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1-03-21 21:03:03
原標題:武生演員宋柏瓏:年輕的“老戲骨” 23年堅持練功從未停歇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杜虹曉 濟南報道
凌厲的眼神、挺直的身板、走起路來猶如一陣疾風掠過……
在山東省京劇院的排練廳,33歲的京劇演員宋柏瓏正在排練《挑滑車》,動作干凈利落、開打勇猛。宋柏瓏是山東省京劇院的武生演員,現在已經是劇院里的“臺柱子”,曾獲得過山東省京劇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展演金獎、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武生組銀獎等多個獎項。他主演的《八大錘》作為入選劇目參加過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武戲折子戲演出。排練結束后,宋柏瓏接受了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的專訪。
10歲學京劇開始每天要踢800腿 23年堅持練功從未停歇
宋柏瓏告訴記者,他因為從小身體比較瘦弱,6歲時被父母送到了武術學校,父母想讓他練習武術來強身健體。四年級時山東省戲曲學校的老師們來武術學校挑選學生,因對學生的身材和嗓音等都有要求,當年的選拔考試一共選走兩人,憑借著自身優勢,宋柏瓏成為了其中之一?;貞浧甬敃r的情景,他直言自己當時都不知道京劇是什么,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讓10歲的宋柏瓏和京劇結了緣。
學習京劇進校都是先學文戲,宋柏瓏被分在了老生課堂,學習了半年文戲,感覺對文戲興趣不大,他說自己不喜歡站著不動地唱,更喜歡動。后來第二學期他被分到了武生課堂,學了不到一個月他就徹底愛上了京劇,因為學武生和以前練武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刀槍劍戟全都能摸得著,而且他覺得京劇比武術更有意思,京劇不僅有動作,還有身段、有表演,京劇里的故事也很吸引人,這讓他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京劇的練功自然是枯燥難熬的。宋柏瓏說最枯燥的就是練腿功,每天需要吊腿,一條腿吊半小時,吊完腿還要扳腿。舞臺上一般是三起三落,臺下練功的時候,每天得練至少三十起三十落,還要練習踢腿,每天踢800腿。他的老師要求他原地不動掐腰踢腿,不能上步踢腿,原地踢腿的難度更大,完成起來更辛苦?!皠傞_始踢完800腿要接近兩個小時,踢到200腿的時候腿已經酸的不行了,渾身酸疼使不上勁,第二天爬不起來了。但通過不斷練習,踢完800腿也沒什么感覺了,踢得最快的時候40分鐘踢800腿,平均5分鐘踢100腿?!彼伟丨囌f,這種常人無法想象的練習強度,對于他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京劇圈有句老話說,“一日不練自己知道,兩日不練老師知道,三日不練觀眾知道。”武生演員對自己的要求往往更加嚴格。宋柏瓏說:“23年堅持每天練功,在學校時周末排練廳沒開門,我就從窗戶里爬進去練功。老師們都說我長在排練廳里了,一天不練功就覺得少一件事沒有做,干什么都不自在”。
京劇已成為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的東西了
讓宋柏瓏印象最深的一場舞臺表演是2012年參加的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的彩排。雖然是彩排,但評委也都全員到齊,不打分,但會對演員們有個印象分,對于演員們來說這場彩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評委離演員距離很近,演員們可以觀察到評委們觀看表演時的表情,這讓年輕的宋柏瓏感到很緊張?!斑@次表演的戲目是《八大錘》,從導板到收尾自己大腦一片空白了,不知道是怎么下臺的?!彼伟丨囌f,下臺后,領導和同事對自己的評價都不錯,但自己腦子里還是一片空白,在舞臺上的走位和動作都不記得了。
