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2-08-10 10:20:08
原標題:淄博行政訴訟何以“未訴先和”
來源:淄博日報
□本報記者 蘇利民 陳道峰 通訊員 王琦
行政訴訟,也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民告官”。有些行政案件,盡管是個案,卻反映著社會管理與發展中深層次的問題。為此,淄博法院近年來著眼于保障當事人訴權,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創新行政審判機制,按照“調解為主、速裁支撐、精審兜底”的辦案模式,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農村土地征用、城市房屋征遷、移民搬遷安置等是行政糾紛的多發地帶。為紓解這一“病灶”,淄博中院重在治“未病”下功夫。
淄博火車站北廣場片區改造工程是淄博歷史上最大的征遷工程,關系到無數群眾的切身利益。工程前期籌備時,淄博中院行政庭就預判到可能存在諸多行政爭議問題。為從源頭上規范征遷行為,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的發生,中院行政庭從項目伊始就主動對接項目指揮部,有針對性地提出司法建議,盡量避免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最大限度保障工程順利開展,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新華街社區就是此次北廣場征遷的重點小區。為了真正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淄博法院2021年在新華街社區設立了“E+智慧法庭”,邀請調解員入駐,依托信息化手段對接法院。在北廣場片區改造期間,兩級法院行政庭依托“E+智慧法庭”,定期連線社區服務中心,為居民答疑解惑。
社區書記褚靜說:“行政糾紛相對其他民事糾紛而言,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儲備。征遷伊始,法官們每個月都會跟我們小區對接,給居民解答涉及的行政問題,成為了我們社區的智囊團。”
如何以制度保障促進更多行政爭議審前得到實質性化解?
2018年11月15日,淄博市行政爭議審前和解中心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家市級行政爭議審前和解中心。行政爭議審前和解中心采取行政、司法、人民調解“三調聯動”,形成社會合力,打造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數字顯示,淄博市行政爭議審前和解中心今年已經受理案件523件,成功和解158件,和解率達30.21%。一大批“不好審、難下判”的案件通過和解中心得到徹底化解,對提升審判質效、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延伸了監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職能,維護了經濟社會和諧穩定。
與此同時,淄博中院創新推進訴源、案源、執源、訪源、腐源“五源治理”系統工程,推動矛盾防于未訴、案件止于未衍、裁判履于未執、信訪察于未發、腐敗禁于未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在“五源治理”工作思路的指導下,淄博中院不斷強化群眾觀念,創新工作方法,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力量,為官民平等對話、良性溝通、解決糾紛架起了搭建官民對話“和諧橋”。
如何讓更多群眾真正在行政訴訟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社會和諧穩定厚植“法律土壤”?
2018年,淄博法院在全市推行了以當事人選擇權為核心的行政案件管轄制度改革,讓當事人自主自愿地選擇信得過的管轄法院,有效保障了案件公正審理。
當年6月,桓臺縣人民法院受理王某某訴臨淄區某局行政處罰一案,成為淄博市第一起跨行政區劃管轄行政訴訟案件。
在這起案件中,依據當事人一審行政訴訟案件選擇管轄法院的權力,在不違反級別管轄等規定的前提下,王某某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對一審行政訴訟案件管轄法院進行選擇,但不可重復起訴。本起案件受理法院——桓臺縣人民法院就是根據王某某的意愿確定。
與此同時,全市法院全面加強審判監督管理,統一裁判標準,不斷提高行政案件辦案質量;深入推進司法公開,依托司法公開信息化平臺及時公開審判流程信息,實現行政案件庭審直播常態化,保障了當事人知情權,并邀請人大代表、行政機關人員觀摩庭審、定期座談,征求意見建議,促進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2021年以來,淄博法院行政案件一審案件平均審理天數、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等行政審判主要質效指標均位居全省第一名。
“行政審判不僅僅是化解行政爭議,它更像一座連接‘民’與‘官’的橋梁,一頭連接著公民權利,一頭連接著政府職能,促進‘官’‘民’和諧,就是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司法力量。”淄博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王淑玲如是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