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12-20 09:01:12
原標題:2022高質量發展的青島實踐⑤ | 青島經略海洋更具“引領范”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2022高質量發展的青島實踐⑤ | 青島經略海洋更具“引領范”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以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為目標,更加強調政策引導,更加強調引領示范,更加強調產業發展——
青島經略海洋更具“引領范”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優勢。縱觀青島近年來的海洋發展,2022年是一個格外特殊的時間點。
今年,青島把“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作為未來五年重點打造的“六個城市”之一進行安排部署,加快推進海洋科技、海洋產業、航運貿易金融、海洋生態、海洋國際事務交流“五個中心”建設,并明確提出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將海洋發展擺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在新的發展時期,青島開啟了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五個中心”的新征程,海洋發展旗幟鮮明突出“引領”二字。這背后,彰顯了青島一如既往勇擔國之重任的信念和決心,明確了青島謀劃海洋領域進階發展、全面增強向海圖強發展優勢的最新路徑。
國家深海基地。
更加強調政策引導
時間記錄著奮進者的步伐。“十三五”期間,青島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15.6%。2021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達4684.84億元,總量居全國沿海同類城市第一位,居全國第三位,同比增長17.1%,占GDP比重達30%以上。如何在已有的海洋成績基礎上“再出發”?今年,青島確定了發展方向。
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青島提出未來五年將重點打造“六個城市”,其中一個是“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并把“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全面增強向海圖強發展優勢”作為全力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之一進行安排部署,將海洋發展擺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圍繞如何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這一主題,今年,青島出臺了《關于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意見》,這一綱領性文件描繪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青島海洋發展藍圖,特別針對著力打造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等“五個中心”進行了布局。同時出臺了《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針對“五個中心”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按照項目化、清單化要求,研究提出了未來三年重點推進的“十大工程”。
海洋發展,既離不開建立總的發展目標,也離不開相關政策配套支持。青島通過謀篇布局,海洋科技創新引領、海洋產業加快提升、海洋交流不斷深化,因此將海洋發展定位在“全球”的坐標中,提出了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五個中心”的更高目標。同時也應該看到,海洋發展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近年來,青島除《關于支持“藍色藥庫”開發計劃的實施意見》外,未出臺任何海洋產業扶持政策,在促進海洋人才創新創業方面也缺少政策激勵和支持。
短板弱項就是發力方向。青島在錨定發展目標之后,開始深入思考該如何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從海洋產業政策不精準、不完善方面入手,青島廣泛學習借鑒上海、深圳先進經驗,召開海洋產業政策研究專題會議,深入分析現行普適性產業政策不精準、不適用等情形,最終出臺了《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這是青島出臺的第一部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旨在以真金白銀的支持,努力從根本上破解青島海洋產業發展瓶頸難題,許多內容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領先性和開創性。同時,今年青島還出臺了《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暫行)》,這是青島出臺的第一部精準激勵海洋人才創新創業的人才政策,旨在加快推進“全球有影響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設。
青島歷年出臺的海洋政策文件,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重大、密集。政策從無到有,體現出青島海洋領域頂層設計的不斷加強。這些頂層設計,將為青島海洋產業發展“增添勢能”,為海洋事業發展“廣納賢能”。
更加強調引領示范
今年11月,2022年度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獲獎名單公布,全省共有41項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獲獎。其中,青島涉海高校、科研院企牽頭、參與的約占六成。自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設立以來,青島獲獎成果均超半數。成績的背后,彰顯著青島在海洋人才、海洋平臺、海洋科技創新領域的引領示范能力。
眾所周知,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創新策源地、海洋人才聚集地。在海洋領域引領示范,是國家、山東賦予青島的重任。2021年,山東要求青島發揮全省海洋領域“一核引領”的作用,中央賦予青島“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的新使命。為此,青島今年提出了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目標。
整體來看,除加強頂層設計之外,青島正加快爭創一批在國家層面具有引領性的發展典型,探索一批在全國、全省具有突破性的路徑模式,推進一批在全國、全省具有創新性的改革試點,促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加快起勢。
在發展典型方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首次提出的“海洋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爭創海洋命運共同體示范區;依托國家深海基地建設,推動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三大深海平臺”建設;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水平,爭創國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在路徑模式方面,持續推進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建設,水下定位導航、水下能源動力等項目加快進入產業化階段;積極籌建自然碳匯交易中心(山東),主體公司“自然碳匯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完成注冊設立;探索組建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藍色種業中心。
在改革試點方面,創新構建“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新模式,被作為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發布全國首個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智慧管理平臺,推進海洋綜合管理智慧化轉型;推動漁船提質增效、漁港升級改造,完善海域使用管理系統,力爭形成國內先進工作經驗。
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全面增強向海圖強發展優勢,一個在海洋領域更具示范引領的青島正在加速形成。
更加強調產業發展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交付運營;我國第一個、世界第五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國家深海基地項目在青島通過竣工驗收;我國自主設計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在青島建設完成,運往海外……
海洋產業高端發展,體現出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聚焦海洋產業發展,青島今年成立穩定海洋經濟運行工作專班,深入280余家企業開展調研,統籌抓好涉海企業服務和惠企政策落實。前三季度,青島33個海洋產業增長面達到97%,實現海洋生產總值3450億元,同比增長10.2%,海洋產業整體發展穩定向好,亮點紛呈。
海洋項目是推動海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強力引擎。嚴格把握海洋產業特色、科技力量支撐、項目經濟效益等標準原則,根據投資規模和發展前景,青島研究確定了總投資2000多億元的88個海洋重點項目。1至10月份,青島海洋重點項目開工在建率達93.2%,年度累計完成投資308.4億元,投資完成率130.9%。“國信1號”養殖工船等多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硬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青島除了推進海洋產業高端發展、以重大項目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外,在海洋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方面也在加快布局。圍繞推動海洋漁業轉型發展,青島高水平建設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大力培育發展養殖工船產業,打造水產品加工及貿易產業集聚區;圍繞推動海洋裝備產業提質發展,青島充分利用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基地等發展基礎,打造國內一流的船舶海工裝備產業基地;圍繞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青島深入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打造海洋生物醫藥及中藥材貿易產業集聚區。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動各項政策、任務落地落實,打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多個涉海產業集群。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青島與海洋強國戰略一同成長,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握海洋發展新的戰略機遇,青島勇擔國之重任,突出“引領”,在海洋賽道上正不斷積蓄新勢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