宋柏瓏告訴記者,他從2009年進入山東省京劇院以來,每年至少有80多場下鄉演出,《八大錘》能演到50場左右。除了演出以外,他自己每天還要把《八大錘》排練兩遍,入團時他就知道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四年一屆,他也給自己立下了目標,希望能沖入決賽。多年下來,演出加上排練,單就這一個戲目他就演了兩千多遍。正是這種日復一日地刻苦練習,才讓他在舞臺上大腦空白的時候,憑著肌肉的記憶把整個戲順利完成下來,不知不覺間京劇已成為他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的東西了。
宋柏瓏的舞臺表現很“穩”,得益于他從小練習的腿功,舞臺上每走一步都猶如腳下生了根。除了腿功出色,他還有一副好嗓子,這對于武生來說是極為難得的?!短艋嚒泛汀堕L坂坡》都是武生長靠戲的扛鼎之作。2019年山東省京劇院復排的京劇經典大戲《長坂坡》,宋柏瓏一人分飾趙云、關羽兩角。一場戲中同時演活兩個角色難度極大。而且兩個角色的轉換要在六分鐘之內完成,服裝要從里換到外,要重新化妝、勾臉,兩個角色兩種性格、兩種氣質,對演員是很大的挑戰。宋柏瓏把這兩個角色塑造得都很成功。前面的白面武生趙云以情帶戲、英姿勃勃,后面的紅臉圣人關羽凝重威武、神閑氣定,充分展示出他的功力和表演水平。
華麗的背后是艱辛 希望年輕人走進劇場
很多人覺得京劇的扮相華美靚麗,但其實演員穿戴著這些服飾和行頭非常不容易,還要承受著疼痛和重量去進入角色。單單是佩戴頭飾前的“勒頭”,就讓常人無法承受。“勒頭”是京劇行話術語,屬于京劇中的一種化妝手法,是用布帶子把頭勒緊,吊起眼梢和眉梢,看起來的效果是兩只眉毛斜飛上去,眼角高高吊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劇中人物的“精氣神”和更好地塑造角色。宋柏瓏告訴記者,“勒頭”就好比是給人頭上帶個“緊箍”,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大腦供血不足,讓人感到眩暈惡心想吐。
記者第一次見到宋柏瓏時,他正和同事們排練《挑滑車》。穿著“厚底鞋”和“大靠”(靠是指京劇里武將所通用的行頭)排練的他尤為引人注目。當談及為何平時訓練都要穿著“行頭”時,宋柏瓏告訴記者,這是他從小養成的習慣,排練時能“走”出來的東西,包括服裝、走位等等,就一定會“走”出來。雖然每天在排練時穿著“厚底鞋”和“大靠”會很重、很辛苦,但是自己的身體也會更熟悉這種感覺,真正上臺時才會表現得更加游刃有余。同時,這也是對其它演員的一種尊重。
三月份的濟南,天氣還有些涼,穿著“大靠”排練完的宋柏瓏,衣服全部都被汗水浸濕了,臉上的汗水也順著臉頰吧嗒吧嗒地往下掉?!斑@個汗不用擦,也擦不干,平時排練完這汗得40分鐘才能消下去,要是有演出,精神興奮,得2個小時汗才能止住?!彼伟丨囌f。京劇演員舞臺上的風光無限,是因為背后經歷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宋柏瓏告訴記者,很多人以為現在京劇的觀眾群體還是以老年人為主,但事實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走進了劇場。他自信地說,只要年輕人能走進劇場,京劇演員們就能把他們留住,因為他們真正來欣賞京劇,就會發現京劇里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很吸引人,這都是京劇前輩們給我們留下的瑰寶。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表演的四項基本功。京劇的唱不是大家以為的“咿咿呀呀”,唱有各種唱法,分慢板和快板,慢板很慢,但是節奏感很強,快板很快,有些比現在流行的rap還要快;京劇的念有時比說相聲的貫口還要快;京劇的做,也就是表演,可能比影視劇還要精彩;京劇的打比武術還要激烈。
現在山東省京劇院已經有一批固定的“粉絲”,有些人會固定買同一個座位,可見他們對京劇的喜愛。宋柏瓏希望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加入戲迷的大家庭,來感受京劇的魅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