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
2021-04-29 14:12:04
原標題:不足24周降生,出生僅450g,歷經100天完成“生命闖關” 刷新山東存活體重最輕的新生兒紀錄
來源: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
每一個來到人間的寶寶,都是可愛的天使。但有些寶寶太心急,提前來報道。在醫院新生兒科,剛吃完奶的丹丹(化名)伸伸懶腰睡著了。就是這個在睡夢中還不時咧著嘴笑的小家伙兒不足24周降生,出生時體重僅450g,如成人的巴掌大小。
幸運的是,經過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超早早產兒丹丹挺過呼吸關、營養關、感染關…頑強成長,4月28日,順利完成100天生命“闖關”的丹丹已經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里回到了溫暖的家。
據介紹,丹丹也成為目前山東存活的體重最輕、胎齡最小的新生兒。
23+4周“破殼”
一出生就得“打仗”
王女士(化名)已經與丈夫結婚多年,4次懷孕都以流產告終。一年前,王女士再次懷孕,并在孕3個月的時候進行了宮頸口環扎,全家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傾注在這個新生命上。還沒等來新生的喜悅,孕23周的王女士胎膜早破,用上促肺發育和預防腦損傷的藥物,保胎3天后被救護車緊急轉送到山大二院,23+4周的時候王女士夫妻二人的“公主”丹丹就出生了。
“剛出生的小丹丹體重450g、身長29cm,有早發感染的情況,皮膚薄如蟬翼,渾身青紫,呼吸微弱,有輕度窒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林梅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動情地說道,從產房應用促肺成熟藥物,到新生兒轉運暖箱轉運至新生兒病房,從新生兒團隊救治到專人護理……環環相扣,醫護人員的每一個動作比以往更輕柔、更堅定。據林梅介紹,丹丹是目前山東存活的體重最輕、胎齡最小的新生兒。
離開母親的身體,丹丹需要獨自面對世界。可她太弱小了,全身臟器未發育成熟,就連自主呼吸都還無法做到。于是,一場生命的抗爭就在小小的保溫箱里悄然進行著。
闖呼吸關
自主呼吸的時間越來越長
因為全身臟器未發育成熟,小丹丹無法完成自主呼吸。只能依靠呼吸機一次又一次完成吸氣、呼氣,不停歇地與這個世界交流。
“在丹丹生后早期需要持續的呼吸機輔助通氣,終于在21天后,丹丹第一次撤下呼吸機。看著她略顯費力的呼吸,讓我們懸著的心稍稍放下。” 林梅告訴記者,剛出生的小丹丹有嚴重的宮內感染,再加上孕周非常小,在住院期間,出現了兩次感染,只得再次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支持,所幸經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后,拔管很順利。在上機、撤機的循壞操作下,大家驚喜地發現,小丹丹自主呼吸的時間越來越長了。如今,小丹丹已經成功撤掉了呼吸機,可按需吸氧。
記者了解到,早產兒吞咽和消化功能比常人弱,容易嘔吐、嗆奶,帶養的時候稍不小心,就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小丹丹在進行抗炎、霧化、呼吸道管理等一系列對癥治療后,肺炎逐漸好轉。
闖營養關:
喂奶量由0.5ml至30ml
出院后的王女士租住在醫院附近,一有奶水就拼命地擠。她堅信,孩子一定在拼命生長。
“因為皮膚沒長好,沒有血管,我們便用臍帶建立靜脈和動脈導管,一邊給予源源不斷的輸液營養,一邊持續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引起的腦損傷。”出生一周后,小丹丹終于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吃”上了母乳,林梅介紹說,丹丹的胃腸道還沒發育成熟,護士就一滴一滴地將母乳打進她的胃管,小心而謹慎,一天光喂奶就要進行6次。
“從最初的0.5ml慢慢增加到30ml左右,從開始一點一點的喂,到現在可以自己完成吮吸動作,這個過程對于小丹丹來說非常不容易。”林梅欣慰地表示,如今,小丹丹實現了自主吮吸,一天要吃12次奶,達到了足量喂養。目前,丹丹糾正胎齡37+5周,體重達到2600g,各項生長發育指標也比較理想。
闖關成功:
開啟美好人生
由于早產視網膜病變,醫生還為她進行了雙眼玻璃體腔注藥術。因此,出院后每隔一段時間,小丹丹還是需要回到醫院復查眼睛。因此,王女士夫妻倆決定仍然留在濟南。
“太感激山大二院的醫生和護士了,多虧有她們,我們才能保住這個孩子。之前我們特別想見她,但為了孩子的安全健康,我們幾乎沒有見過孩子。終于等到孩子出院了。”小丹丹的爸爸激動地說道。
為了迎接小丹丹回家,她的爸爸早早將家里里里外外清洗消毒,媽媽也跟著新生兒科護士學會了護理方法。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劉愛虹為王女士和丈夫示范了抱孩子的姿勢,如何包裹嬰兒,以及拍奶嗝的正確步驟和操作。林梅針對小丹丹的出院養護情況叮囑夫妻二人,首先,應該預防感染,早產兒的免疫力低下,家長應該減少接觸寶寶的人數;注意保暖,避免著涼等,同時應該定時給房間通風換氣。其次,要合理喂養,早產兒的消化系統不成熟,建議純母乳喂養。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孫淼
實習生 李筱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