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東海資訊
2021-01-28 09:50:01
原標題:2020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會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
來源:中國網?東海資訊
在當今社會,公共藝術從依附于建筑物上的“裝飾品”,逐步向影響城市形象、創造更多價值的層面發展,對城市氣質的塑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洞察到公共藝術對于城市發展升級的巨大潛力,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近日掀起了一場以藝術之名,尋計城市“生長空間”的頭腦風暴——2020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會議。
這場盛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并以線上線下會議同步進行的形式,深入交流和研討國際公共藝術的前沿理念,探索公共藝術推動形成城鄉文化傳承與創新、交流互鑒的廣闊空間,推進藝術與生活、文化與民生、審美與社會發展的公共藝術實踐。該會議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即為業內人士搭建一個國際公共藝術交流合作的服務平臺、研究平臺、展示平臺,并以公共藝術為切口,為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文化內涵提供智庫支撐。
匯聚全球智囊,為青島氣質“量體裁衣”
公共藝術與一般的藝術相比,更側重體現與多數人愿景相一致的取向,可視為能夠體現城市居民整體精神面貌的最大公約數。正如國際公共藝術協會主席路易斯·比格斯在大會發言中所講:“不管你住在中國青島、德國羅斯托克或阿根廷羅薩里奧,不同地方的公共藝術品都是當地人智慧的結晶,體現的是當地人獨特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強調“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表示,本次會議旨在將公共空間環境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以人民為主題,創造共建共享的公共空間,從而不斷提升社會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品質。
如何讓公共藝術成為城市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支點,從而為城市謀求更大的“生長空間”?在本次會議中,來自國內外的2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濱水空間與城市更新、公共藝術運作機制、公共藝術教育、社區營造、公共藝術與鄉村振興、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六大主題進行探討,闡述了諸多獨特的見解。
比如,作為本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濱水空間與城市更新”道出了青島城市風貌的兩大特質——“海洋文化”及“開放創新”。
針對青島的海洋自然優勢國際公共藝術協會副主席汪大偉表示,“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一直是青島公共藝術創作靈感的來源。“這種歷史積淀具有傳承的價值,但針對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新氣象,我們也要考慮在整體風格保持統一性的同時,避免千樓一面。”汪大偉認為,青島在保持東部時尚、有國際腔調的同時,盡量保持沿海一線的地域文化特色;新增公共藝術品應符合城市人消費和審美需求,保證公共藝術空間在回歸當代生活功用的同時,兼具提升當代生活品質、體現當代精神和當代風范的功能。
線上線下聯動,構建公共藝術“青島智庫”
針對青島西海岸新區近年來致力于打造青島大都市“后花園”、努力構建“山海城融合的濱海藍灣”的宏大目標,在本次會議中,不僅有與會嘉賓提供了諸多量體裁衣的個性化建議,還做了一個大動作——面向全球發布了《中國·青島西海岸新區公共藝術方案國際征集任務書》,構成了線上會議與線下活動的有機聯動。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張磊娜表示:“我們希望來自全球的個人或團隊以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創作背景,在城市布局的主要片區、城市廣場、綠地系統、交通樞紐、城鄉社區及其他方位開展公共藝術創作,并可提交公共藝術設計作品,參與到我們的方案競選中。”
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這次動作具有深遠的考量。曾經,美國西雅圖曾向全球征集公共藝術方案,后來將一個孤零零的雕塑作品——“瑞秋豬”發展至社區文化,甚至催生了一系列社區活動,其文化價值被創造性地開發出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董華峰表示:“線上會議與線下互動組成的有機聯動,以及向全球征集金點子,也證明了這次會議不僅是一次頭腦風暴。我們更希望借由本次會議,為青島西海岸新區乃至整個青島未來的公共藝術規劃提供長期的智庫支撐。”
而作為本次會議的另一個“大招”,《國際公共藝術青島倡議》也隨之發布。“經過討論,我們計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立國際公共藝術研究交流的長效機制,把國內外的藝術家組織在一起,為整個青島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獻計獻策。”潘魯生說,通過推進一平臺、一目標、一機制,以及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2021年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的評審和頒獎,后續將有效加強地方政府與相關協會、高校、專業團體、設計師等的全面深入合作,為青島的城市發展找到新空間。(周長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