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手機青島新聞網
2022-07-29 09:10:07
原標題:城市更新建設 讓生活更美好 | 青島:1479個更新項目,讓城市更宜居更完善更暢達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舊城舊村改造、市政設施建設、停車設施建設“三大攻堅行動”亮出“精準施工圖”,1479個更新項目,讓城市更宜居更完善更暢達。
推進項目快見效見實效
舊城舊村改造攻堅行動
老舊小區改造三年期間,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1108個、惠及居民30萬戶
城中村改造三年期間,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惠及居民4.9萬戶
市政設施建設攻堅行動
市政道路建設三年期間,將推進24個重點項目建設,同時不斷加大未貫通道路打通力度,力爭消除存量未貫通道路
公用設施建設三年期間,將加快推進2條供熱長輸管線、2條高壓天然氣管線、10座水處理設施、4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清潔取暖“煤改氣”工程13個,實現東岸城區“無煤化”供熱
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建設三年期間,計劃新建20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主要集中在市民反映較多、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學校、醫院、景區、商圈及城市主干道
停車設施建設攻堅行動
停車設施建設三年期間,在全市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后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
停車資源共享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停車場開放共享,積極推進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開放共享,多渠道增加停車供給
今年,青島開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對于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實現更高水平宜居宜業宜游具有重要意義。《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提出“開展八大攻堅行動”,其中舊城舊村改造、市政設施建設、停車設施建設三大攻堅將如何精準推進,日前各項工作進展如何,備受關注。
聚焦“更加宜居”“更加完善”“更加暢達”,7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舊城舊村改造、市政設施建設和停車設施建設三個攻堅行動方案。三年攻堅行動期間,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依托全市工作體系,推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精力向項目集中、資源向項目匯聚、服務向項目延伸,跑步進場,掛圖作戰,以引領性工程為抓手,全力推進1479個攻堅項目快見效、見實效,確保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事爭一流、唯旗是奪,奮力為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更高改造標準實現“住有宜居”
舊城舊村改造是實現從“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重要方式,這項家門口的“關鍵小事”,一直是很多居民最為關心的話題。
舊城舊村改造攻堅行動,聚焦“更加宜居”,解決“點”的問題,實現“面”的提升。圍繞居民的“急難愁盼”,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標準,實施好節能保溫、管線入地、加裝電梯以及硬化、綠化、美化等整治提升;探索老舊小區周邊街區同步改造新模式,將周邊的社區服務中心、助老食堂等一并納入改造提升范圍。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堅持區域統籌,以城中村高水平改造帶動城市面貌、人居環境、土地集約的“三提升”。力爭通過三年攻堅,東岸城區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基本完成改造,建成區范圍內的城中村基本完成改造,讓市民居住更舒心。
浮山后四小區是今年市北區老舊小區改造的示范項目。
三年期間,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1108個、惠及居民30萬戶。屆時,東岸城區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577個、17萬戶)基本完成改造。今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318個、惠及居民9.2萬戶。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工318個,開工率達到100%。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也將充分考慮并重點抓好區域協同改造工作,比如,將中山路區域的9個片區(432棟、9753戶、61.45萬平方米)和38條道路統籌納入改造范圍,以老舊小區改造帶動老舊街區品質提升,形成成方連片的帶動示范效應。
三年期間,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惠及居民4.9萬戶。今年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29個,力爭年底前基本完成簽約并實施拆除,同步推進58個城中村改造續建項目。截至目前,已啟動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的簽約工作,簽約率93%,已啟動項目占全年計劃的69%,58個續建項目安置房建設進展順利。
補足關鍵短板提升城市品質
市政設施建設是提升城市發展品質、發展能級的重大契機,是造福全市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市政設施建設方面,聚焦“更加完善”,補足關鍵短板,提升城市品質。著力推進一批市民關注度高的出行堵點、難點和痛點,努力構建功能完善的骨干路網體系,消除存量未貫通道路,增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讓市民出行更便捷;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清潔取暖工程,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建成區“煤改氣”工作,減排降碳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系統謀劃城市發展需求,加強供熱、燃氣、環衛和水務設施建設,提升生活服務保障水平。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加快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未貫通道路在內的市政道路建設。三年期間,將推進24個重點項目建設,同時不斷加大未貫通道路打通力度,力爭消除存量未貫通道路。2022年的攻堅任務包括7個續建項目、8個新啟動項目和30條以上的未貫通道路打通,截至目前,市政道路攻堅階段目標已全部完成。7個續建項目包括:膠州灣第二隧道、杭鞍高架二期、唐河路-安順路打通、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棗山東路拓寬、銅川路打通和威海路平戰結合地下道路。其中,膠州灣第二隧道斜井工程已于2020年10月開工,主線工程黃島端于2021年底開工,青島端于今年4月份開工,計劃2027年建成。唐河路-安順路打通、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棗山東路拓寬、銅川路打通都是近年來市民呼聲較高的城市主干道和重要節點,這些項目都是于2021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2022年底前主線通車。8個新啟動項目都是旨在解決近年來市民高度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其中已開工4個:遼陽路快速路于今年1月份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前建成主線橋梁并力爭具備通車條件。未貫通道路打通任務已列入今年的市辦實事,目前已開工42條,計劃年內全部通車,屆時將超額完成12條未貫通道路打通任務。截至目前,已有10條建成通車,后續年度打通計劃已著手開展研究論證。
