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1-03-09 08:17:03
原標題:2021青島項目落地年 到各區市去看大項目建設現場
來源:青島日報
編者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與大自然的脈動同步,青島廣袤大地上,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市委、市政府將今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強調用抓項目的方式推動工作落地,瞄準重點領域、關鍵問題,聚力攻堅、攻出實效。青島各區市和功能區牢牢樹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工作導向,亮出“項目單”、排出“工期表”、掛出“任務圖”。以昂揚向上的狀態、以鍥而不舍的追求、以時不我待的作風推動各類重點項目落地生根。
本報記者走進項目現場,感受到了只爭朝夕的激情、見諸行動的干勁,為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在奮力沖刺!此情此景,是春天最美的畫卷。
嶗山區
青島國信金融中心:項目還沒投用,意向入駐率近60%
■青島國信金融中心,商務樓宇“新地標”已揭開面紗。
140多米的高空中,7名“蜘蛛人”正在擦拭玻璃幕墻;樓宇地下,施工人員剛剛刷完車庫地坪漆;項目外圍,40多名工人正在鋪設地磚、栽種灌木……走進位于嶗山區仙霞嶺路29號的青島國信金融中心項目,映入眼簾的是繁忙的施工景象。經過兩年多的施工,一個敞亮而富有現代感的商務樓宇“新地標”已揭開面紗。
青島國信金融中心項目緊鄰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規劃總用地面積3.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總投資35.21億元,定位為集企業總部、金融商務空間、高端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及會議中心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城市金融綜合體”。
從2018年8月動工至今,這個備受矚目的地標項目已經到了最后的建設轉運營階段。“項目整體已經在去年10月底通過驗收,其中位于T3的海天金融中心酒店在年后啟動了試運營,T1、T2兩棟商務樓宇也將于今年五六月份投用。”青島國信金融中心項目總工程師盧斌告訴記者。
在T1樓大廳的項目沙盤前,項目租賃管理部經理趙晨正在接待一家來自北京的理財公司負責人,對方有初步意向租賃三層辦公空間。趙晨告訴記者,隨著建設進展的提速,前來咨詢入駐的企業愈發密集起來,像這樣的項目接待,每周都會有20隊左右。“大約八成前來問詢的企業,都是來自金融行業或是相關中介機構。與市北CBD或香港中路商務區不同的是,我們的客戶群體普遍對體量的要求較大,一般需求在500平方米以上,目前,兩座商務樓宇的意向入駐率已接近60%。”趙晨表示,在商務樓宇空置率持續較高的環境下,這一入駐率主要得益于清晰的產業特色定位,“我們計劃把T1樓打造成為聚集財富管理、信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金融企業總部,T2樓則努力聚合律所、擔保、保理、審計、會計等服務金融業的中介機構,增加區域內金融項目的黏性,把國信金融中心打造成一個金融商務領域的旗艦項目。”
嶗山區今年將圍繞總投資1800億元的200個重點項目,并篩選100余個擬新建和儲備項目,快論證、快落地、快開工。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霍璟祎通訊員梁太宏文/圖
李滄區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讓院士們工作順心,生活開心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1號樓內,工人正在裝保溫層。
“春節沒有回家,一直在項目上。”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1號樓34層,來自陜西的木工張毅說。據了解,1號樓內有700多名工人正在忙于內部裝修。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1號樓,定位于工程技術中心及商務中心,是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中的“制高點”——地上38層、共160米,將成為李滄的新地標。“1號樓的地下空間很有特點,建設有一個會議集群,最大的會議室可同時容納1500人開會。同時還有健身室、游泳館等設施。”工程建設方、青島院士港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經理楊珂向記者介紹。
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記者看到,園區內除1號樓外其他樓座已全部竣工。
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是省、市、區三級聯動重點項目,項目占地182畝,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其中地上約36萬平方米。項目地上規劃25棟樓,包括一棟超高層的工程技術中心及商務中心、18棟院士科研樓,再加上6棟、總共790套全產權的人才公寓,為院士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配套。研究院旨在打造以院士實驗室、院士研究院、技術中心和大數據中心為核心的集群性科研和產業化載體,使之成為院士團隊科學研究的高地和創造創新的根據地。
