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1-01-11 11:45:01
原標題:打造“楓橋經驗”萊蕪版
來源:濟南日報
上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紹興市諸暨縣(現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楓橋經驗”。萊蕪區口鎮街道申陳村黨支部以楓橋為榜樣,以黨建為統領,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經驗——萊蕪版”。傳承一種精神,建設“秤砣支部”
在申陳村,有“申陳村有桿秤,秤砣就是黨支部”之說。老書記申慶海任村黨支部書記36年,靠公平辦事,公道為民,廉潔奉公,成為口鎮街道迄今為止任黨支部書記年限最長政績最為突出者,堪稱“模范書記”“領航人”。因為申陳村自1970年建成了萊蕪縣第一家木桿秤砣廠,群眾把村黨支部稱為“秤砣支部”,把“廉潔奉公、公平辦事、公道為民”稱為“秤砣精神”。歷屆村干部堅持接力傳承,抓黨建,固堡壘;抓企業,增收入;抓調解,正村風……各項工作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好局面,保持60余年帥旗不倒,成為口鎮的老先進。
搭建一個平臺,打造靚麗名片
不斷完善提升文化設施,建設“五個一”文化工程,把老典型“萊蕪楓橋——申陳村”打造成煥發新光彩、新活力的靚麗名片。近兩年圍繞鄉村振興,申陳村先后投資3.2萬元,建成占地530平方米的“一個文化廣場”,讓群眾開展豐富的文娛活動;建成“一個服務中心”,全天候開放,熱情服務群眾。印發“一套系列宣傳品”,讓群眾學政策、學科技、學法律、講文明、懂禮儀;建成“一座鄉村振興主題展館”,讓群眾不忘初心、記住鄉愁;建成“一條鄉村振興文化長廊”,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文化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讓昔日的“空白墻”變成了“文化墻”。“文化長廊”不僅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活動場所,更是“悟得到、可感知”的精神家園,真正確保了鄉村振興總體要求在村內落地生根。
完善一套機制,倡樹文明新風
好的傳承少不了機制的保障,近年來申陳村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完善“六傳六習”文明機制,弘揚社會公德,培養家庭美德,營造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鄉村文明新風尚。組織群眾凝練村訓家風,以村訓帶家風,以家風樹村風,以村風揚民風。聯合區婦聯開展“爭創出彩人家、共建美麗鄉村”活動,努力實現庭院美、生活富、家風好。組建紅白理事會,實行喪事簡辦,村里出人出工,在村里簡辦的補貼500元,在殯儀館簡辦的補貼1500元;提倡紅事新辦,不貼紅紙、杜絕浪費,形成良好的文明傳習。同時,每年都為大學生發放專科600元,本科1000元,985和211大學2000元不等的學習補貼,為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就餐等各項福利。
得益于此,50年來,申陳村里無“民轉刑”案件、無群體性上訪、無治安災害事故、無矛盾糾紛上交,形成了和諧穩定的村風,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先后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山東省先進黨支部”“濟南市五星級村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本報記者崔紹磊通訊員景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