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9-12 14:25:09
原標題:戰“疫”有我 點滴星火匯聚成光!即墨各行各業積極助力疫情防控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戰“疫”有我 點滴星火匯聚成光!即墨各行各業積極助力疫情防控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戰“疫”有我,點滴星火匯聚成光
即墨各行各業積極助力疫情防控,涌現出一段段感人故事
有一種感動,是“我想為大家出份力”。
即將退休的黨員干部主動請纓,走向村莊戰“疫”一線;酒店小老板履行諾言,中秋節自制盒飯送給醫務人員;外地在即墨務工人員爭搶司機名額,只為開車配送防控物資;昔日的脫貧戶站上村口卡點,成為一名志愿者……
即墨疫情以來,各行各業主動參與,感人故事不斷涌現。他們不分職業,不論年齡,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真心實意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發出點滴星火。
在即務工者肖長利:
只要疫情需要,我們隨叫隨到
“我去!”“還有我!”“也算我一個!”
9月9日中午,陽光亮得有些刺眼,肖長利這幾天一直等候在封控區的外圍,聽說即墨召集保供車輛去防控區內配送物資,他和同行們都爭著搶著上。簡單吃了幾口飯,就利索地跳上了貨車準備出發。
“先等一等!”不遠處有人大喊,邊揮手邊向貨車跑來,“給,把應急保障證放在車上,進城區能順利通行,后面的事就拜托你們了……”喊話的是通濟街道交通運輸管理所所長李德強。
原來,當天上午,即墨區生活物資保障與市場監管組接到抗疫前線打來的電話稱,各個無接觸物資配送點需要調配500個木質托盤,否則,相關醫療及生活物資沒地方放置,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了解情況后,該組立刻向藍村街道青島澤烽源木業有限公司提出支援。隨后,公司火速召集工人,加班加點制作。
托盤有了,如何運輸卻成了難題。自這一輪即墨疫情暴發后,相關區域已被封控,沒有通行證,車輛不能通行。而肖長利等人及車輛就在青銀高速路口的西元莊服務區待命。
為了保證以最快速度將物資運到各個封控點,李德強驅車一路疾馳,為的就是在肖長利等人發車之前能把通行證及時送到,所以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放心吧,交給我們!”肖長利和其他兩位司機師傅接過通行證,立刻驅車向藍村街道奔去。裝車、運輸、卸貨,再奔赴下一個封控點……從9月9日中午12點接到通知到9月10日夜間11點半,所有的木質托盤全部運送到位。
“雖然我是棗莊人,但來即墨工作也好多年了,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即墨人!”肖長利表示,“只要疫情需要,我們隨叫隨到!”卸完貨,已近凌晨,肖長利等人揮手告別最后一個封控點。將車輛緩緩停在天山一路規定的一處停車區,肖長利隨時等待下一次任務的到來。
酒店小老板王乃宗:
許下諾言“疫情不退 盒飯不斷”
中秋節當天,在即墨藍村街道支援抗疫的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收到了40份“中秋禮物”——熱騰騰的盒飯,還有水果和月餅。“能在外地過中秋節,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和月餅,即使再辛苦,心里也覺得暖暖的。”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毛銘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禮物”的主人,是來自藍村街道的愛心企業家王乃宗。
今年52歲的王乃宗是藍村街道古城網格的村民,平時就熱衷公益事業,自己在街道上經營著一家酒店。新冠肺炎疫情之初,王乃宗就曾許下“疫情不退盒飯不斷”的誓言,兩年時間里,王乃宗也是這么做的,他先后為街道高速路口和火車站值守的工作人員無償提供盒飯5000余份,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盒飯哥”。
此次即墨疫情發生后,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疫情處置現場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從全市三級醫院抽調600余名醫務人員,組成15支醫療隊梯次進駐定點醫院救治患者。王乃宗在得知有外來醫務人員支援后,主動聯系藍村街道,表示想在中秋節當天為支援轄區的醫務人員提供盒飯,表達即墨人感謝和敬意的同時,也想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看到這些支援前線的醫務人員起早貪黑地為我們服務,真的打心底里感謝他們,我雖然上不了‘戰場’,但也想盡‘地主之誼’,為街道搭把手,做好我們的后勤保障工作。”王乃宗說。
即將退休干部侯可春:
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
疫情發生后,即墨段泊嵐鎮趙戈莊村被劃為中風險區,采取“人不出區,錯峰取物”等管控措施,機關、村莊黨員干部迅速到位,參與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轄區群眾安全。
9月7日上午8時許,趙戈莊88歲村民張世瑞聯系村莊卡口執勤人員,老人語氣焦急緊張,表示常年臥床的老伴需要長期用藥,如今村莊管控無法外出購藥,擔心延誤吃藥引發病情。
得知情況后,在卡口執勤的段泊嵐鎮黨員干部侯可春立刻安撫老人情緒,并詳細記錄了老人所需藥品名稱、生產廠家和數量,第一時間駕駛私家車將購買的藥品送到老人手中。看著藥盒上詳細標注的藥品服用方法,老人感動不已。
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連續6天,每天10多個小時的值班,年近六旬的侯可春克服體力不支等困難,一直保持最好的工作狀態。侯可春說,進出村莊的7個路口都設置了執勤點,除了做好進村主路人員禁出勸返管理外,他還負責六個卡口的物資調配、統籌協調、應急處置等工作,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已經習慣了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
幾天繁忙的工作,他已成為值守人員的主心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莊重病、慢性病患者,孕產婦、嬰幼兒,以及低保戶等重點群體的日常生活和就醫需求臺賬很快就建立起來,保障了封控期間物資協調、應急處置等工作有條不紊,構筑起村莊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據了解,侯可春當過兵,今年年底,有著38年黨齡的他即將從單位退休,在疫情防控最嚴峻艱難的時刻,他主動向黨組織請戰,要求參加村莊執勤工作。“只要疫情能早點結束,苦一點累一點不要緊,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
62歲脫貧戶王淑婷:
以前大家都幫我,現在我想出份力
9月5日,當得知村莊需要志愿者在村口卡點執勤時,即墨區移風店鎮道頭網格脫困戶王淑婷站了出來:“一定要讓我參加咱村的卡點執勤,孩子大了不用照顧,我想為大家出份力!”
王淑婷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家里一兒一女,自己也身患疾病長期服藥,屬于典型的因病致貧。針對王淑婷的狀況,移風店鎮政府為其量身打造了產業扶貧方案,出資1.8萬元購買了一臺磨面機。政府食堂、部分企業定期向其采購面粉,鎮里的電子商務平臺也幫忙銷售,每年2萬余元的收入,王淑婷一家的生活越過越好。
自從成為一名志愿者,每天早上6點,62歲的王淑婷就挎上她的“百寶箱”來到村南執勤點。一個自制停車牌,一個嶄新紅袖標,一包備用口罩,一支體溫槍,一瓶消毒酒精,一站就是6小時。做好入村人員信息登記、測量體溫、查看雙碼、車輛登記、詢問外出事由及去向……在這里,王淑婷身兼多“職”、盡心盡力。
“做人不能忘本,以前大家都幫我,我現在身體、家庭都好,別的我不會,在村口執勤保村莊平安我能干!”王淑婷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孫靜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