加快供熱燃氣、水務、環衛等行業的公用設施建設。三年期間,將加快推進2條供熱長輸管線、2條高壓天然氣管線、10座水處理設施、4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清潔取暖“煤改氣”工程13個,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建成區“煤改氣”工作,實現東岸城區“無煤化”供熱。2022年,計劃推進17個重點項目建設,包括5個續建項目和12個新建項目。5個續建項目包括:華能董家口電廠至新區西部城區長輸熱力管線、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城陽區生活垃圾中轉站、膠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即發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等工程。其中,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作為我市重要能源基礎配套工程已列入今年的市辦實事,全長72公里,海底段達12公里,是國內涉海距離最長的城市燃氣管線,建成后能大幅提升我市氣源保障能力。12個新建項目中,7個清潔取暖“煤改氣”項目目前已全部開工,建成后將啟用燃氣鍋爐15臺以上,關停燃煤鍋爐19臺。麥島污水處理廠擴建、城陽區污水處理廠四期、即墨區北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升級改造等3個項目也已開工,李村河北岸水質凈化廠和青島市官路水庫項目正有序推進前期工作。
航拍正在建設中的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
推進市區范圍內重要節點的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建設。三年期間,計劃新建20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這些點位主要集中在市民反映較多、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學校、醫院、景區、商圈及城市主干道。2022年的攻堅任務是年內開工建設11處,該項任務已列入今年市辦實事和城區交通擁堵治理工作任務。發布會上介紹,嶗山區同安路實驗二小天橋、松嶺路天水路交叉口北側天橋,即墨區淮涉河一路峴山公園天橋,西海岸新區江山路靜江路交叉口天橋、渭河路山東科技大學北門地道、濱海大道武船重工地道、大珠山中路西海岸汽車總站地道等7處已開工;市南區膠寧高架天福苑天橋、市北區勁松五路富源路小學天橋、李滄區金水路馨苑小區天橋、城陽區長城路寶龍廣場人行天橋等4處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預計今年底將建成人行過街天橋8處。
增加停車設施供給讓市民出行更順心
停車難看似小事,卻事關民生和百姓切身利益,也是城市文明之痛。一座宜居的城市,出行方便、設施完善是基礎。
停車設施建設攻堅行動,聚焦“更加暢達”,抓住停車設施供需矛盾這個關鍵點,做好“增量”和“挖潛”兩篇文章,通過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創新推動停車資源共享,有效增加停車設施供給,讓市民出行更加順心。
停車設施建設方面。三年期間,全市將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后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2022年重點推進60個公共停車場和4個公交場站建設,涉及泊位超過4萬個,到年底可實現新增泊位2萬個。在建設模式上,充分結合周邊條件和停車需求,因地制宜、分項施策開展停車設施建設,比如:結合歷史城區保護,充分利用人防地下空間實施人防改建停車場,增加老城區停車供給;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品質提升,合理利用棚改騰空用地和邊角地塊建設停車設施;結合有限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在商務區加大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等集約化、智能化停車設施建設力度;結合學校改擴建,在滿足教學管理和安全的基礎上探索停車場建設新模式等。截至目前,42個續建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22個新建項目已開工20個,開工率達到91%,其中包括18個公共停車場和2個公交停車場。
煥然一新的湛山廣場地下可提供500余個停車泊位。
停車資源共享方面。我市將盡快建立完善全社會停車設施共享機制,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停車場開放共享,積極推進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開放共享,多渠道增加停車設施供給,緩解供需矛盾。2022年,在鞏固全市360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開放共享的基礎上,計劃對具備改造條件的300個機關事業單位共享停車場進行智慧化改造;開放共享200個商場、酒店、寫字樓等經營性停車場,通過全天開放、錯時開放、分類包時等方式,靈活釋放停車資源,實現多元化共享;開展20個住宅小區停車設施錯時開放共享試點,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截至目前,已提前完成300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和21個住宅小區停車共享試點;169個商場、酒店、寫字樓經營性停車場實現了聯網共享。
位于李村路以北、濰縣路以東的李村路停車場。
提高現有車位利用率,深入挖掘停車位增量,既解決市民停車難問題,方便百姓出行,又為城市文明和長遠發展注入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既是“搞活一座城”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應有之義,更是建設人民城市的必然選擇。今年以來,在三年攻堅行動推動下,一批關系城市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重大工程正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批長期影響群眾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市政設施短板正在得到有力解決,一批能夠有效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實事項目、發展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助力青島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梁超/文劉棟/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