與此同時,25號樓人才公寓項目正在裝修。青島國際院士港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經理程相騰告訴記者,前期,他們拿出了新中式、歐式等多種設計方案供團隊選擇,預計4月份便可進行驗收。
今年春節,400多名工人留在項目上過年趕工。“為了爭取項目早日完工,最多的時候近8000名工人同時在工地上白天晚上倒班干,最終實現提前一年半時間竣工。”程相騰說。
今年,李滄區將強力突破六大產業集群,實現永平路76號等36個項目竣工運營,智能制造板塊等52個項目加快施工,世園綜合服務中心、大棗園公園地下空間等39個項目開工建設。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張晉文/圖
高新區
中國移動(山東青島)數據中心項目二期:5月底前主體封頂,年底交付
■在中國移動(山東青島)數據中心項目二期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一層結構施工準備。
處于數字化經濟轉型重要時刻的山東,正在加速拓展數據中心行業布局。記者探訪位于高新區的中國移動(山東青島)數據中心項目二期建設現場發現,項目二期的土建已經完成正負零施工,工人們正在進行一層結構施工準備。
“預計5月底前實現全部主體封頂,今年年底完工交付。”青島移動IDC中心副總經理尚華在現場說,“除現有大樓工程外,二期還將涉及大機電、小機電、室外工程及室外景觀工程四個大型單項工程。計劃今年完成二期土建項目施工,并同步完成大、小機電一階段項目立項、設計、招標等工作。”
中國移動(山東青島)數據中心項目是山東省重點項目,位于中國移動骨干網節點,占地面積163畝,總投資31.4億元,致力于打造中國移動集團北方沿海最大數據中心。項目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含數據中心、動力中心、變電站、維護支撐用房和倉儲用房各一棟,總建筑規模約5萬平方米,機柜規模3000架,帶寬5.4T,總投資超過10億元,已于2017年完工投產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計劃今年年底完工交付。
尚華介紹,項目建成后將從“集中化管理”“產品創新與研發”“產業集群”等方面實踐探索通信企業的產業結構升級,為全省信息產業在“十四五”期間的結構升級與轉變發展方式提供科學實踐方法。同時,中國移動(山東青島)數據中心項目的建設將對青島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5G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互聯網發展帶來全新的發展動力。同時,也為物聯網、自動駕駛、智能交通和智慧醫療等行業應用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設施,為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經濟發展、培育市場新業態打開成長空間。
高新區日前總投資266億元的16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總投資50多億元的10余個重點項目集中竣工投產,計劃總投資超170億元的21個新項目集中簽約。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周偉通訊員李青健文/圖
市南區
紡療改造項目:99米的“城市綠島”日夜成長
■紡療改造項目主樓正在開展地上二層施工。
“目前裙房處于地下施工階段,主樓正在開展地上二層施工。我們正按照要求全力以赴,將力爭明年試運營。”中國紡織工人療養院改造項目總包工程師王吉英告訴記者。
中國紡織工人療養院改造項目位于市南區香港中路5號,是在老紡療地塊上建設的一處城市更新改造項目。項目包括新建一座休養綜合樓及修繕改造一幢保留建筑,總投資8.96億元,建設周期為2.5年。項目建成后,該地塊上將新建一處25層、99米高的建筑,主要用于山東省總工會為一線職工、勞模及大國工匠提供療休養服務。過剩部分將面向社會開放,所獲得的利潤將反哺公益事業。該項目于去年開工,今年9月份將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明年實現試運營。
記者在現場看到,紡療改造項目周邊高樓林立,還有不少居民樓。“為了不影響周邊居民樓的采光,項目設計方通過多輪日照分析,放棄了建設‘超高層’的想法,把樓高降低到100米以下。在樓體形狀上也不是常規的‘柱狀’,而是從樓的4層、10層、14層、18層逐步縮小的。”王吉英介紹,施工過程中,項目對揚塵、噪音更是嚴格管控。
圍繞紡療地塊現場環行一周,記者看到該地塊內還有十幾棵“高齡”古樹。王吉英介紹,為了保護這些樹木,施工過程中,他們將加工廠設置在遠離古樹的地重型機器的覆蓋半徑也要求小于與古樹的距離。此外,還有專人定期對古樹進行維護保養。
中國紡織工人療養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休養綜合樓建成后,客房數量超過300間,停車位數量可達230個。休養綜合樓格外注重屋頂綠化工作,力求把這個項目打造成“城市綠島”。
今年,市南區全力推進74個重點建設項目,預計總投資1147億元。其中,新建項目有青島灣廣場項目、小港灣項目、中山路步行街改造提升項目等共計24個,在建項目有青島華潤中心項目、海天中心項目、綠城深藍中心項目、中國紡織工人療養院改造項目等共計26個,儲備項目共計24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王萌文/圖
城陽區
佰才邦5G+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科創獨角獸”第二總部漸顯輪廓
