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10-06 08:40:10
原標題:1-9月訂單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5%!即時零售“攪動”青島線下商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1-9月訂單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5%!即時零售“攪動”青島線下商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從大型商超、便利店到雜貨店,線下零售業態借助互聯網平臺擴大配送范圍,提升履約效率——
即時零售:青島線下商業的“近場戰事”
上午9點起,嶗山區麗達購物中心的到家業務提貨點就開始熱鬧起來。穿著藍色工裝的達達、餓了么騎手和身著黃色工裝的美團騎手在這里來回穿梭,他們碰面時來不及寒暄打招呼,只是急匆匆地取走貨架上的外賣訂單,然后騎上電動車一路風馳電掣趕往顧客家。
從商場、便利店等本地實體門店到門店周邊的萬戶千家,這些步履匆匆的騎手們騎著電動車在城市中織就了一張新的即時零售網絡。一頭是本地實體零售商業對線上流量入口的不斷開啟,一頭則連著消費者對貨物“半小時到家”的渴望。
即時零售大門洞開,巨頭入場。從淘寶開啟的“江浙滬包郵”到即時零售帶來的“半小時到家”,線上購物的履約時間從以“天”計縮至以“小時”計,互聯網平臺的“戰場”也已經從全國范圍內的“遠場”進化到了用戶周邊三五公里的“近場”范圍內。
這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也在青島迅速落地生長。美團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青島全市即時零售訂單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5%。其中,大型商超賣場即時零售訂單增長了162%,夫妻雜貨店增長了133%,日用百貨店增長了86%,鮮花綠植店增長了51%。
在青島,這場新的流量“近場戰事”已然暗流涌動。
線下商業打開流量入口
從大型商超、便利店到路邊的夫妻雜貨店,從最開始的外賣點餐到外賣點“萬物”,半個多小時就能把外賣訂單送到消費者家門口的外賣小哥成了“最親切的人”。無疑,這些風里雨里奔忙在路上的騎手是當下互聯網平臺公司“介入”城市生活最鮮明的“印記”。
為了方便騎手們取貨,嶗山麗達在超市外特別辟出了一塊停車空地,中午時分,經常可以看到達達、美團、餓了么的騎手們在車旁休息、聊天,這里已經成為他們在麗達的專屬“自留地”。在遍布全城的友客便利店里,頭戴“小黃帽”的美團騎手經常在凌晨時分走進亮著燈光的便利店,給晚上下單的食客們備好一份份夜宵。在中韓街道文張社區開超市的王宇則會在忙碌之余和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外賣小哥們嘮上幾句家常。
在這個城市,各類業態的實體零售商業都在跟外賣小哥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在背面,則是各大互聯網巨頭憑借即時零售這個新業態、新模式“入局”本地生活市場,開啟了與線下商業的新一輪合作。
“麗達早在六七年前就開始布局到家業務,開發了‘麗達到家’App和小程序,近幾年我們也在借助京東到家等平臺拓展到家業務,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即時購物需求。”青島麗達購物中心總經理顧冰說。
近兩年,麗達購物中心的即時零售業務發展勢頭迅猛。“剛剛上線到家業務時每天的訂單量還不到十單。”采購部經理孔勇告訴記者,麗達大約在五年前開始上線京東到家業務,隨后又在2021年、2022年先后上線餓了么和美團。
在不斷上線平臺的過程中,麗達到家業務量快速釋放。目前,嶗山麗達購物中心線上到家業務每月訂單量超過一萬,高峰期訂單量接近兩萬,線上業務量占超市銷售總量約10%,線上商品品類也從最初的3000多個增加到了目前的近萬個。
友客便利店也在借助即時零售平臺拓展服務范圍,提升配送效率。就在不久前,青島本地300余家友客便利店點亮了“美團外賣24小時便利店”黃色燈箱,與美團攜手擁抱便利店的即時零售新時代。“美團外賣與友客便利的合作,將有效助力青島建設‘一刻鐘便民消費圈’。”友客便利總經理李璟銘說,即時零售業務的開展擴大了友客便利的履約實效和范圍,讓友客便利可以觸達更多消費者。目前,友客便利店線上銷售占比約12%-13%,部分門店的線上銷售占比已經接近50%。
從年初起,王宇在文張社區的超市從原先的100平方米擴充到了500多平方米。他告訴記者,目前超市每天的美團外賣訂單超過200單,超市線上業務占比已經接近70%。
美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青島的即時零售商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
即時零售平臺為線下實體商業打開的流量入口還在不斷擴大。
開啟流量競爭新階段
互聯網電商與線下實體商業的“相愛相殺”延續多年,在即時零售這個新業態下,線上、線下的流量之爭似乎正在走向新階段。
對線下實體零售商來說,即時零售為實體門店開辟了一條線上通道,將經營范圍由原本的1公里拓展到5公里,可直接收獲增量市場。對平臺而言,周邊的本地零售門店是平臺高效履約的基礎。
事實上,在巨頭“爭奪戰”日趨激烈的當下,線下實體商業也在不斷構建和提升自身的即時履約能力。目前,友客便利店正在規劃構建自己的電商平臺,麗達自營的“到家業務”平臺也在不斷完善、壯大。“跟平臺合作的過程也是我們不斷學習提升的過程,未來我們將持續建設自身的‘到家業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顧冰說。
各大平臺的供應鏈整合步伐也將加快。《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預測,未來各大平臺不僅將持續拓展本地實體門店服務范圍,還將通過在城市中布局前置倉,強化對便利店和超市的供應鏈一體協同,以運營大數據協助商家做需求預測、庫存管理,推動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實體門店穩定復蘇增長。
以京東為例,依托多年來建立的電商基礎,京東在生鮮、便利店、商超、藥店、數碼3C等領域都有自己的直營或加盟體系,還有自營的線下藥房,加盟的京東酒世界、京東便利店等,這些門店都是以本地生活為核心的重要資源。
王宇告訴記者,他身邊有創業者正在借助各大即時零售平臺運營線上經營的新型便利店。“雖然這兩年線上增量很快,但我還是想兼顧線上、線下業務,不會只做純線上運營。”他坦言。
流量既在,博弈不止。線上、線下商業的合作正在出現新的發展邏輯。“擁有完善商業供給體系的青島將抓住即時零售風口,培育更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青島市商務局副局長王志剛說,即時零售的配送成本依賴于本地供給的分布密度,在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本地零售供給豐富的城市,即時零售業態往往發展得更快、更成熟。
正在打造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的青島,將在即時零售領域培育更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