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20-04-20 09:04:04
青島日報2020年4月20日1版
企業效益幾何?青島以“畝產”論英雄!
膠州已率先試點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年內將在全市全面鋪開,推動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孫 欣 任曉萌
大企業一定是優等生?納稅大戶一定更獲青睞?畝產效益評價改革會改變人們的這種認知。工業企業的好壞不再由規模等單一指標簡單判定,而是以一系列指標綜合評價。
作為青島首個試點畝產效益評價改革的區市,膠州近日敲定第二版評價改革方案,利用調整完善后的評價指標體系,即將對企業展開2019年度評價。與首次評價相比,新方案更加突出膠州本地出口加工企業較多的產業特色,力求結果更加準確客觀。同時,新一輪評價也將把規下企業納入其中。
“發揚‘動車精神’,強化‘全輪驅動’,齊心協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膠州要從‘看規模’轉向‘抓效益’,在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樹立長遠眼光,堅持‘畝產論英雄’,用好‘畝產效益’的指揮棒。”青島市委常委、膠州市委書記劉建軍如是說。
類似的籌備工作也在全市其他區市推進。不久前,萊西就畝產效益評價辦法征求意見,提出了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評價指標,以及加分辦法。
“根據全省部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今年將在全市鋪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將逐漸建立起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的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機制。摸清家底之后,政府將依據評價結果對企業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準確“畫像”,企業數據一目了然
首次綜合評價,膠州以規上企業為試點展開,完成了對508家企業的分類。
“規上企業各方面管理均較為規范,數據相對較易獲得。”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次評價以企業單位用地稅收、單位用地主營業務收入、單位能耗主營業務收入、單位污染物排放主營業務收入、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全員勞動生產率等6項指標為主,輔以相關加分、提檔、否決指標。
整個評價過程中,數據采集至關重要。統計、稅務、生態環境、市場監管、應急管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相關各部門通力合作,完成2萬余條涉企數據采集。
加權計算后,最終得出A類企業(優先發展類)76家、B類企業(支持發展類)305家、C類企業(提升發展類)100家、D類企業(限制發展類)25家以及參評不分類企業2家。同時,膠州全市單位用地稅收、單位用地主營業務收入、人均產值、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等數據也由此確定。
對工業企業情況和數據如此全面的掌握是過去所沒有的。為令這些數據更好發揮價值,膠州還搭建了畝產效益評價改革信息系統。
“系統設置設有大數據云圖、企業評價、決策分析、工業數據中心等模塊,不僅企業數據和評價結果一目了然,還能通過整合、分析涉企大數據,實現區域經濟可視化、統計分析智能化和企業服務精細化。”系統搭建方浙江有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負責人孫高山說。比如,系統可以分析不同行業的畝產效益,為當地未來培育特色和主導產業提供決策參考。
隨著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在全市范圍推開,各區市也都將率先完成對企業的分類評價。
近日,在膠州試點的基礎上,青島已開始就《關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提出建立全市評價指標體系,初步計劃到2021年年底基本完成各區(市)評價改革工作,并建立起市、區(市)兩級企業分類綜合評價信息系統。
轉換“打法”,算好經濟賬、環境賬、資源賬
建立全新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為了對企業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
連日來,孫高山與膠州市工信部門一道,密集拜訪稅務、規劃等部門,大家一起探討對不同類別企業實施資源差別化配置的可能性。作為第三方公司,浙江有數不僅負責信息系統搭建,還參與了評價全流程,扮演了咨詢服務的角色。
對企業進行分類評價并非最終目的。推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旨在借此對企業分類施策,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推動企業更好發展、產業轉型升級。
浙江是全國最早提出“畝產論英雄”理念的省份,以提高“畝產效益”為核心,圍繞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等重點,實行城鎮土地使用稅、排污費等激勵和倒逼政策,引導企業走科學發展之路。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浙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從12.6萬元增加到25.5萬元,畝均增加值由85.8萬元提高到103.2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由每人16.9萬元/年提高到21.6萬元/年……
根據山東的思路,要根據評價結果對企業實施價格、用地、用能和排放、產能利用以及信貸等方面的差別化政策。青島也正在研究本地相關政策,如實施用電、用水、用氣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倒逼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對單位資源要素產出高的企業給予重點用地保障,對產出低的限制供地……
位于膠西街道的三秀新材料項目,總投資5億元,計劃搭建新廠房生產聚氨酯彈性體TPU薄膜及膜材與基材的復合材料。項目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作為膠西街道招商引資的重要項目之一,在項目招商洽談之初就備受青睞。
但在街道辦事處召開的項目評審會上,膠西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升金卻對該項目提出了不同“意見”。“三秀新材料提出征地150畝的要求,跟我們招商項目土地容積率不得低于1.0的要求有‘差距’。容積率這條是底線,只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產出率,我們才能打破制約發展的‘土地瓶頸’,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會后,楊升金第一時間和企業負責人劉發輝聯系,雙方把經濟賬、環境賬、資源賬算了個遍,并提出了“廠房一層變三層”提議。
最終該項目采用集中生產片區及三層車間的結構,只占用土地76畝,容積率由最初的0.8提高到了現在的1.57。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預計10月份建設完畢。達能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2億元,利稅3200萬元,畝均稅收在42.7萬元左右。該項目也成為2020年青島市重點項目。
不以規模定標準,而以“畝產”論英雄。面對制約項目招引和區域發展的“土地瓶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以最小的資源環境消耗獲取最大發展效益,成為膠州發力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這種方式與傳統觀念不同,很多企業亟須轉變觀念。”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曾在多地參與相關項目的孫高山也表示,評價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哪怕在浙江等地,也都經歷了一段不短的調試和適應時間。
目前,膠州就正在將首次評價結果向企業進行一對一反饋,循序漸進讓企業熟悉、適應這種新方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