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3-27 11:00:03
作者: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隊員、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yī)師張繼東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光谷院區(qū)
時間:2020年3月24日
寫在支援湖北第45天
這幾天通過新聞看到很多醫(yī)療隊陸陸續(xù)續(xù)返程,看到當地用最高的禮儀接待我們這樣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醫(yī)務工作者,心中不免也有點小激動,這場戰(zhàn)疫讓許多人懂得了很多,懂得生命的無價,懂得幸福的含義,懂得感恩,懂得責任。
來武漢已經是第45天了,時間過得好快。想想我們也即將返程,心中竟然多了幾分不舍,在短短的45天里,經歷過的事情是我終生難忘的,今天也想寫下來做為支援湖北工作的一個總結和紀念。
震驚
2020年2月11日凌晨。這是我第一次進病房,也是第一個夜班。我所在的同濟光谷院區(qū)是2月5日接到上級通知,要4天之內把所有的患者轉移到其他綜合醫(yī)院,把整個院區(qū)改造成感染病區(qū),一棟有1000張床位,17個病區(qū)的綜合醫(yī)療樓全部接收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當我看到院內墻上的導引指示牌上密密麻麻的科室現在都已經全部成為感染病房,心中的震驚難以言表。
想想光谷院區(qū)只是眾多傳染病指定醫(yī)院中的一家,還有很多這樣的綜合醫(yī)院改造成為傳染病指定醫(yī)院。本著應收盡收的原則,所有確診的患者全部收治。輕癥進方艙,重癥及危重癥進感染病房。數不勝數的同一病種的患者在短時間內收入病房,全部免費收治。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怎樣的國力能做到。
流淚
來武漢曾經流過很多次眼淚。有感動,也有痛心。我們剛來武漢的時候,大批的生活物資還沒有來得及運抵,所以生活上難免有許多不便。這個時候也是大家剛開始適應新環(huán)境的時候,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些焦慮和擔憂。有的男同胞吃盒飯吃不飽,甚至要吃方便面才能填飽肚子。2月11日中午,院長董蒨讓同事把這邊的盒飯拍照發(fā)給他,看到照片后,董院長發(fā)出以下的信息:“再堅持一下,咱們的物資就快到了”,看到這條信息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醫(yī)院大后方的溫度和領導的感同身受讓我很感動,這感動也讓每一位隊員增加了無限的力量和勇氣。
堅強
2020年2月15日。那天我上白班,也是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第一次進污染區(qū)。以前接觸防護服都是在演習,這次才是真的實戰(zhàn),是真正直面病毒的時候,心情還是有些許忐忑的。
首先是穿脫防護服的繁瑣。穿的時候要按照既定步驟一層一層地穿在身上。有同事為了讓大家便于記憶,編了一個穿防護服的順口溜,帽子-口罩(N95),帽子-口罩(外科),衣服-手套-鞋套(內層),衣服-手套-鞋套(防護服層),護目鏡。
穿防護服就像即將上戰(zhàn)場的戰(zhàn)士,每一步都是保護自己的措施,每一步都不敢懈怠。脫防護服就要更加重視了。因為不僅要嚴格精確地按照順序一步一步脫,還要保證動作盡量輕柔,不能有大動作和抖動,因為這些危險動作都可能導致自己暴露污染,還會危及同伴。每一次穿脫防護服都要兩人同行,互相監(jiān)督提醒,互相檢查再次確認無誤。同事之間,我們是戰(zhàn)友也是親人,在這里我們互相照顧、互相慰藉。
穿上防護服以后,動作和視野都會有很大限制,往常稀松平常的操作在這種條件下都變得極為困難,有很多時候操作都靠平常積累的經驗來進行。所以平常練就嫻熟的操作技能是多么重要。剛進入到污染區(qū)以后,呼吸也變得局促,不知道是對病毒的顧忌還是防護服的限制,但這種情況維持了一會就被忙碌的工作掩蓋了,忘記了自己還穿著防護服。
第一次進病區(qū)待了將近5個小時,出來的時候內穿衣已經濕透了。繁忙的工作讓人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恐懼和焦慮。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我可以很嫻熟地穿脫防護服,很熟練地做每一項臨床操作。忐忑、恐懼、焦慮每個人都會有,我們需要做的是學習如何化解。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這時我的理解是只有掌握工作的規(guī)范和流程才可以做到心中有底,才能鎮(zhèn)定自若。
敬重
此次支援湖北之行,隊伍里面有我敬重的“四大金剛”。牛海濤副院長、于文成主任、孔心涓主任、魏麗麗主任。敬重他們的敬業(yè)精神,佩服他們的人格魅力!我們所經歷的這45個日日夜夜里,他們沒有一天能夠輕松,每一天都有新的任務和挑戰(zhàn)。他們事無巨細地想方設法讓每一個隊員保持身心健康,盡量減少焦慮感,體恤每個隊員的內心感受,讓隊員們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除此以外,還要敬重的是我們醫(yī)療組的同伴們:組長李堃來自青島市南院區(qū)ICU,郭永芳來自青島嶗山院區(qū)心血管內科,梁坤來自青島黃島院區(qū)感染科,于濤來自青島市南院區(qū)急診內科,王詩博來自青島嶗山院區(qū)ICU。我非常幸運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能和他們分配在一個醫(yī)療組工作。我們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各司其職,把每一位主管的病人照顧好,在生活中我們互相關心,互相照顧,讓每一位組員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雖然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是我們的心情是特別愉快的。
在抗疫的最后時刻,我仍然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不能失去得來不易的戰(zhàn)果。畢竟醫(yī)治好病人,才是我此次支援湖北之行的最終目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