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1-12-27 09:10:12
原標題:青島文旅新項目:留住“老味道”為老城聚人氣
來源:青島日報
2021年以來,青島西部歷史城區多個文旅類新項目投入運營。記者近日走訪調查發現,寧陽路里院更新改造項目銀魚巷、維多利亞廣場地下更新項目廣德里1898、“老環球”更新項目——哆的世界潮流藝術館等全新文旅業態確實為老城區的冬天帶來了一抹亮色。但同時,為了“抵御”老城區冬季人流量減少帶來的“寒意”,這些新的文旅項目也在出新招闖新路。
“把‘青島人’吸引過來”
近日,記者先后來到寧陽路銀魚巷、廣德里1898兩個項目探訪。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兩個項目的負責人均表示,他們更希望通過文化賦能,用項目吸引本地人來此休閑消費,兼顧旅游人群。探訪當天正值工作日的中午11點左右,記者看到,在清冷的天氣中,兩個項目中仍能看到不少游人在拍照“打卡”。
上街里商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斌介紹,截至目前銀魚巷項目已經完成修繕面積4000多平方米,有接近3000平方米已經“名花有主”,入駐業態涵蓋飲品、韓餐、酒吧、繪畫、書店、民宿、設計工作室等。已經營業的有茶館、咖啡店和古著工作室,其他商戶均在裝修施工過程中。
“我們是從媒體和朋友圈里看到寧陽路的,今天特意和朋友約著來逛逛,感覺這里修得很漂亮,很有情調。”幾位相約來此拍照的年輕人告訴記者。關于寧陽路的經營情況,記者詢問了一位附近的居民,她表示,寧陽路投入使用后,明顯提升了周邊的環境,“最北端已經開的兩個鋪子買賣很好,人不少。”
臨近火車站、裝修成復古樣貌的廣德里1898項目中,有不少穿著旗袍來此拍照的老年人。“周一到周四這里的人少一些,周五到周日這里人流量會明顯上來。”一家餛飩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她的說法得到了廣德里項目負責人張妍子的印證。“我們這邊顧客群體還是游客多一些,本土居民相對較少。所以在項目運營初始階段,很多檔口只在周五到周日本地人來得多的時候經營。這種情況對我們經營者來說有挑戰。”張妍子介紹,廣德里內已經開設了30多家小吃檔口,企業與商鋪目前采用“聯營扣點”的運營模式,廣德里每三個月會根據產品的銷量調整店鋪種類和產品。
“土木工程的復興,不代表商業的復興。”在哆的世界潮流藝術館負責人王廷濱看來,歷史城區要真正恢復昔日繁華,還有許多路要走。“過去幾十年來,中山路的商業已經形成了很強的旅游屬性,這也是它淡旺季人流量差異懸殊的重要原因。如果要改變這一狀態,讓這條街一年四季都紅紅火火,需要更多優質的、有文化特色的項目,把本地市民吸引過來。這需要政府在招商方面多下功夫。”王廷濱說。
新落地項目出招闖新路
為了實現商業的良性成長,新落地的文旅項目也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路徑,這些探索無疑將為后續啟用的項目提供寶貴經驗。
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哆的世界藝術館創辦人王廷濱對中山路冬季較少的人流量早有心理準備,所以自項目籌備之初,就不想依賴中山路的“旅游屬性”。
“旅游產品在網上是賣不動的,而我們做的是文創產品。”記者采訪王廷濱時,他正在籌備產品上線事宜,希望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帶動,幫助企業的文創產品打開全國市場。
“在青島,除了海底世界這種大的景區,其余的文旅項目很少能通過三個月的旅游旺季賺出全年的利潤,特別是這兩年疫情又對文旅行業產生了很大沖擊。所以我們藝術館從立項之時,就是希望通過網絡,尋找到當代原創藝術品的商業化路徑,把我們做的文創產品推向全國。”他說。
王廷濱介紹,他們已經積累了“臉基尼”形象的日化用品及其他帶有青島元素的明信片、帆布包、T恤等諸多品類的文創產品。目前正計劃在網上主推潮牌帆布包系列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環節我們已經打通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市場推廣和銷售環節。在全國范圍內,做當代藝術品文創產品的成功案例幾乎沒有,我們也在摸索著來。”王廷濱說。
“元旦的時候,我們會邀請一些樂團,做些節慶活動。同時加大對短視頻平臺的投入,實現線上引流。春節過后,我們計劃聘請專業的商業運營團隊,對項目進行深度推廣。”廣德里項目負責人張妍子表示。
對于投資更大的里院改造項目——寧陽路銀魚巷來說,此前其運營企業已經通過兩場精心策劃的創意市集,在青島初步打開了知名度。但項目負責人韓斌也坦言,街區招商依然面臨巨大壓力。可喜的是,一些商戶不再糾結于老城區的消費能力不足和停車難等問題,開始更看重銀魚巷的發展潛力。企業也適時調整了招商運營的策略,借鑒街區口袋公園的概念,將已經修繕好的寧陽路17號院、泗水路12號院由封閉院落調整為開放式休閑商業形式,引進多家原創品牌店入駐,將沿街的人流導入院內,提升整個街區的商業氛圍,努力將銀魚巷打造成原創品牌集合街區。
老城如何實現有機更新
青島市工程咨詢院社會事業咨詢研究部副主任王遠曾參與過青島多個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的規劃設計,他告訴記者,雖然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寬窄巷子都是被人津津樂道的老城更新成功案例,但是青島西部的歷史城區與這兩處區域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其成功的模式青島無法復制。
“這兩個地方與青島西部歷史城區最大的差異是它們的周邊還有比較密集的人口,新天地和寬窄巷子所在地本來也是市民經常去的地方。但青島西部老城區在過去二三十年中,人口大量遷移,所以做起來難度要更大一些。”王遠說。
王遠表示,眼下城市更新已經發展到4.0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以人為本”,更新的內容要以滿足人的需求為導向。西部老城區更新改造,要努力吸引本地居民來休閑、消費,首先須注重文化挖掘,可利用數字化、沉浸式體驗等手段,增強文化內容的互動性、體驗性。
“去年的教堂光影秀一下子就吸引了這么多市民來,這就是科技和文化碰撞產生的魅力。但同時,我們也發現,盡管光影秀吸引了很多人,但周邊能夠消費的地方并不多。這跟老城區商業單一化有關。”王遠表示,老城更新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時,還要實現差異化、多元化發展,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消費水平的消費者需求。
他還建議,從產業結構上看,中山路除了有面向旅游業的商業,還有部分金融業、外貿業,有關部門也可以利用此類行業集聚優勢,加大對高端產業的招引力度。“在與一些金融機構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青島歐陸風情的建筑對于金融業還是有吸引力的,上海外灘一線的老房子中,很多都是金融總部。”王遠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