■在佰才邦5G+工業互聯網產業園一期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主體施工。
佰才邦5G+工業互聯網產業園是青島市重點建設項目,位于城陽區城陽街道,總投資70億元,由科創獨角獸北京佰才邦技術有限公司、香港悅新、山東國惠等投資。據了解,北京佰才邦是一家專注于5G/4G無線寬帶接入解決方案、業務運營平臺的研發和未來無線寬帶技術創新的高科技公司,在5G等領域申請核心專利超過300件,目前已經在全球50多個國家為超過600家運營商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青島產業園建成后將成為佰才邦的第二總部。
“主要建設5G產業園,作為佰才邦全球研發中心暨佰才邦芯片公司集團總部、佰才邦集團全球銷售中心及生產基地和以現代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衛星導航定位等新一代信息高端人才聚集為智力核心的時空信息產業園。”在項目建設現場,佰才邦5G+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負責人劉海亮邊走邊向記者介紹,項目擬占地約480畝、總建設面積約80萬平方米,一期占地94畝,于2020年7月摘牌,正在進行主體施工;二期占地71畝,于2020年12月摘牌,正在進行規劃、施工手續辦理。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地上的塔吊不停運轉,工人們正在進行鋼筋捆扎等工序。在產業板塊方面,園區主要建設1棟5G產業辦公樓、1棟工業互聯網產業辦公樓、1棟展廳、1棟5G研發及實驗室、1棟人工智能和AI辦公樓。
劉海亮介紹,佰才邦還在青島打造了圍繞5G通信、工業互聯網、智慧社區和智慧城市等5G新基建相關產品以及集研產銷于一體的智能科技5G智能工廠,作為佰才邦的生產基地,服務于全國的5G與新基建。智能工廠研發的5G智能燈桿基站已于2020年12月份獲得成功,目前正在向工信部申報SRRC認證,通過后,將是山東省第一個自主研發、自主生產并通過工信部SRRC認證的5G智能燈桿基站生產企業。
城陽區今年確定重點建設項目477個,計劃總投資2949億元。日前,城陽區動投芯谷22個項目集中開工。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周偉文/圖
市北區
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健康綜合體”明年初竣工
■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F地塊即將完成主體施工。
于去年7月11日啟動的青島國際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力圖打造我國首個“產居創”協同的健康城市綜合體。目前該項目已完成15個地塊共383畝土地征收。其中,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已經啟動,F地塊即將完成主體施工、進入室內外裝修階段,預計明年年初竣工交付。
3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項目建設現場,兩棟高樓拔地而起,現場機器聲轟鳴。
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是青島國際大健康產業集聚區核心區的首開啟動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定位為“一帶一路”及RCEP國際健康企業合作新平臺,計劃圍繞“產業創新、項目高新、平臺領新、模式全新”,打造“國內外健康企業布局中國市場的第一站”和“全國大健康產業鏈接世界的窗口”。項目規劃了未來醫療展示中心、國際品牌創新中心、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健康金融創新港、健康新零售中心、健康人才中心等功能板塊。
“我們要依托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通過‘一云三中心’的運營管理體系,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建設‘家家有醫生,時時能護理,常常做理療,人人懂養生’的‘產居創’健康城市綜合體。”項目策劃部總監甄世偉說。
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項目建設和招商同步進行。目前,“客廳”已經儲備了世界華人醫師協會中國大陸總部、青島醫療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創傷醫學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生物診斷創新平臺等多個高能級產業培育平臺和總部項目;成立了三支產業基金,為健康產業發展賦能。
據了解,青島國際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分三期建設,一期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項目預計明年年初交付使用,二、三期項目也將于今明年陸續啟動建設,全部項目預計2025年年底交付使用。
今年,市北區確定重點項目162個,計劃總投資1656億元。截至目前,市北區在建的61個項目中,已經有44個項目復工。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余瑞新通訊員姜娟文/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