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8-12 09:41:08
原標題:“小”扭傷引發“大”危險 青島婦兒醫院多學科協作成功搶救肺栓塞危重患者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樂 通訊員 畢乙賀 青島報道
38歲,正值壯年,熱愛運動的程先生(化名)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僅僅是一次左膝關節扭傷,引發了“蝴蝶效應”,下肢靜脈血栓“溜”到肺部,堵住雙肺動脈,足以在極短時間內致命。幸運的是,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青島婦兒醫院城陽院區),呼吸內科、血管外科、麻醉中心等多學科通力協作下,程先生已于近日出院與妻女團聚。
一月多前,程先生如往常一樣和球友打籃球,當時不慎扭傷了左膝關節。第二天上班途中,左膝關節又扭了一次,無法正常活動,在當地醫院診斷為左膝關節脫位、半月板損傷,進行關節復位后,拄拐輔助行走。
“年紀輕輕的,休息休息就好了。”雖然左下肢在第三天出現了紅腫,但程先生認為運動過程出現小損傷不可避免,而且沒有明顯疼痛,便沒把這點“小傷痛”放在心上,拄著拐杖堅持上班。
本以為能慢慢恢復,但一個月后程先生又出現了活動后胸悶、憋氣現象。“之前沒出現過類似情況,也找不到原因。”程先生說,此后活動后胸悶、憋氣漸加重,伴有明顯胸痛,他開始重視自己的病情,在家人和朋友的推薦下,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呼吸內科就診。
拄著雙拐、胸悶、憋氣、胸痛……認真聽完病史,接診專家提高了警惕,因為一系列表現都指向一個沉默的殺手——肺栓塞。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PE),是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隨靜脈血液流進肺部,遇到狹窄的血管時造成堵塞,肺組織得不到血液供應而引發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此病發病迅速,病情進展快,足以在極短時間內致命。
收治入院后,結合胸部CT、血氣分析、血漿D-二聚體測定、心電圖、肺動脈CTA等檢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專家余兵教授、馬艷良教授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診斷程先生為肺動脈多發栓塞,情況十分危急,立即給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以抗凝治療。
然而,程先生的病情已超出肺栓塞溶栓時間窗,并且下肢靜脈仍有血栓,多發肺動脈栓塞,不管是下肢靜脈血栓脫落,還是血栓機化,都會在短時間內危急病人生命。
治療時機刻不容緩。面對這一棘手的情況,余兵教授、馬艷良教授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專家張韜教授、李清樂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血管外科專家孫念峰主任進行會診。
經過仔細研究,專家們做出診斷:左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導致大面積肺栓塞,病情危重,應當盡快進行醫療干預。隨后,會診組制定詳盡的介入手術治療方案:肺動脈吸栓+溶栓術、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
在麻醉團隊的密切監護下,血管外科專家團隊順利實施經皮順向穿刺右側股總靜脈,造影顯示,右下肺動脈和左肺動脈均有血栓阻塞,并且有多處充盈缺損。手術團隊反復抽吸大量血栓,清除肺動脈大血管栓塞,約一個半小時的緊張手術后,終于打通了“生命通道”。
安返病房后程先生胸悶、憋氣、胸痛癥狀明顯改善指脈氧飽和度(不吸氧狀態下)達到了96%所有專家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胸痛、咯血、呼吸困難,是肺栓塞的‘三劍客’,嚴重者會出現意識障礙、暈厥等情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家提醒,肺動脈栓塞是一個病情變化快,預后差,死亡率高的疾病,早期發現與治療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長期久坐、有明顯外傷、手術的患者以及孕婦、長期臥床的患者,一旦出現胸悶、憋氣、胸痛癥狀,要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專家團隊已長期全面進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日常工作中,專家們常態化開展門診、手術、查房、護理以及疑難病例討論、帶教培訓、學術講座等工作,讓島城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頂尖醫療專家的國家級優質醫療技術與服務。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始建于1962年。科室集醫療、教學和科研一體,長期以來致力于對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危重癥精準診斷和規范治療,在2016年第九屆中國健康總評榜中被選為“年度最受歡迎特色專科”。
歷經幾代人的努力,科室已發展成為全國呼吸疑難與危重癥臨床診療中心,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殊榮。設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感染、呼吸危重癥、睡眠呼吸障礙、肺癌、介入呼吸病學、肺間質病、肺栓塞及肺血管病等9個專業組,形成一批技術全面、結構合理、能力突出的專業團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