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2-05-31 08:47:05
原標題:重塑青島產業“基本面”
來源:青島晚報
人工智能展示青島智能科技。
科技計劃的項目在
哪里,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城市的研發資源要走向哪里。日前,市科技局聯合市財政局下達第三批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686項,共涉六大專項——產業集群培育、海洋科技創新、未來產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營造、科技惠民,安排資金逾2.7億元,為增強創新資源集力、產業創新策源力、創新人才吸引力提供科技支撐。
可以說,六大專項的設置明確了青島科技專項未來的實施重點:向海而興、實體強市。其中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科技創新、未來產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均為今年新設的一級專項,專項資金近1.1億元。
為了博一個美好未來,曾錯過幾輪高新科技產業升級風潮的青島加壓奮進。過去,青島通過布局培育新產業,有力地重塑了城市產業 “基本面”。之后,青島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向打造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發起攻勢。
青島晚報官方微信
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86項
重塑青島產業“基本面”
高科技不僅是國之重任,也是城市間未來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迅猛發展,前排城市紛紛加快培育新產業。
重金出擊、目的明確,青島要集中力量攻克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不止于此,這套組合拳,拳拳落在青島重點布局的領域——經略海洋、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
可以看出,青島本次下達的項目共分為六大專項,其中產業集群培育專項98項,安排資金3880萬元;海洋科技創新專項30項,安排資金5300萬元;未來產業培育專項12項,安排資金225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96項,安排資金3847萬元;創新生態營造專項353項,安排資金6329萬元;科技惠民示范專項97項,安排資金5584萬元。細看這六大專項,在“重者恒重”的領域之外,今年青島新設了海洋科技創新、未來產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三大一級專項,瞄準重點領域,以科技力量賦能,幫助青島提升發展質量。
因為錯過了幾波新興產業風潮,青島的高科技產業面貌一度黯然失色。為了重塑“基本面”,贏得好未來,近年來,青島開始小步快跑,追趕先進。我市也曾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而此次下達項目的數量以及資金額度,都在凸顯青島對新產業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縝密、更科學的規劃。
“以科創強實體”成常態
錨定多條“未來賽道”
項目的設置是對城市發展路線的回應。經略海洋是最具青島特色的新產業。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向海洋謀發展已成為全世界的廣泛共識。而海洋一直是青島發展最突出的優勢和最鮮明的特色,也是青島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突出重圍必須要打好的“王牌”。
當前青島的海洋發展,既處在攻堅突破的關鍵期,更處在大有可為的機遇期。青島把現代海洋視作關系城市未來的重大產業,明確了目標和發展路徑,即深入推進經略海洋攻勢,統籌沿海、淺海、深海、遠海發展,科學、綠色、立體開發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積極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計劃還描繪了其他重點產業的未來圖景:加快推動高端裝備創新發展,推動青島成為新能源產業集聚示范區,將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青島市新興產業發展的骨干力量,建設技術先進、產業密集、特色明顯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
以科創強實體,在黨代會上青島就明確提出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的問題,本次設立專項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力,是讓技術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轉化功能,實現“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發展目標的重要一環。
軟硬實力都不弱
青島科技強勢“進階”
近年來,青島不斷躍升的科技能力有目共睹:全球創新指數發布,青島名列全國第十;科技創新競爭力城市榜單發布,青島排名全國第十;此外,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全國第十、雙創領跑型城市全國第十、“最佳科技集群”全國第十……在這場大中城市的“排位賽”中,青島始終表現亮眼。不過,對標“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這些顯然還不夠。
不管是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兩會,還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創新發展都成為青島能級躍升的重中之重,而科技能力也正實實在在地為實體經濟創造著新增量和新空間。
5月10日,青島發布《青島國家高新區分園區(培育)實施方案(試行)》和《青島市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實施細則(試行)》,圍繞24條重點產業鏈,打造專業標桿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全方位推動科技成果深度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
這份融入,離不開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離不開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這也意味著,青島必須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應體系,特別是要加快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今天,城市間的競爭如此激烈,容不得半點遲疑與懈怠。近年來,青島主動研判把握大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塑造核心競爭力,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城市競爭力、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預見”未來,才能“遇見”未來。城市的進階之道就擺在眼前,勢頭已經形成,藍圖已經繪就,島城高科技的升級在快馬加鞭。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薛飛
2.7億元花落誰家?
此次發布的第三批科技計劃項目,可謂在目標導向上下了大力氣:為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做強優勢產業,在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海洋裝備、智能家電、高端化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七大優勢產業鏈上,都布局了科技計劃項目。
比如,支持高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車電池、海洋漂流浮標、軌道車輛重要零部件等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園區培育計劃等類別項目,共計56項,支持資金達6580萬元。這個資金池,必定會為優勢產業技術提升、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提供新的源動力。
此外,為加快實現重點領域的技術突破,以科技為抓手布局未來,青島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虛擬現實、集成電路等十大新興產業鏈,也布局了科技計劃項目125項,支持資金逾8900萬元。
據介紹,此次盡管“從投到產”的周期會很長,但下大力、出苦力的最難路徑往往就是那條“捷徑”: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科學問題,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的底蘊和后勁,從而更有力地創造新技術、催生新產業、壯大實體經濟。
于城市而言,以科創為抓手爭奪話語權和主導力已不容置疑,科技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座城市的前途命運。而作為最活躍的創新主體企業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力量——產業集群,恰恰是科技實踐最生動的場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