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0-05-26 09:03:05
做好“加試題”,千方百計穩就業
——住魯代表委員熱議如何應對疫情挑戰保障百姓“飯碗”
東營百華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服裝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生產油田工作服。該公司帶動幫扶附近村居50余名殘疾人家門口就業。(劉智峰 李廣寅報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共出現39次,為近年來頻率最高。“就業”高頻出現的背后,是宏觀政策層面“就業優先”底線思維的凸顯。
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是重要的民生關切,也是做好全局工作的“牛鼻子”。住魯代表委員認為,積極應對挑戰,千方百計穩就業,正是穩住經濟基本盤,兜牢民生底線,做好應對疫情“加試題”的關鍵之舉。
拿出實招硬招,讓“飯碗”端得更牢
就業一頭連著群眾“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受疫情影響,就業的不確定性增加。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梅建華代表介紹,作為人口大省、勞動力大省,山東今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約105萬人,加上去年結轉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約45萬人,還有失業人員再就業,預計將有200萬人以上的就業需求,保就業的任務艱巨而繁重。
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山東在前期出臺穩就業“24條”等政策基礎上,近期又專門出臺“六保三促”工作方案,推出35項保增長、保企業、保就業的實招、硬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就業的沖擊。
如何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是代表委員共同關注的焦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攬子舉措,每一條都堪稱“真金白銀”。梅建華告訴記者,根據報告要求初步測算,預計今年可減輕全省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約900億元。
“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山東鄆城水滸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慶斌委員說,疫情對文旅產業造成較大影響,自己的企業也不例外,但對1300多名員工,公司卻沒有少開一分錢工資。這背后離不開多方支持給予的底氣——銀行將公司貸款的還款期限順延了2年;復工當天,稅務部門就上門提供了減稅優惠。樊慶斌表示,
政策加碼發力,讓中小微企業“活起來”“動起來”,就能穩住千千萬萬個就業崗位。
推進人才供給側改革
保就業,就要保重點群體,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重點,也是難點。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山東達到65.5萬人,創歷史新高。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在山東,就業服務一直不曾斷線。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代表介紹,該校今年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近1萬人,疫情發生后,學校先是舉辦了“線上春季就業市場”招聘會,緊接著又牽頭啟動了駐泰安高校畢業生聯合網絡招聘會,全員發力為畢業生牽線搭橋尋找好工作。
張憲省注意到,許多事業單位招聘都要求學生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其實有些崗位,本科畢業生完全可以勝任,比如教務員、后勤管理等。”他希望,給用人單位更多自主權,適當放寬政策。
深入剖析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何從根本上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郝芳代表認為答案在于“人才供給側改革”。郝芳認為,有些學校的專業學科設置,還不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應支持高校積極行動起來,推進人才供給側改革,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在青島市的支持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成立了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與空間信息三個學院。“高校還是要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郝芳說。
多位代表委員表達了“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的觀點。“我經常和自己的學生說,仰望星空是必須的,但無論什么時候也都要腳踏實地。”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李掖平委員建議,大學生要樹立積極的就業心態,除了機關事業單位,廣大基層和企業也是干事創業舞臺,也能闖出一番天地。
努力拓寬新就業空間
保就業,除了繼續做好“穩”的文章,還有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積極增加新的就業”。
著眼于此,山東打出增崗“組合拳”:國有企業今明兩年新增崗位招聘應屆畢業生比例不低于50%;研究生招生計劃增至3.2萬人,大學生、畢業生新兵征集比例分別提高至80%、25%;事業單位招聘重點向高校畢業生傾斜,應屆畢業生招聘比例不低于50%;聚焦“十強”產業集群開發見習崗位,見習計劃較上年增長50%以上。
新的就業機會,還來自于創新創業。此前,山東三箭勞務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組長陳雪萍代表深入平陰縣“平陰創業園”、孔村鎮、洪范鎮等地,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發現,近年來平陰縣返鄉人員留鄉人數不斷在增長,尤其是疫情發生后,很多農民工選擇就地就近就業。”她說,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意愿更加強烈。
陳雪萍認為,絕大多數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還是從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起步,地方政府應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儲備庫”,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項目選擇和指導。同時,針對創業過程中的各種訴求,提供農民工創業“一站式”服務,幫助解決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審批、貸款等問題,營造創新創業的寬松環境。
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近年來不斷孕育出諸多“新就業形態”。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代表說,家政服務業在促消費、促就業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而現在,家政服務人員從業數量僅能滿足部分需要,下一步將不斷通過項目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張春曉 李子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