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6-07 09:21:06
原標題:即墨區營流路片區改造工程全面推進 將串起一條“連產業、融青島”南北大通道
來源:觀海新聞/青島早報
即墨營流路片區曾經歷過輝煌,聚集了青島錨鏈公司、即墨花邊廠、服裝十二廠、老國營汽車站等曾經響亮的招牌。斗轉星移,時代變了,即墨美了,營流路片區卻“沉睡”在上世紀70年代:破敗不堪的筒子樓,僅能兩人通過的小巷,臟亂惡臭的公用廁所……
作為青島主城區擴容擴能的主戰場,青島市即墨區搶抓青島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和城市更新與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機遇,開啟了對標主城、全面融青的攻堅之旅。營流路片區改造就是即墨要啃的第一個“硬骨頭”。即墨區委常委、副區長,營流路片區改造指揮部總指揮王志俊介紹,這個片區改造兩個月完成了一期房屋補償方案的征求意見工作,6月1日起簽訂征遷協議和騰房拆除,目前一期簽約率已達到98.4%,6月底將開始道路建設施工。營流路片區改造將串起一條“連產業、融青島”的南北大通道,激活一片城的內生動力。
打通一條路的“中梗阻”
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開路先鋒”、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主陣地。貫通營流路,真正體現了即墨城市更新和加速融入青島主城區的決心。
正如營流路片區改造指揮部LOGO:橙紅色的層巒“飛檐”旁,貫通出一條筆直“道路”,連接起蔚藍色的“Q”字符,“營流”字樣的小篆“印章”落款。“飛檐”代表營流路旁的即墨古城,“道路”代表城市更新,“Q”代表青島,“印章”代表營流路。
“整體寓意是貫通營流路,加速融入青島。”營流路片區改造指揮部副總指揮王海濤介紹。
北連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南接城陽馴虎山路,全長20多公里,營流路本應是即墨“連產業、融青島”的南北大通道,卻因1.17公里的密集居民區和企業,“中梗阻”20多年。
凡是未貫通道路多年未修,背后的問題一定很復雜。這里不僅住房條件差,房屋性質、人員構成也極為復雜,涉及5個村(居),住宅房屋近千戶、商戶200多家、企業10余家,工商企業與居民混雜。歷史遺留的職工宿舍、團結戶、福利房等房屋產權性質復雜。
困難重重,但不行動,困難永遠是困難。而且,于即墨而言,拋開城西的天山一路和城東的G204國道,這兩條主干道離主城區遠、貨車卡車眾多,城中心的墨城路由于地鐵7號線二期工程施工,高峰時期車輛持續擁堵,貫通營流路正可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
“營流路的貫通將迅速釋放融青‘乘數效應’,北連產業、南通城陽,打通萊西與城陽的城中走廊,將城市交通骨架拉到青島市的大盤中,促使區域間人才、資本等諸多要素加速流動,城市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甚至對于即墨區整個城市空間格局,也將是一次全新的重塑。”王志俊說。
重振一片城的“新榮光”
每逢華燈初上,家住原商業局宿舍樓的孫美娟總愛走到窗前,向南眺望。一路之隔,馬路對面高樓林立、繁華熱鬧,即墨古城人群熙攘、商超綜合體活力無限,干凈整潔的雙向六車道車輛川流不息,日月見證著即墨區的快速發展。1982年搬進這里,眼看著坊子街、古城片區拆遷又回遷,再看看自己住的“下雨天在屋里都得打傘”的房子,孫美娟滿眼羨慕。
“白天和古城老朋友出去玩沒感覺,晚上人家過馬路回自家新房,我在這邊又‘穿越’回上個世紀。”孫美娟向南比劃著,“那是最早改造的坊子街安置區,這是古城安置區,我是日盼夜盼啊!”
如何讓這片城重振榮光,規劃是以道路貫通為突破口,同步實施片區改造,提升城市品質。
大道直行天地寬。營流路片區改造工程是即墨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工作的頭炮工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走企業、入住戶、定思路、鼓士氣,先后召開6次區委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做出了啟動片區改造的決策,3月初專門成立營流路片區改造專項指揮部,從全區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攻堅團隊,建立一線記實、重點事項督辦等10余項工作制度,集中優勢資源重點突破,頂格推進。
說到底,營流路解決的是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問題。即墨區聘請同濟大學高標準規劃設計雙向六車道和總建筑面積48.8萬平米的居民安置區,配套建設小學、幼兒園、商業配套和鄰里中心等公共服務及景觀綠化設施,將城市品質體驗頂格拉滿。
精準發力啃下“硬骨頭”
道路多年未通,問題無外乎錢和拆遷。道路修建、回遷安置、片區綠化……整個工程下來虧空很大。但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一仗現在不打,將來成本更大,現在不干,未來代價更高。
作為2022年為民要辦實事,營流路片區改造工程頂住壓力,成立國有平臺公司,用政府專項債和開發銀行低息貸款,多渠道融資,解決融資難問題。
征遷是做群眾的工作,群眾工作群眾做。潮海街道14個社區黨委書記全部參與片區改造,在村居劃分征遷工作單元網格,把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陣地放在樓前巷尾,以黨員為骨干,帶領鄉賢和熱心群眾到居民家中去,群眾自發成立“征遷工作隊”“搬家服務隊”,涌現出七旬姐妹幫幫團、人大代表分飾多角等一大批典型人物,真正達到了“為了群眾、走進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效果。
群眾擁護了,一切難題都不再難。營流路正對著的是青島錨鏈廠。廠區看似不起眼,卻是妥妥的“隱形冠軍”企業,年產值3.2億元,同行業全國排名第二、世界第三。從3月份開始,管了一輩子技術、生產、采購的青島錨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述純又多了塊業務——拆遷。重工業工廠位于主城區,與城市發展相悖,拆遷是早晚的事。錨鏈廠雖有心理準備,但一攤子“家業”不好搬、一堆訂單急著交,新廠區尚未開建,這一切難壞了劉述純,但公司支持征遷的意愿很堅定,“雖然短時間內公司的經濟效益會受影響,但是從大局看,這確實是大好事。即墨現在發展這么好,營流路又是一條主干道,我們廠區和宿舍樓年代久遠,與目前的發展環境確實格格不入,實施改造,不僅利于城市建設,也能改善民生,因此我們非常支持這個片區進行改造。”
經過一個月的多輪研判、靠上服務,3月10日與錨鏈廠達成了“先停接訂單、陸續搬遷、不等新廠建設”的共識,3月24日簽訂錨鏈廠工業廠區拆遷補償協議,4月2日第一筆拆遷補償金撥付到位。指揮部安排專人幫助辦理靈山新廠區設計、建設手續,正常4-6個月的工作,不到半個月就辦完了。從4月份開始,企業在保訂單生產的同時,著手開始搬遷大型設備和原材料,新廠區加快建設,8月即可投產,面積是舊廠區的4倍,產能和產值也將實現倍增。
本版撰稿攝影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梁之磊 劉耀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