實中,理財、信用卡、數據違規是較為典型的幾類。
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的經濟形勢對銀行的經營管理提出了諸多挑戰,在這種經營環境下,各種原先潛伏的風險勢必會逐漸曝光,因此,不管是從監管嚴查的外生性角度來說,還是金融機構管理不善的內生性角度來說,監管處罰的頻率和力度一定會越來越強。
業內人士還表示,從近期監管動向可以看出,未來監管的重點正悄然發生轉變,從過去的同業等業務治理轉向了營銷、放貸環節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理財產品設置、數據治理甚至是信用卡交易管理等領域。此外,監管部門對于銀行業高管以及從業人員等個人的處罰也逐漸增多。長遠來看,嚴監管的高壓態勢不會消減,各機構需要高度關注自身業務,警惕風險點。
青島7家財險公司領到23張罰單
從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發現,2022年銀保監系統對保險業開出的罰單數量和罰金數額雙雙降低。罰單數量為1139張,約為2021年罰單數的一半;罰金約2.32億元,同比降低20%。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保險業大額罰單并不少,停新、禁業等頂格處罰也成了常態,財險公司涉及的罰單數量、罰金依舊占據大頭,監管處罰力度絲毫不減。
來自青島銀保監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青島銀保監局針對保險業共開出41張罰單,共涉及17家保險機構在青島的18家分支公司或子公司,合計罰沒金額約446.4萬元,罰款金額從0.2萬元至90萬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財險公司罰單數量、罰金數額均居各類公司之首。從處罰對象來看,7家財險公司領到23張罰單,占總罰單數量的56.1%。除此之外,被處罰的壽險公司有4家,保險中介機構有5家,另有1家為國有政策性保險公司。
從罰款金額來看,青島險企中單筆被罰金額超過50萬元的2家險企均為財險公司。其中,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萊西支公司因編造虛假承保材料、虛假理賠、未嚴格執行報備的條款費率等原因領到2022年青島保險業最高金額罰單,處罰金額為90萬元。中路財產保險因未嚴格執行經監管部門備案的保險條款費率被罰50萬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財險公司多數是一年期業務,這意味著開展新業務頻次更高,違規行為出現的也就更多。此外,財險公司主要通過費用和渠道進行市場競爭,部分險種中介業務的手續費較高,為了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就增加了在費率、報表方面造假的可能性。
虛列費用是保險違規行為“重災區”
梳理2022年青島保險業罰單的處罰事由,里面不乏很多“老面孔”。“虛列費用套取現金”“欺騙投保人”“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都是保險違規行為的“重災區”,幾乎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在多種處罰事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即“虛列費用”。
2022年涉及此事由的青島險企有國泰財險、華泰財產保險等三家。其中,華泰財產保險因虛列銷售服務費、直銷業務虛掛中介套取費用事由被罰40萬元。
從公開的處罰信息不難發現,保險公司虛列費用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保險公司虛列銷售服務費套取費用,有的通過績效獎勵費用套取費用,有的將直銷業務虛掛中介套取費用,有的虛列業務及管理費……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違法行為屢禁不止與其績效考核體系不無關系。保險公司高管的獎勵和績效考核指標取決于當年的保費收入,通過非法銷售,增加保費收入,他們就可以拿到高額獎金,在缺乏長期機制的情況下,鋌而走險可能高概率發生。
針對虛列費用,銀保監會有明文禁令。相關保險機構一旦觸碰監管紅線,必將受到相應的處罰。在此背景下,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市場亂象,多年來一直是保險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但是,在地方監管“屢管不止”的背后,同樣折射出險企公司內部管理上的漏洞。
被罰保險中介普遍存在管理不規范頑疾
同屬保險行業“舊疾”的還有“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等。除此之外,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人員、高管人員在任職資格核準前履職等在2022年也時有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青島銀保監局針對保險業開出的41張罰單中,有6張罰單是開給保險中介機構,涉及中富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山東萬和保險代理、天津協和萬邦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青島市南分公司、平安創展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山東星貝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保險中介機構。從處罰事由上看,以上被罰保險中介機構中有四家機構存在管理不規范。除此之外,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信息披露不充分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違規行為仍是行業痼疾,屢禁不止。
一直以來,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存在規模小、整體服務能力較差、違規現象嚴重等問題。作為保險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中介機構規范與否直接關系著部分保險產品的銷售情況及服務質量。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上半年,銀保監會全系統曾多次下發文件,通過界定行業標準、清退無用機構等方式引導行業樹立規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