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7-21 23:15:07
原標題:5區3市攜手上榜!2022百強區、百強縣出爐,青島“雙豐收”
來源:青報觀象山
青島的區、市,再一次展現出良好的成長性和強勁的競爭力。
7月20日,工信部所屬的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2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青島的3個縣級市再次全部入圍百強。其中,膠州市位列第17、平度市位列第55、萊西市位列第69。
日前,壹城經濟咨詢中心(壹城智庫)發布《中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青島5個市轄區上榜2022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直轄市以及副省級城市市轄區)。其中,黃島區位列第14,市南區位列第43,城陽區位列第59,嶗山區位列第79,即墨區位列第84。
城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單元和動能引擎。百強區是中國城區的佼佼者。青島現有7個區,此番有5個區上榜全國百強,表明青島城區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前列。
縣域經濟作為一個功能比較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既是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結合點,又是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點,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作用關鍵。百強縣是縣域經濟的排頭兵。青島現有3個縣級市,此番全部上榜全國百強,說明青島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區市強,則青島強。青島經濟實力能夠始終位居全國前列,關鍵在于各區市實力不斷增強;青島要在全國爭先進位,關鍵要靠各區市力爭上游。
在新的城市目標愿景指引下,青島各區市領到新的任務,確立新的路徑,開啟新的征程。
當前,各種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沖擊,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青島經濟運行同樣面臨各種風險挑戰。各區市要立足自身實際,開動腦筋,找準發力點,展現新的作為,作出新的貢獻。
01
城區板塊,提質增效
城區是城鎮化的產物,其底層邏輯是通過要素集聚提高發展的經濟性、居住生活的便利性。
市轄區作為城市的基本空間單元,通過各類要素的集中和匯聚,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977個市轄區國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6.5億人,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8萬億元。
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市轄區213個,上海市浦東新區,北京市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深圳市南山區、上海市黃埔區、深圳市福田區、廣州市天河區、北京市東城區、天津市濱海新區位列十強。
從各城市全部市轄區的上榜比例來看,廣州、南京、上海、寧波、深圳、成都、青島、杭州等8個城市表現不俗,超過半數以上市轄區進入百強,這表明這些城市市轄區之間發展的協調性更強。天津、重慶、大連、沈陽4個城市的上榜比例最低,不足20%,表明這些城市的市轄區發展特色和優勢還不突出,發展質量有待提升。長春、哈爾濱受地理區位和產業轉型的影響,沒有市轄區上榜。
其中,青島7個市轄區有5個進入百強,比重為71%。黃島區位列第14,是山東上榜市轄區中排名最靠前的。同時,市南區、城陽區、嶗山區、即墨區也上榜,分列第43位、59位、79位、84位。
青島市轄區總體實力已經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從沿海一線展開,到沿灣發展,再到環灣發展,青島主城區不斷延展,市轄區逐步擴大,形成了今天七區的格局。目前,青島市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城鎮化率達77.2%,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作為城市的基本空間單元,市轄區是青島的發展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的核心引擎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體力量,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加凸顯,是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
當前,與全國一樣,青島城鎮化也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市轄區面臨新的調整、新的任務。其中,最為核心和迫切的任務,是通過集約發展、內涵式發展,加快提質增效。
青島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了“環灣引領、組團布局、藍綠交融、網絡支撐”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促進各類要素高效流動和集聚,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著力提升環灣都市區的經濟高度、人口密度、創新濃度和輻射強度,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打造世界一流灣區。
市轄區的目標任務很明確:東部區域的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四區要加快內涵式發展,塑造時尚魅力核心區;西部區域的西海岸新區要強化功能,塑造綜合實力展示區;北部區域的城陽、即墨兩區要增強產業和人口承載力,塑造產業活力示范區,形成大青島北部經濟隆起帶。
沿著這一路徑,向著既定目標,青島市轄區將進一步放大特色優勢,補齊短板弱項,功能品質和能級都將再上一個臺階,青島也將隨之迭代。
02
縣域板塊,加緊“補課”
郡縣治,天下安。
中國是從農業國一步步走向工業國的,縣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根所在,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發展升級的支撐。以縣際競爭為代表的地區間競爭,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的關鍵力量。
今天,縣域經濟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舉措,是夯實產業基礎再造底座的重要支撐,是促消費、穩投資的有力抓手,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引擎,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
從全國1800多個縣域中脫穎而出,百強縣具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2021年,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0%的土地、7.0%的人口,創造了全國9.94%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百強縣人均GDP達到12.9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達到44333元。
