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021-04-14 15:04:04
原標題:引調客水為主要供水水源!到2025年,青島全市可供水量目標擬達18.1億方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市是資源型缺水城市,水資源總量不足,時空分布不均,加之經濟快速發展,人口逐年增長,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為優化青島市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相關部署,日前市水務管理局編制了《青島市“十四五”水資源配置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高峰期客水占城市用水總量的95%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84毫米(1952-2019 年),降水量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76888萬立方米。按2019年人口計算,青島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86立方米,是全國水平的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111224萬立方米。
受青島市2013年起遭遇連續干旱影響,“十三五”期間青島市本地水資源量分別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5.4%-78%,各區市供水頻頻告急。經我市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在原有客水指標基礎上爭取加大客水引調量,保障城市供水需求,客水用水量占到了全市用水總量的43-51%,占城市用水總量的62-73%,供水高峰期占到城市用水總量的95%??退呀洺蔀樵谇鄭u市遭遇干旱情況下保障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
目標是全市可供水量達到18.1億方
本次規劃基準年為2019年,規劃水平年為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規劃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安全保障體系。水資源配置能力、保證率進一步提高,客水供水量增加,海水淡化和再生水處理能力、利用程度不斷提高,正常年份全市可供水量達到18.1億立方米以上,特枯年份全市可供水量達到14.5億立方米以上,初步建成以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為主的應急備用水源。完善“南北貫通、東西互配、主客聯調、海淡互補”的全市配置網工程,全市水資源保障程度和應急供水能力進一步提高。適當壓減當地水資源利用量,促進河湖生態逐步修復。
非常規水水源供水量呈上升趨勢
根據《2019年青島市水資源公報》,2019年青島市全市總用水量91844萬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33179萬立方米,占比最高,達到36.13%。從供水現狀來看,2019年青島市總供水量91844萬立方米,其中本地地表水供水量23971萬立方米,占比26.10%;地下水供水量22164萬立方米,占比24.13%;外調水40241萬立方米,占比43.18%;海水淡化供水量2605萬立方米,占比2.84%;再生水供水量2863萬立方米,占比3.12%。
通過分析2005-2019年全市總供水量和城市供水量情況,全市供水水源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地水源受干旱影響波動較大,客水逐步成為主要的供水水源,隨著海水淡化產業和再生水利用的快速發展,非常規水水源的供水量呈上升趨勢。其中,青島市近十五年本地水平均供水總量為71247萬立方米,全市水資源平均開發利用率為40.3%,水資源開發程度已較高;從2013年開始,青島市受降雨量偏少持續干旱的影響,主要水庫庫干、河道斷流,本地水源驟減,引調客水成為青島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占到全市供水總量的40%以上,占城市供水總量的60%以上。
形成雙渠輸送雙庫調蓄等外調水主干供水水網
“十四五”期間,借力山東省水網建設,通過骨干水源、輸配水工程建設,形成雙渠輸送、雙庫調蓄、多路輻射的外調水主干供水水網,與市、區(市)當地水網并網,打造青島市南北貫通、東西互配、主客聯調、海淡互補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意見稿》中明確青島市“十四五”水資源配置規劃客水配置布局:
“雙渠輸送”:利用引黃濟青干渠和黃水東調承接工程青島輸水管線(在建)輸送客水;
“雙庫調蓄”:利用棘洪灘水庫和南水北調東線二期配套調蓄水庫(“十四五”規劃新建)調蓄客水;
“多路輻射”:棘洪灘水庫-仙家寨水廠暗渠、棘洪灘水庫-宋化泉水庫-藍色硅谷管線、棘洪灘水庫-管家樓水廠管線、棘洪灘水庫-董家口管線、南水北調東線二期配套調蓄水庫-棘洪灘水庫-青島城區管線(“十四五”規劃新建)、南水北調東線二期配套調蓄水庫-即墨-藍色硅谷管線(“十四五”規劃新建)、南水北調東線二期配套調蓄水庫-膠州-董家口管線(“十四五”規劃新建)、南水北調東線二期配套調蓄水庫-平度管線(“十四五”規劃新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