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20-03-24 07:03:03
青島日報2020年3月24日1版
協同監督,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青島以強大監督合力,解決城市發展、社會民生的痛點堵點難點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劉 萍
敢于亮出輿論監督之劍的青島,令全國矚目,獲群眾點贊。
但輿論監督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根本目的。要實現這個目的,除了曝光問題,還必須形成強大監督合力。為此,去年以來青島整合各監督主體的力量,建立問題線索互通共享渠道,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務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社會公眾監督之間的協作,逐步建立了協同監督新機制。
在這一新的協作機制下,強大監督合力日益顯現,一批關乎城市發展、社會民生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保障。
監督主體由“單兵作戰”到“聯合互動”
近幾年,民宿業在全國各地取得了飛速發展。我市一些居民瞄準商機,積極投入民宿產業風口,搶分這塊“蛋糕”。但是,因政策空白,在嶗山區內,具備民宅性質的民宿均無法辦理消防許可,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這嚴重制約了嶗山區乃至青島市的民宿業發展。
多位政協委員發現這一問題后深入調研,形成多份提案,并帶到了市兩會上。面對此問題,和以往政協只監督主管部門辦理不同,市政協將此通報媒體,經媒體采訪報道后,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嶗山區文旅委聯合公安部門進行了深入調研,確定民宿消防檢查按照“九小場所”的標準執行,驗收和日常監管由轄區派出所負責,這一做法也和國內“民宿高地”莫干山一致。一民宿經營者高興地表示:“政府監管模式的改進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打開了青島民宿業發展空間。”
與以往一個監督主體“單兵作戰”相比,這種多個監督主體“聯合互動”的新監督形式,就是協同監督。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指出,要讓新聞輿論監督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持續加大力度,與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務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公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健全完善情況通報和線索溝通機制,放大輿論監督效應,提高全社會規則意識。
整合各個監督資源,構建既分工負責又協作配合的協同監督工作格局,勢在必行。而要實現各監督主體的“協同作戰”,機制建設尤為關鍵。
青島搭建工作平臺,實施流程再造,頂格協調推進。按照市委要求,專門成立市協同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市紀委市監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各監督主體相關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實行扁平化管理,高效率協調運轉。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紀委黨風室,負責統籌調度、溝通信息、線索處置、督查督辦、分析研判等工作。各監督主體成立工作專班,完善工作制度,壓緊壓實責任。
在具體工作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開通協同監督工作平臺賬戶,制定信息共享、問題會商、線索處置“三張清單”,督促各監督主體每月將開展監督、線索處置等情況在平臺共享。同時建立專班微信群,小組每兩周組織召開一次工作例會,通報工作進展,總結經驗做法,研究部署階段性重點工作,有力推動了協同監督工作深入開展。
回應群眾關切,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即墨區在通濟新經濟區重點打造中國童裝小鎮,并通過多個渠道、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和招商。去年11月,媒體曝光了該部門在廣東省春季時裝周期間招商成果豐碩,但活動承辦方——一家廣州企業墊付的近百萬元資金,卻遲遲收不到付款。為此,整整19個月,廣州商人梁先生都在為這筆項目款而不斷往返于廣州和青島兩地。
此事一經報道,市紀委市監委立即責成即墨區紀委監委對問題進行調查核實,推動問題圓滿解決。梁先生激動地說,通過問題的解決,對青島營商環境有了更多信心,將介紹更多廣東企業來考察交流、投資興業。
去年9月,青島日報《曝光臺》欄目刊發《政務服務網上辦:怎么如此不方便》的報道,指出政務APP、微信公眾號信息不能共享,有時候“辦一項業務就要下一個APP,重復注冊,各種號‘山頭林立’”“一會兒要上網頁,一會兒又要手機APP,折騰了半天沒搞定,最后還是得去大廳窗口辦理”。
報道見報當日,市大數據局向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8個部門發出整改通知,分解落實責任部門,提出了整改時限和要求。截至目前,報道中涉及的7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并加快推進全市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推動了“一網通辦”見實效。
為了利用協同監督優化營商環境,市紀委市監委機關、市政府辦公廳等聯合開展了損害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堅決整治和查處了黨政群機關履約、行政審批、政務服務、執法監管、廉潔用權等方面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共受理問題線索200件、處理90人。
青島曉陽春有機茶有限公司董事長匡明如對此頗有感慨,他說:“‘一次辦好’讓辦理業務更有效率、更加公開透明,在這里我們感覺很舒心。”
為了讓人民群眾話有處說、冤情有處訴、困難有人幫,各監督主體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及時受理群眾舉報,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各監督主體緊盯教育、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掃黑除惡等重點民生領域,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針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市紀委市監委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共督促協調解決260個困難和問題,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25起,處理293人。在主題教育專項整治中,相關監督主體協同推動15個民生重點領域主責部門完善制度機制96個。
“老百姓遇到困難又多了一條求助渠道,這讓我們對青島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大的信心。”一位受益于協同監督機制的市民如是說。
突出實效,推動協同監督形成常態
從2018年開始,市南區如意小區、弘信山莊等多個老小區,都提出了加裝電梯的想法,然而實際推進卻并不理想。我市首臺加裝電梯在如意小區落成9個月后,半數補貼遲遲不到位。媒體從居民投訴、政務熱線和市紀委獲得信息后,相繼關注小區加裝電梯領不全補貼一事。
媒體報道后,市南區紀委區監委對曝光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對有關責任人員履職不力問題啟動問責,并要求市南區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對曝光的問題進行全面自查和整改。
“壓在我們居民心里的‘石頭’終于被搬開了。”“市區兩級補貼已經悉數到賬。”如意小區和弘信山莊小區居民對這種聯動監督取得的立竿見影的效果拍手稱贊。
為了進一步鞏固各方監督“協同作戰”的格局,去年10月份,市紀委市監委牽頭起草《關于加強協同監督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的工作辦法》及實施細則,推動協同監督形成常態。
在《工作辦法》及實施細則下,協同監督將進一步健全監督體系,推動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務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社會公眾監督等有效貫通,健全市、區(市)上下聯動、左右互通,橫到邊、縱到底的監督體系,放大監督效應,由小及大、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深化拓展,推動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整改落實和流程再造,優化提升制度機制。
實施細則要求各監督主體完善、暢通受理群眾舉報和反映問題渠道,嚴格工作規程,認真做好登記、研判、批辦、辦理等工作,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
為此,各監督主體建立工作臺賬,對受理的各類問題線索,及時登記、統一編號,確保線索不遺不漏。對受理的各類問題線索,按照“誰接收、誰反饋,誰承辦、誰反饋”的原則,建立辦理反饋制度,對移送、轉辦、交辦的問題或線索,原則上10個工作日內向線索移送方反饋并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在青島,協同監督的效果逐漸顯現。如何健全制度機制,提高監督效能,把協同監督工作打造成具有青島特色的亮點品牌,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