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1-11-03 16:11:11
原標題:每5分鐘就要投入一場戰斗!山東消防救援隊伍三年來共接處警30.1萬起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杜虹曉 濟南報道
11月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山東消防救援隊伍改革發展情況。從2018年11月9日至今,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共接處警30.1萬起,平均每5分鐘就要投入一場戰斗。搶救被困群眾3.08萬人,疏散被困人員4.04萬人,搶救財產價值50.66億元。
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李建春在發布會上介紹,三年來,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忠實踐行“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方針,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職能定位,加快轉型升級,加速提質強能,改革建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三年來,總隊圓滿完成國慶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務,在抗擊臺風“利奇馬”、濟寧“11.19”梁寶寺煤礦事故、東營“7.15”停車場爆燃事故、煙臺“1.10”棲霞金礦事故、威海“4.19”“中華富強”號客貨滾裝船火災等急難險重任務處置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年來,山東消防救援隊伍始終如一練精兵、謀打贏,應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聚焦“全災種”“大應急”職能拓展,加快推進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統籌省市縣3級執勤力量布防體系建設,在省級層面,加快建設“5+3”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在淄博、煙臺、濟寧分別建設了魯中、魯東、魯南三大區域滅火與應急救援中心,會同省應急廳布點建設泰安森林火災、淄博危化品事故災害、濟南自然災害、青島海洋災害、濟寧礦山和地質災害五大專業應急救援中心;市級層面,對多年來警情進行大數據分析,在報警多、任務重的區域,設置人員充足、裝備精良的特勤消防站,在周邊建設普通消防站形成火災撲救力量網;縣級層面,在原有消防站的基礎上,增加小型消防站的數量,加大救援力量在縣鄉的覆蓋面,就近響應,快速處置。
三年間,全省消防救援站數量從401個增加到537個,增幅33.9%,增量超過了轉隸之前10年的增量總和。目前,山東省有四支國家級救援隊,分別是:國家地震救援濟南大隊、國家水域救援青島大隊、國家山岳救援泰安大隊、中國救援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其中,位于長清的搜救犬支隊不但承擔救援任務,還承擔了全國23個省的搜救犬孵化和訓導員培訓任務,三年間共為國家培養了220名搜救犬訓導員、150頭優良搜救犬,是全國搜救犬的“西點軍校”。除此以外,山東還組建了91支森林消防專業隊,16支化工滅火救援重型編隊,全省84個化工園區全部按特勤站標準建立消防救援站。信息化推動救援更加高效,整合了政府、企業、社會、專家等力量資源。大量新技術應用于實戰,三維數字化預案管理平臺,可以根據火情及調派力量自動生成作戰部署參考方案,指揮員在趕往火場途中就能實時觀看,輔助指揮決策。
三年來,省政府采取省、市配套方式,先后投入36.19億元升級消防救援裝備,購置防汛排澇裝備、配備特種裝備。目前山東省的高精尖消防裝備領跑全國,簡單說“天上有消防直升機、水里有消防船、地下有路軌兩用車、地上有世界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實現了常見災種裝備“全覆蓋”,特種災害處置有“利器”。二是戰勤保障全面增強。積極對接鐵路、航空部門,建立了聯動運輸投送機制,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戰勤保障單位17個,保障車輛308輛,儲備器材12.5萬件套,簽訂聯動保障協議151份,可調用聯動裝備14.4萬件套、物資558.5噸,構建了特別重大災害應對處置后勤保障體系。三是發展規劃著眼長遠。省政府出臺《山東省“十四五”消防事業發展規劃》,明確構建重大安全風險防范體系、推動消防救援隊伍轉型升級、加快消防救援現代化指揮體系建設等7項重點任務;出臺《山東省消防救援保障體系建設規劃(2020-2030年)》,制定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加強社會力量建設、健全作戰指揮體系等10項措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同時,不斷深化消防執法改革,建設工程消防審驗職責順利移交,“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全面鋪開。創新了消防安全承諾制管理、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等多種工作模式,被部消防救援局全國推廣。持續加大“放管服”力度,出臺優化消防審批前置、縮小消防審批范圍、推行“網上辦”“掌上辦”等措施,優化消防執法營商環境。比如像公共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辦理,以前需要20個工作日,現在窗口受理后當天就能拿證。比如300平方米以下,同一時間容納人數不超過50人的賓館飯店,可以不辦理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