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1-04-27 16:45:04
原標題:山東3年內基本完成現有1398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27日訊 2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介紹,為了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效率,山東省創新提出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采用遙感識別和現場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確保排查工作不留死角、沒有遺漏。截至2020年年底,共發現農村黑臭水體1398處,其中河7處、塘839處、溝渠552處。截至2020年年底,山東共發現農村黑臭水體1398處,其中河7處、塘839處、溝渠552處。
葛為硯說,《行動方案》把農村地區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全部列為治理對象。按照“示范帶動、分類施治、經濟適用、村民參與”的原則,全省所有行政村內村民主要集聚區向外延伸1000米區域內的黑臭水體,以及村民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都在治理之列。
《行動方案》要求,3年內基本完成現有1398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這1398處農村黑臭水體,是由去年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三部門聯合組織開展的專項排查確定的,其中工業污水類42處、位于南四湖流域的629處、其他群眾反映強烈的727處。具體治理時間安排為:2021年完成500處,2022年完成500處, 2023年完成剩余的398處。這些黑臭水體已劃分到各市,具體到年度,形成了治理任務目標表,隨通知一起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對于新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及時納入,實行動態更新管控。
《行動方案》明確,針對現有的農村黑臭水體,實行“對癥下藥”“靶向治理”。主要采取三種方式:一是控源截污。根據農村黑臭水體的7種分型(農村生活污水類、畜禽養殖污水類、水產養殖類、農村生活垃圾類、種植業面源污染類、工業污水類和其他類),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消除外源污染。二是清淤疏浚。對采取控源截污措施消除外源污染后仍存在黑臭的水體,開展內源治理。綜合評估水體水質和底泥狀況,科學制定清淤疏浚方案。加強底泥清理、排放、運輸、處置全過程管理,避免產生二次污染。三是水體凈化。結合地區經濟條件、地勢地形、近期規劃等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方式重構水生態系統,提升水體自凈能力。禁止采用簡單粗暴方式破壞生態系統。嚴控以恢復水動力為由的調水沖污,嚴控缺水地區通過水系連通引水營造大水面大景觀。
《行動方案》明確要求落實相關保障: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納入鄉村生態振興工作重要內容,強化資金政策保障,確保項目落實。鼓勵各地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對農村黑臭水體進行治理,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逐一制定工程方案,落實工程投資,制定實施計劃,建立調度臺賬。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采用“競爭上崗”方式進行試點。2021年至2023年,每年通過競爭性評審篩選6個代表性較強、治理任務較重、積極性較高的縣(市、區)分批開展治理試點。及時梳理總結治理試點經驗,形成“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廣。強化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評估考核。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效評估制度,納入省對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每一處黑臭水體都要明確河湖長負責,做到治管結合,同時納入當地村規民約,鼓勵村民和村集體投工投勞參與整治,做到長“制”久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