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客戶端
2022-03-26 09:22:03
原標題:山東手造:非遺業態高質量發展的“腳手架”
來源:文旅中國
章丘鐵鍋傳統制作工藝展示 蘇銳攝
蓋樓需要腳手架,推動非遺業態高質量發展也需要輔助的平臺和框架。樓蓋完,腳手架拆除但不是扔掉,可以轉移到別的工地。同理,如果能探索實踐出一套非遺業態高質量發展的模式,除了讓萬千傳承項目受益,也會造福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其他領域。齊魯大地正在加緊推進的山東手造,便有這個潛力。
究竟什么是山東手造?根據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等印發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山東手造是個系統工程,旨在發揮文化資源豐厚優勢,打造傳統手工藝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手造產業,推動全省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最終的落腳點,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是個常說常新的命題,也是山東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研究的工作。多地推出相關舉措時,對非遺領域的扶持是個重要方面。原因不言自明,非遺項目本身有實體,兼具歷史功用和時代價值,是彰顯“兩創”成果的好載體。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通過多年的功課,山東非遺事業取得了足以讓人欣慰的成績。各級文旅部門、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等,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非遺保護傳承體系這棵曾經的小樹苗,正逐漸開枝散葉,綻放花朵。可一些問題,甚至是頑疾,不能回避。
舉例說。非遺事業發展至今,基礎打得牢靠,項目整理挖掘以及保護、傳承做得比較到位,但是說到產業化保護,說到與市場接軌,或者干脆點,說到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一些地方束手無策。地方黨委政府不想干?不是,沒人不希望自己服務的項目發展得更好。傳承人不給力?不是,都想將自己的項目發揚光大,產生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取得可觀的收入更好。既然這不是那不是,為何非遺市場化的瓶頸多年實現不了突破?一個基本問題是,缺平臺,少機會。
平臺和機會,這些年越來越多,山東手造是其中之一,也是相對有力度、可操作性更強的一個。山東提出,山東手造要強化標準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把質量關。這恰恰是諸多非遺項目所欠缺的,即“別人都說你好,但是你究竟好在哪?怎么證明你好?”
以前,經濟社會發展條件達不到,交通不便利、各地聯系不緊密,所以每個地方,雖有自己的老字號,但影響力有限,人們口口相傳就足以讓老字號忙個不停。如今,社會進步、技術發展,跨越上千公里買東西不是新鮮事。怎么樣讓遠方的客人在最短時間內了解、認可非遺產品的奧妙和魅力?靠口口相傳不行,現代人認可的是信譽和標準。
山東手造對非遺而言,是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當下是給部分非遺項目提供了闖市場的平臺和機遇,未來是為所有非遺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口碑和營銷基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