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12-27 08:14:12
原標題:海岱財評|出臺首個省級鹽堿地漁業專項規劃,山東發力何處?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海岱財評|出臺首個省級鹽堿地漁業專項規劃,山東發力何處?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山東省鹽堿地生態漁業發展規劃(2022-2030年)》,提出以鹽堿地生態治理和拓展漁業發展空間為目標,因地制宜推進鹽堿地漁業發展,至2030年,以漁降鹽、以漁治堿成效明顯發揮,示范上糧下漁、設施漁業等綠色高效典型模式,推廣耐鹽堿品種,打造鹽堿地漁業特色品牌,漁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漁業資源環境明顯改善,全鏈條發展躍上新臺階,漁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
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鹽堿地漁業專項規劃。向鹽堿地生態漁業發力,山東意在何處?
(圖片由博興縣漁業服務中心提供)
山東鹽堿地分布廣泛,總面積約890萬畝,土壤以氯化物型為主,適宜漁業開發利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山東在全國率先突破了以漁改堿綜合治理低洼鹽堿地工程技術,建成池塘—抬田綜合生態系統,荒地資源得到改造,群眾得到實惠,迅速在全國十多個省市推廣。博興縣實施“挖池抬田、上糧下漁”工程,不斷創新優化治理模式,累計治理鹽堿地12萬畝,形成6萬畝耕地,6萬畝池塘,實現畝產糧食1000千克,畝產對蝦800千克,昔日“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荒堿地,成為“臺上囤糧田、池內囤魚蝦”的聚寶盆。
實踐表明,發展鹽堿地生態漁業,可以發揮以漁降鹽、以漁改堿作用,實現鹽堿地水土資源化利用,同時拓展漁業發展空間,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
有發展基礎、有優勢條件,但也應該看到,部分鹽堿地漁業研發成果尚未大規模推廣應用,對鹽堿水改良調控、防止次生鹽堿化及養殖品種和模式的創新研究仍需加強,漁業轉型升級仍需加快。《規劃》正是直面這些問題,明確了鹽堿地生態漁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舉措。
基于各地鹽堿地資源稟賦、地域特點等各有不同,《規劃》將“因地制宜,分類實施”作為了一項重要原則。其將全省宜漁鹽堿地劃分為輕、中度和重度兩個產業區進行生態漁業利用。其中,輕、中度鹽堿地產業區適宜耐低鹽水產品種養殖,主要采取上糧下漁、稻漁綜合種養等措施,構建基塘漁農系統,抬田—池塘一體化發展,對土壤鹽漬化進行改良利用,實現變廢為寶;重度鹽堿地產業區主要集中在沿海區域,集中連片、面積較大,種植業利用難度大,可重點開展海水品種養殖或淡化養殖,拓展養殖空間。
《規劃》明確了推進耐鹽堿種質創新、推進池塘養殖標準化、推進工廠化養殖提升等五項重點任務,提出至2030年,新增省級水產原良種場15家以上,苗種繁育能力1000億單位左右,選育耐鹽堿新品種4個以上;鹽堿地池塘標準化、設施化程度顯著提高,畝生產能力提高20%;培育規模化、環保型的標準化養殖基地100個。另外,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聚焦重點水產品種開展“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行動,主要水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培育漁業全產業鏈,提高水產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鮮能力,不斷提升水產品加工倉儲現代化水平,拓展產業提質增效空間。
推進鹽堿地生態漁業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保障。《規劃》提出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綜合運用直接補助、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支持鹽堿地生態漁業綜合開發利用。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鼓勵和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參與鹽堿地生態漁業重點項目建設。鼓勵開展互助保險、商業保險等,用好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政策。另外,要調動市場主體、漁民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社會各界智慧和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局面。
記者:毛鑫鑫
策劃:齊淮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