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2-12-31 09:12:12
原標題:加快推進青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加快推進青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青島晚報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我市將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持續用力,打好“新制造”建鏈強鏈、“新服務”融合提升、“新園區”釋能增效、“新項目”持續擴量“四場硬仗”,持續提升24條重點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我市連續兩年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7位,加快打造24條重點產業鏈,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在關注成績的同時,隋俊昌認為,當前我市存在要素資源支撐不夠、創新驅動發展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強等問題,制約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隋俊昌建議,首先,加大資源要素支持力度,擴大我市制造業發展規模。一是統籌好區域能耗和環境容量指標。探索推進用能權、用煤權、碳排放交易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提升資源環境要素配置效率,做好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關鍵要素保障,防止因要素不匹配導致項目無法落地的情況發生。二是強化項目用地保障。加大對工業用地指標傾斜力度,強化制造業龍頭項目和存量工業技改項目工業用地保障,確保“好項目不缺土地”。三是優化制造業空間布局。發揮市產業鏈專班作用,統籌全市資源,加快推進西海岸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嶗山虛擬現實、高新區生物醫藥等15個產業園區,打造制造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載體平臺。四是加快引進關鍵配套項目。聚焦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船舶海工等集聚度高的產業鏈,加快布局一批關鍵配套項目,每年分別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或行業引領性項目不少于2個,不斷壯大產業鏈條,增強產業鏈上下游整體韌性。五是創新資金來源渠道。健全市屬國有平臺參與重大項目機制,發揮國有平臺的資本放大效應和資源配置作用,以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解決好大項目招引的大資金來源問題。
其次,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提升我市制造業發展能級。一是強化創新平臺支撐。按照“生產基地在哪、研發中心配套在哪”的原則,優化全市制造業企業的研發中心布局,打造更多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增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二是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協同創新聯合體,發展高效強大的技術供給體系,聚焦集成電路、控制系統、新能源等領域,突破一批重大卡脖子關鍵技術,提升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強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構建“一超多專”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培育更多特定行業特定領域平臺,布局建設更多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傳統優勢產業及企業的數字化改造,促進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加大制造業“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力度,賦予頭部企業自主薦才權,在市級人才工程評選中單獨給予制造業企業一定的名額,提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力。五是強化優質企業培育。健全制造業優質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支持海爾、海信、青啤等行業龍頭和骨干企業倍增發展。
再次,加大集群發展支持力度,提升我市制造業引領水平。一是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集群。聚焦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重大制造業項目建設,再招引布局一批投資強度大、支撐能力強的制造業大項目,力爭2025年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8%左右。二是突破發展新興產業集群。以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產業為突破口,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重點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園二期、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青島惠科6英寸晶圓半導體項目,集聚帶動更多配套項目落地建設,不斷延鏈補鏈、壯大規模,助力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邁向萬億。三是提升制造業區域引領力。積極爭創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統籌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膠東經濟圈的龍頭作用、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重要門戶作用,以及青島自貿片區、上合示范區等開放平臺優勢,組建膠東經濟圈智能家電、高端化工新材料等產業聯盟,構建跨區域產業鏈共同體,主動鏈接日韓,打造“國際客廳”,更深層次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 張譯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