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22-07-11 19:48:07
原標題:“小巨人”魯企:掌獨門絕技 成單打冠軍
來源:經濟導報
山東的“小巨人”企業全部建立了研發機構,近2年平均研發占比超過6%,平均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0項以上,產品(技術)屬于關鍵領域補短板或填補國內國際空白的達83%
◆導報記者 杜楊 濟南報道
近日,山東第四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下稱“小巨人”)的申報初審工作完畢。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上報推薦與復核材料,這也標志著新一輪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即將起步。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工業企業。在山東,持續實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在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而且,“小巨人”已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排頭兵,為山東這個制造業大省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發展的新動能。
三年培育368家“小巨人”
2018年,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從重點領域、專業化程度、創新能力等多個方面,明確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申報條件。2019年到2021年期間,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國家級精專特新“小巨人”企業共4922家,涵蓋了制造業中各個關鍵細分領域,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
同期,山東共培育了368家“小巨人”,數量居全國第三位;獲評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7家,并獲得中央財政資金3.86億元,獲評企業和資金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從三批次榜單不難發現,山東乃至全國的“小巨人”企業快速“由少變多”、“由弱變強”:首批次山東僅有23家企業上榜(全國248家);到了第二批,山東上榜企業驟增至124家(全國1744家);第三批山東上榜了221家(全國2930家)。
此外,山東的“小巨人”企業全部建立了研發機構,近2年平均研發占比超過6%,平均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0項以上,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定的達65%;70%以上的企業深耕主業10年以上,80%以上的企業在省內細分市場排名首位,產品(技術)屬于關鍵領域補短板或填補國內國際空白的達83%。90%以上的“小巨人”企業成為行業龍頭的配套企業。在“小巨人”企業的培育上,山東近幾年取得了明顯成效。
青島煙臺濟南數量靠前
“小巨人”企業在山東各地市的分布情況,青島最多共101家;煙臺43家,濟南37家。
青島小巨人企業數量全省第一,在全國也排在第四位。此外,青島的“小巨人”發力全鏈條,全力當鏈主,多數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全省第一。從行業分布看,青島“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裝備、儀器儀表、家電電子、汽車、機車等細分市場領域。
近年來,煙臺市工信局大力實施政策引導、梯度培育、優化服務等措施,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對新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支持企業做強做優。濟南則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完善服務體系,著力打造一流發展生態,充分激發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在專精特新“四化”基礎上,還提出了綠色化、融通化的發展導向,統籌推進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云帆計劃”、稅收服務“春雨潤苗”等,構筑三級培育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濟南聚焦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專場對接活動,打造“鏈主”與“專精特新”企業強鏈補鏈共同體,打造更多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另外,濰坊共上榜“小巨人”27家、淄博25家、濟寧21家,也是擁有“小巨人”企業較多的地區。
19家企業登陸A股
據初步統計,在山東省三批共計36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已有近30家企業登陸新三板,19家企業登陸A股市場。
這些上市公司“小巨人”,從分布領域來看,主要包括基礎化工、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和食品等行業。“小巨人”中的上市公司大多擁有獨門絕技,在細分領域占據龍頭地位,成長快效益好。
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山東赫達(002810.SZ),公司主營產品纖維素醚全球競爭力強,盈利能力、成長性優異。公司是我國少數能與美國陶氏、日本信越等國際巨頭在所處領域展開競爭的廠商。公司目前是亞洲纖維素醚龍頭,公司現有纖維素醚產品3.7萬噸,在建4.1萬噸,國內領先。公司是國內少數產品可以滿足植物膠囊、植物肉應用要求的醫藥食品級纖維素醚廠商,后續公司將劍指全球纖維素醚龍頭。在創業板上市的濱州“小巨人”企業三元生物(301206.SZ),是赤蘚糖醇行業龍頭企業。產品包括赤蘚糖醇及復配糖產品,其中赤蘚糖醇營收占比91.5%,出口占比50.5%,公司先后與莎羅雅、美國ADM、元氣森林、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知名客戶建立合作關系。
科創板上市公司智洋創新(688191.SH),是國內電網可視化智能運維領軍者。公司研發力量強大,持續夯實算法優勢,大客戶黏性強。持續重視研發投入,研發人員占比約1/3,研發費用率約8%。公司2019年與華為合作推出了電力場景AI應用聯合解決方案,搭載華為Atlas200 AI加速模塊的產品逐步廣泛應用。公司是行業內較早推出輸電線路通道可視化相關產品的企業。
另據統計,還有30家“小巨人”企業在新三板上市,這些企業也在不斷進步,積極推進轉板上市。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山東IPO排隊企業數量達40家,其中“小巨人”企業13家。
優中選優,培養梯隊
山東還有157家企業獲評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于重點企業的精準扶持,也凸顯出“優中選優”的態勢。
在這些企業中,90%以上屬于《工業“四基”發展目錄》所列重點領域或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技術和產品屬于關鍵領域補短板或填補國內國際空白的達92%,平均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0項以上,近2年研發經費支出占比平均超過6%,成果轉化及應用項目平均達9個。全部自建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研發機構,設立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除了“小巨人”企業,山東還積極培育“梯隊”:累計培育有效期內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424家、瞪羚企業1140家、獨角獸企業20家。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72.4%的屬于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領域;去年營業收入增幅高于普通中小企業8個百分點左右。
據了解,山東持續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卡位融鏈專項行動,組織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上下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供需見面、路演推介。2021年圍繞軌道交通裝備、聚氨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舉辦了專項對接活動,參與的7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49家與鏈主達成合作事項59項。
到2025年,山東力爭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其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10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達到750家左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