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12-17 10:02:12
原標題:濰坊醫學院以課堂助推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近年來,濰坊醫學院以學生為中心、以效果為導向,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進行了系統改革,構建了基于“互聯網+”的“全員參與、多元評價、持續改進”的科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有效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取得良好效果。
理念轉變,突出學生主體。濰坊醫學院立足學生成長成才,教學評價理念由“教本位”向“學本位”轉變,構建了突出學生主體的全員參與的評價體系,評價主體由學生、同行教師、督導專家和管理人員四部分構成,不同主體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給予評價,避免了單一主體產生的評價片面性,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分類評價,立德樹人。師德師風第一,學校突出思政育人導向,遵循不同課型育人規律,改革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模式,增加了思政課程、臨床見習、線上教學、國際課程、體育課程、集體備課等教學活動評價標準,修訂后的評價標準共有15類,涵蓋學校各類型課堂,實現了不同課堂分類評價、精準評價。
內容多維,綜合評價。學校從評價主體角度制定教學質量評價觀測點,從教學重視度、思政教育度、教學規范度、內容清晰度、特色鮮明度、條件保障度、學習有效度等七個維度評價教學效果,體現共性與個性相統一,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提倡探究與創新,鼓勵個性化、新式教學法的探索與應用,助推課堂革命。
手段創新,過程評價。技術賦能評價改革,學校建立云端一體化平臺和移動終端平臺,通過“平臺+線上”完成各類評價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實現了全員實時評價、可視化教學質量分析與診斷、大數據分析與輔助決策,通過動態性和全面性過程評價,改變了原有的一次性結果評價,評價結果更加客觀精準。
持續改進,促進教師發展。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在定量評價基礎上實施評語制評價,學校每年采集評語2萬余條?;谶^程性評價的發展思維,發揮評語對教學質量提升的指導性作用,切實起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采取教師課后及時反饋,督導專家集中反饋,平臺點對點反饋的“三層次”反饋形式,追蹤整改過程,關注師生進步表現,確保評價整改效果。
機制創新,探索增值評價。強化激勵機制,教學效果評價優秀的,列入教學示范觀摩對象,激發優秀教師榮譽感,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在職稱晉升中列入評審依據,將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納入職稱評審,晉升教學型教授、教學型副教授至少連續三年教學效果評價為優秀。在課時績效上體現優績優酬,年度教學效果評價優秀的教師,課時津貼適當增加,體現優績優酬,調動廣大教師投身教學、潛心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約束機制,對于連續兩年評價結果排名后5%的教師,暫停其教學活動,由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對其進行培訓提高。
綜合評價、過程評價、客觀評價、分類評價,通過實施多元化主體評價、多元化評價體系、多維度評價指標、多樣化評價形式,重視評價結果的反饋、使用和整改,在促進教師發展、提升教學水平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穩步提升。青年教師不斷獲得向上發展空間,在2020年度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獲得優秀等級31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分別為40人、135人、120人和16人,占比分別為12.86%,43.41%、38.59%和5.14%。優秀教學能手不斷涌現。廣大教師自我進步的獲得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在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等省級以上教學比賽中獲獎4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課堂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獲評國家一流課程4門;在省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3人榮獲二等獎、三等獎。在近3年學生滿意度測評中,課堂教學質量滿意度穩步提升。
(通訊員 田玉勝 郝榮霞 葛均輝 報道)
責任編輯: 張西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