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區、城市群為基礎,當前“千億縣”形成了六大典型發展模式——
一是以昆山市、江陰市、慈溪市、義烏市等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創新驅動主導模式;二是以晉江市、南安市等為代表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產業集群驅動主導模式;三是以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為代表的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融合驅動主導模式;四是以龍口市、膠州市為代表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傳統產業升級驅動主導模式;五是以神木市、準格爾旗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資源驅動主導模式;六是以仁懷市為代表的核心企業驅動主導模式。
從區域分布看,2022年,百強縣東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2席、西部地區占10席,東北地區占3席。江蘇省、浙江省及山東省領先,分別占25席、18席和13席。
其中,青島市3個縣級市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全部上榜,占全省近四分之一,分列第17、第55、第69位。
從全域看,縣域仍是青島發展的短板和弱項。2021年,三市GDP總和為2903億元、僅占全市五分之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2億元、為全市的六分之一。尤其是平度、萊西兩市用占全市42%的土地面積、19%的人口貢獻了10%的GDP、9%的財政收入,空間潛力很大。
城市發展有先后,產業發展有梯度,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眼下,青島縣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和人口承載力不強,集聚度集約化水平不高。
這是短板弱項,也是空間潛力,要加快“補課式”發展。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給出的發展指引是:增強膠州的產業和人口承載力,塑造產業活力示范區,形成大青島北部經濟隆起帶;推動平度、萊西建設綜合性節點城市、實現突破發展,聯動形成協同發展新格局。
03
城鄉融合,全市“一盤棋”
城鄉二元制客觀上造成了城鄉的分離、甚至阻隔,影響要素的高效流動和經濟的暢通循環。
謀劃未來的發展,不能再城是城、鄉是鄉,而應當城鄉融合,全市“一盤棋”。
城有城的優勢,比如人才、資金、技術;鄉有鄉的特色,比如土地、生態、容量。
隨著城鎮化的深化,城區人口和產業的“溢出”勢不可擋,這是客觀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城區的必然選擇。
剛剛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明確要求,統籌兼顧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多元需要,轉變超大特大城市開發建設方式,積極破解“大城市病”,推動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
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序疏解中心城區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功能和設施。這樣做的目的是騰出手來,優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增強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率先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提高綜合能級與國際競爭力。
膠州城市功能空間優化示意圖
而大中城市一個重要任務是充分發揮資源和產業優勢,承接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發展方向的超大特大城市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推動制造業差異化定位、規?;夯l展,因地制宜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專業服務中心,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
當前,青島在產業布局上,引導先進制造業有序向北集聚成群,正是順應這一趨勢和要求。
平度市城鄉布局示意圖
城鄉融合發展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的基本方略。青島城鄉差異明顯,城鄉融合必要而迫切。青島市即墨區和平度市、萊西市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這是青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契機。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把城鄉融合發展作為“三個新突破”之一的“在建設人民城市上實現新突破”的重要內涵,并對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深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生產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下步,應當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以縣域為基本單元、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突破口,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逐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縣城應當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因地制宜補齊縣城短板弱項,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
萊西市新型城鄉體系
剛剛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趨勢,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因地制宜補齊短板弱項,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需要。
縣城位于“城尾鄉頭”,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青島3個縣級市發展基礎好,人口眾多,其中,平度市、膠州市常住人口突破一百萬,躋身Ⅱ型大城市行列,在新一輪城鎮化中有實力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
城市的迭代,是空間的騰挪,更是生產生活方式的進化。向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方向,不斷優化路徑選擇,青島的明天,將會是我們期待的樣子。
作者|觀象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