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1-16 12:01:01
原標題:濟南也要有港口啦!小清河濟南港開工建設,2022年通航后貨物由濟南港可直達龍口港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1月16日,小清河濟南港開工建設,將打造長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善、環保標準最高的內河樞紐港、龍頭港。依托小清河復航工程,濟南港預計2022年底完工。山東海河港口有限公司正在研制2000噸級河海直達船,貨物由濟南港裝船后直達龍口港,實現河海聯運。
據悉,小清河濟南港規劃建設主城港區和章丘港區,形成“一港二港區”格局。總體規劃港口岸線6170米,生產性泊位總數27個,陸域總面積246萬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后預計2030年和2040年貨物吞吐量為1230萬噸和1530萬噸。依托小清河復航工程,濟南港預計2022年底完工。
主城港區位于荷花路小清河大橋下游200米,是濟南港的核心港區。規劃建設1000噸級泊位19個,占地面積2925畝,計劃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擬建設8個1000噸級泊位,建成后港口綜合通過能力664萬噸/年,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40.9萬TEU/年。作為小清河沿線港口的龍頭港,主港區將發展成為以集裝箱、件雜貨等貨物的裝卸及倉儲為主要功能,同時兼具運輸換裝和集疏運、運輸組織管理、數字化服務、口岸服務和商貿服務、臨港工業、港口物流園區、旅游、客運服務、保稅加工等功能的大型現代化生態港口。
章丘港區位于國道G308大橋下游150米,是濟南港的重要港區,規劃建設1000噸級生產性泊位數8個,占地面積765畝,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擬建設6個1000噸級通用及多用途泊位及配套設施,泊位總長度560米,港口通過能力573萬噸/年。與主城港區形成互補,章丘港將以煤炭、鋁礬土、礦建材料、集裝箱、件雜貨等貨物的裝卸及倉儲為主要功能,逐步發展成為具備中轉換裝、運輸組織、臨港開發、現代物流、生產生活等基本功能的綜合性、現代化內河港口。
濟南港建設是小清河復航的樞紐工程,將被打造成長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善、環保標準最高的內河樞紐港、龍頭港。作為濟南直通海洋的對外開放“戰略基點”,其主要貨種為金屬礦石、鋼材、凍品、機電、農資等,以集裝箱運輸方式為主,致力于服務濟南市及周邊腹地的大型企業。
據了解,山東海河港口有限公司正在研制2000噸級河海直達船,貨物由濟南港裝船后直達龍口港,實現河海聯運;充分發揮其自身在港口、航道、船閘及河海直達船隊運營等方面的優勢,構建“港、航、閘、船、貨”五位一體的大物流體系;利用濟南港臨近機場、董家鐵路貨運站及周邊路網發達的優勢,實現鐵水聯運和公水聯運集散、疏運,打造集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四港合一”綜合樞紐,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提供交通支撐,更為建設海洋強省、實施經略海洋戰略。
濟南港建成后將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帶動作用,通過廉價、便捷的運輸方式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吸引對大宗原材料依賴性強的產業以及外向型產業進入園區,形成集聚效應,匯聚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提升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廣度和深度,最終形成以港口引產業、以產業聚集優化城市產業布局的新態勢,實現港口、產業、城市高效協同發展。
濟南將立足濟南港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區位優勢,把濟南港作為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北方重要支點,深化與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推動濟南更深一步融入國際產業鏈中;在港口設置口岸,依托班輪,提升港口服務功能,降低企業通關成本,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將濟南港打造成國際物流聯通樞紐港。
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濟南將建設以濟南港為核心的小清河智慧港口群,集成5G、北斗、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作業設備自動化、數據信息可視化、生產管理智能化的“自動化碼頭”,同步構建以電能、LNG等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使用體系和以倉庫為主的倉儲運輸作業體系,建設環境友好型港口,助力“生態山東”建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