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2-09-19 10:34:09
原標題:山東基礎教育重點領域將實施“三大行動計劃”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山東基礎教育重點領域將實施“三大行動計劃”
來源:山東教育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10年,是山東基礎教育發展的非凡十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東省基礎教育重點領域各關鍵指標在全國居于前列,全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4592所,新增學位213萬個,全省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2%;56人及以上大班額教學班全部實現“動態清零”,獲批唯一的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在全國率先啟用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任務順利落地,為全國提供了行之有效、可供復制的“山東路徑”;順利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確保殘疾兒童享受教育“全納平等”。總體來看,基礎教育穩居全國第一陣營。
站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按照省委“走在前、開新局”工作要求,山東省教育廳堅持問題導向,自覺對標對表,準確把握學前、特教、高中不同階段發展需求,牽頭起草并印發了《山東省“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山東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山東省“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及分工方案》,在全省教育系統引發了廣泛關注。
“全面推進我省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讓教育效能助力每名學生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為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日前,山東省教育廳分別聚焦“十四五”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縣域普通高中三大重點領域出臺了“三大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縣域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方向和路徑。
學前教育“補短板”:
聚力內涵發展,普及普惠力度“再加碼”
適應國家人口發展戰略,促進“三孩”政策落地實施,對基礎教育學位供給、普惠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首當其沖的是學前教育。按照到2025年毛入園率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分別達90%、85%以上的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加快補齊學前教育這塊短板,著力擴大普惠性資源,滿足新增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我省《“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共包括全面提高保教質量、優化普惠性資源結構、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提升治理能力等5個方面的任務,具體有19條內容。主要亮點有:一是目標數據有突破。計劃到2025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87%,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55%,3個指標與我省“十四五”教育規劃相銜接,均比國家相應指標高2—5個百分點。二是更加注重內涵發展。將全面提升保教質量作為“十四五”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推動教學改革,全面促進幼小科學銜接,定期開展幼兒園分類評估認定,到2025年,省級一類及以上優質園占比不低于50%,滿足群眾對于普惠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三是充分體現普及普惠縣創建要求。實施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加大對農村幼兒園的改造提升力度。特別提出,2023—2025年,每年重點支持1000所左右農村公辦幼兒園實施標準化改造,重點支持300個左右教育強鎮筑基省級試點鄉鎮提升辦園水平。四是完善普惠園支持政策。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減免物業費政策在去年《山東省學前教育條例》修訂中被刪除,本次對該政策作了進一步完善和明確。五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求各地定期核定幼兒園教職工編制(人員控制總量),加大公辦幼兒園教師公開招聘力度。提高幼兒園教師專科以上學歷占比,幼兒園園長(含副園長)應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六是注重提升治理能力。制定《山東省幼兒園辦園基本規范》,引導幼兒園依法依規辦園治園。加強過程監管,加大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嚴格落實幼兒園安全主體責任和有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建立全覆蓋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
特殊教育“深融合”:
探索協同共建,營建“全納平等”新生態
《“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行動提升計劃》主要任務包括深入推進多元融合、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學水平、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夯實完善特殊教育保障、創設良好育人氛圍等5個方面共計15條內容。我省充分吸收國家文件相關政策要求,更加突出融合教育和教學質量提升,進行了多方面突破和創新。
一是在“深入推進多元融合”部分,提出縣級特殊教育學校全部納入本地普通教育集團化辦學機制,并與1所以上隨班就讀普通教育學校結成協作共建關系,以此增進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在與職業教育融合方面,支持特殊教育學校開設適應殘疾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專業,“十四五”期間打造30個品牌特色專業。二是在“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學水平”部分,提出實施特殊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組織開展特殊教育學校質量評估,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設置融合教育專業,“十四五”期間在全省建設100個優質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三是在“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部分,提出健全學校隨班就讀工作長效機制,開展隨班就讀示范區、示范校的遴選建設工作;創新提出在省域內合理布局盲聾學校,探索推進跨市域分片區辦學;推動所有特殊教育學校均附設幼兒園或學前部(班),具備開展學前特殊教育能力。四是在“夯實完善特殊教育保障”部分,提出啟動實施“特殊教育學校達標工程”,到2025年特殊教育學校全部達到省級辦學標準;創新提出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要建設專門的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學校;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出特教學校可按照不超過當地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水平的10%掌握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到2025年將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提高至9000元。
縣域高中“強特色”:
強化源頭治理,追求多元“新生長”
“縣域普通高中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寄托著廣大農村學生對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辦好縣中對鞏固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帶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據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一些地方縣中發展還存在生源和教師流失、基礎條件相對薄弱、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整體提升縣中辦學水平。
據此,我省《“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行動提升計劃重點任務及分工方案》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招生管理等11個方面提出27項具體措施。主要創新舉措有:一是聚焦源頭治理創新師資、生源穩定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縣中發展提升面臨的生源、師資流失兩大關鍵問題,創新提出建立招生錄取庫比對機制、嚴格教師流動手續、建立名師名校長特級教師區域內服務期制度等政策措施,努力穩定縣中優質生源,吸引優秀人才在縣中長期任教,維護良好生態。二是聚焦質量提升提出縣中發展治本之策。把辦學質量作為縣中發展提升的重中之重,創新提出建設縣中發展提升省級實驗區、選優配強縣中校長、設立教研基地、推動特色高中幫扶薄弱縣中、實現縣中課題引領全覆蓋等措施,讓縣中“強筋壯骨”,加快縮小市域內普通高中辦學差距。三是聚焦發展保障構建全環境協同機制。健全縣中發展提升工作保障,創新提出實施縣中標準化建設工程、組織縣中教師全員培訓、建立縣中校長后備人才庫、建設“智慧教育示范區”、推進普職融通等措施,為縣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四是聚焦操作實施突出落實落細。考慮到教育部等部門政策較為明確具體,部分措施不涉及山東,我省文件不宜再面面俱到,全省文件圍繞補齊縣中辦學短板,直接明確每項重點任務的責任部門和工作時限,確保政策可操作、可實施、可評價。
“下一步,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將根據職責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縣域普通高中工作邁上新臺階。”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抓住關鍵領域,扭住重大項目的‘牛鼻子’,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為實現共同富裕、辦好人民更加滿意的基礎教育打好底、起好步、開好局。”
(張桂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