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11-29 07:45:11
原標題:山東發展民宿產業 文旅新思維助力鄉村民居“破繭成蝶”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以務實舉措發展民宿產業——(引題)
文旅新思維助力鄉村民居“破繭成蝶”(主題)
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文/圖
2020年初,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曾提出民宿高質量發展目標:用3年時間,全省三星級旅游民宿達到500家以上,四星級以上旅游民宿達到160家以上,規模化旅游民宿集聚區達到16個以上,基本形成獨具特色、管理規范、服務一流、全國領先的旅游民宿格局。民宿是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業態,對于保護鄉土建筑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有重要價值。過去幾年,山東旅游民宿建設以修繕、改造存量舊有房屋為主。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特別明確,旅游民宿建設要做好對文化遺產的依法合理利用,避免對文物古跡、傳統村落、傳統建筑、農業重要遺產、灌溉工程等遺產安全造成損害。
山東一處傳統民居改建的民宿
修復鄉村生態,打造振興樣本
11月22日,小雪節氣。在濟南南部山區一處傳統民居改建的民宿小院,濟南市區過來的孔凡濤正和愛人在小院拍照。“這都是以前村民的老房子,大概有50年歷史了,石頭建的,很結實。”孔凡濤是山東某高校的設計系教授,對濟南周邊的建筑歷史有深入研究。這次自費體驗民宿,既是休假,也是學習更先進的設計理念。
近年來,濟南市加大政策引導,完善民宿業政策保障體系。比如,當地加強用地保障和支持,創新金融服務,支持民宿業有序發展。市級財政5年安排1億元民宿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民宿集聚區、精品民宿、知名品牌和創意策劃的獎補工作。截至目前,共發放3173萬元,有效激發了市場對民宿業的信心和熱情。
通過發展民宿業,濟南市12個旅游扶貧村、370戶貧困戶、1200人實現精準脫貧、增收致富。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郅良介紹,改造閑置住房使得鄉村建筑得到保護,環境打造推進了鄉村生態修復治理,創業人才回歸激活了鄉村的創新活力,優秀傳統鄉村文化提高了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2020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十四部門專門印發《關于促進旅游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各地要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規劃本區域旅游民宿建設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旅游發展規劃等做好銜接,以區域品牌打造、線路整合、設施完善為重點,布局旅游民宿建設。
過去2年來,齊魯大地依托優質資源,優先在沿海、沿河、近湖、靠山、環景區、傳統古村落及城市游憩帶等發展旅游民宿。強化旅游民宿集聚效應,引導旅游民宿連點串線成片發展,重點打造仙境海岸、圣地儒風、黃河入海等旅游民宿聚集區,取得階段性成效。
聚焦民眾所盼,推動共同富裕
濰坊市臨朐縣的農戶張傳堂,祖祖輩輩生活在魯中山區。5年前,青島一個設計團隊來到張傳堂的村子調研,發現因為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村內很多老民居出現破損甚至坍塌的情況。但村子周邊大山環繞,風光秀麗,適合發展“隱居式民宿”。
經與當地政府溝通,設計團隊和相關運營公司決定以股權合作的形式,共同修繕村內幾戶人家的民居,其中就包括張傳堂的4間紅磚瓦房。
5年過去,張傳堂自稱身份已變為“新農民”:一方面依靠在鎮上打工,有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紅磚瓦房改建的民宿,每年能為他增收3萬多元。
在泰安市泰山區泰前街道,當地結合正在實施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加快推進三合、上峪、黃山頭、下梨園“下山工程”,為做強北部山區民宿產業騰出發展空間。同時,泰前街道還投資5000萬元,著力提升片區基礎設施水平,加快完善水電氣和污水管網等配套設施,安裝太陽能路燈、視頻監控,對閑置和邊角地塊統一管理、集中美化,做實基礎保障。
泰前街道還特別修建3公里休閑步行道,把沿線景觀有效串聯,規劃建設生態停車場8處,推行“大物業”管理模式,引進規模大、實力強、口碑佳的物業服務企業進駐,提供專業化服務,不斷提升旅游民宿集聚區整體環境和服務水平。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處長趙勇說,近年來,山東開發生態景觀、生態鄉居、生態度假等多類型旅游民宿產品。鼓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民宿建設,探索農戶自主經營和“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創客+農戶”“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組織模式。同時,規范有序發展城鎮旅游民宿,突出民宿業主參與接待,探索創新發展內涵提升、空間活化、多元休閑的城鎮旅游民宿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共享經濟發展。
堅持品牌引領,拉長產業鏈條
業內人士指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產業經濟,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領域之一。鄉村旅游的興起,是促進這一發展進程的重要路徑,而鄉村民宿經濟的崛起,又成為鄉村旅游創新發展的主要動能。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游行業帶來重創,山東省景區年平均入園人數不足最大承載量的20%,旅行社員工紛紛轉行,標準化酒店的入住率也明顯下降。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孫樹娥表示,由于赴境外旅游受阻,國內的消費需求增大,受防疫的相關規定影響,跨省游和景區景點游都受到了明顯的制約,周邊的鄉村游反而火爆起來,每到周末或節假日,親子游、研學游在鄉村是如火如荼,鄉村民宿常常是門庭若市。人們追求的旅游方式不再是單純的觀光采摘,而是到鄉村休閑度假,親近自然風光、田園生活的“微度假”和“旅居”成為消費新訴求。
過去幾年,齊魯大地以“好客人家”旅游民宿品牌為統領,在全省重點打造圣地人家、膠東人家、黃河人家等特色品牌,提升旅游民宿吸引力和影響力。突出地方特色,深化文旅融合,探索“民宿+非遺”“民宿+藝術”“民宿+書屋”等融合發展方式,著力打造本地品牌。同時,積極引進知名品牌企業參與全省旅游民宿建設,支持區域旅游民宿品牌培育,推進品牌化、連鎖化、網絡化、專業化發展。
孫樹娥介紹,“十四五”期間,山東將以旅游民宿開發為紐帶,引導開展多元業態經營,拓展文化創意、電商物流、養生養老等綜合業態,打造旅游民宿綜合體,完善產業鏈,拓展價值鏈,有效發揮旅游民宿帶動效應。推動旅游民宿與大型在線旅游企業的合作,搭建旅游民宿推廣平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