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9-05-27 08:52:05
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到西進時代中心調研。(王希濤 攝)
就診者在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自助發票打印機前打印發票。 (王希濤 攝)
“越來越方便了,像看病、停車、買東西、水電暖繳費等,只用一部手機就解決了。”5月25日10:20左右,家住長盛小區的陳先生在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自助發票打印機“二維碼掃描”處掃描二維碼,約10秒鐘后打印機“吐”出一張加蓋印章的發票。
陳先生感受到的便利,正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4月9日,憑借“山的風骨”“泉的精神”“湖的開放”“河的奔暢”“城的包容”等突出優勢和各項卓越表現,濟南新型智慧城市獲評全國“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這標志著智慧泉城建設由“濟南模式”躍升為“濟南樣板”。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設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服務市民?
日前,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聯合市工信局、歷下區、槐蔭區、高新區,以“智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題,開展了第十三專題“商量”。大家深入社區、有關部門單位和企業,就智慧城市建設展開多次現場商量,圍繞如何建設一座“善感知、會喘氣、有溫度”的智慧之城,談感受、提建議、話愿景,真正起到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效果。
“城市大腦”+“神經系統”+“智能感官”=智慧城市
城市是建筑空間,也是文化空間,更是人民智慧發揮最集中的地方。位于龍奧大廈1樓的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就像濟南的“城市大腦”,通過數據專線、4G/5G網絡、無線WIFI等渠道,把各個委辦局單位的業務系統數據、分布在整個城市不同維度的物聯感知數據以及互聯網上等各類城市數據匯集起來。當城市管理中遇到或者反映出不同問題時,通過“城市大腦”統籌、分析、研判和協調,實時地反映給相應管理部門,實現高效率解決問題。
據悉,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依托濟南政務云開展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為城市發展提供數據應用支撐。目前已梳理了1875個數據資源目錄,接入了人口、法人、基礎空間地理和電子證照四大基礎庫,整合了34個委辦局、31個大類、113小類,共計8萬余條數據,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只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之一。市工信局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劉毅介紹,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把智慧城市建設列入了民生實事之一,圍繞“優政、惠民、興業”,打造一個“感知、聯接、計算、應用”四位一體的“城市大腦”“神經系統”和“智能感官”。其中,智慧泉城運行管理中心就是“城市大腦”,而各種數據接口網絡是“神經系統”,職能部門的數據和各種感知元件則是“智能感官”。
“‘城市大腦’與‘智能感官’通過‘神經系統’有效結合,才能真正成為智慧化的有機生命體。”省政協委員、市政協智庫專家、省自主創新促進中心主任李新峰認為,要實現智慧城市,需要打通數據互聯的瓶頸,各職能部門的數據開放共享是前提條件。
破除“信息孤島”疏通數據“河流”堵點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安排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十大攻堅戰,我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民辦事效率不斷提高。但目前政務服務“零跑腿”和“網上辦”仍是市民關心的話題。
為進一步感受科技給政務帶來的新變化,連日來,市政協“商量”調研組曾到濟南市西進時代中心、濟南交警指揮中心、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圍繞數字領域的產業落地與實踐創新、指揮交通建設和智能政務平臺助推“一次辦成”等情況進行現場調研,掌握了大量有效信息。
此外,為了解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近日,市政協“商量”調研組還前往杭州、貴陽等地實地考察。在杭州市民之家調研時,政協委員和專家們對該地的24小時自助服務廳產生了濃厚興趣。在貴陽市,調研組詳細了解了該市在“中國數谷”建設以及推進數據資源管理、共享開放、數據中心整合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杭州上線了745臺自助服務設備,以往兩三天才能辦完的業務,現在只需花費十幾分鐘。”參與了杭州調研的市政協委員、市城管局數字化城市服務中心主任陰潔偉感觸頗深,他認為神經系統不僅與網絡和接口等硬件有關,更需要腳踏實地設計梳理軟件。像在杭州市民之家,市民辦理房產證僅需1小時便可拿證走人,而濟南在這方面還需繼續努力。李新峰補充道,現在不少兄弟城市已經實現了WIFI全城覆蓋,這方面濟南也要迎頭趕上。
省政協委員、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宇翔表示,濟南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神經系統”就像“河流”,河道流動的是城市運行數據,不僅要保證河道暢通、破除“信息孤島”、精簡和規范各種數據的獲取程序、疏通各種堵點,還要保證“河流”水常清,需要找準根源,布局智能感官,從源頭獲取高質量數據。
“6+N”智慧應用專題建設
助力市民生活更便捷
城市治理工作包羅萬象、千頭萬緒。如何把智慧城市建設得“能呼吸、會喘氣”,用城市大腦去主動調節、合理調節城市這個有機體內的各種問題,真正做到惠民利民?連日來,市政協“商量”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濟南市軌道交通1號線、舜耕山莊智能停車場和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詳細了解了刷臉乘坐地鐵、智能停車和智慧醫療等我市先進做法。
智慧城市雖然包羅萬象,其核心是解決市民最關心、最需要的問題。近期,在調研中張宇翔對“群眾最希望智慧城市建設能解決哪些問題”做了調查。結果顯示,群眾最關心的是政務服務、交通出行、社區、醫療、教育、金融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問題。針對張宇翔的調查反映出的問題,劉毅表示,市工信局會同有關部門、智慧泉城管理中心制定了“6+N”智慧應用專題建設方案。其中包括群眾辦事一站通、市民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金融服務一貸通、和諧社區一格通等智慧應用,而方案中的“N”則是各種應用的拓展,在建設過程中發現市民有其他服務,可以隨時添加。
“錢包里有銀行卡、公交卡等各種各樣的卡片,手機里有關于個稅、公交、交警等多個軟件,屏幕上各種圖標眼花繚亂,總不能智慧城市來了,兜里和手機里都裝滿了吧?”在聽完劉毅關于“6+N”的介紹后,臺下一名觀眾起身表示質疑。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杜昂解釋道,目前手機上有“愛城市網APP”,該應用軟件已整合了政務辦事服務、民生互動、交通出行等10大類目、90余項便民服務內容。大家只要安裝這一個手機軟件,就能實現很多種服務,兜里、手機里肯定能輕快干凈不少。
千佛山街道歷山名郡社區居委會主任滕飛表示,方案里的“N”有無限種可能。比如社區內的孩子上學、照顧老人、綠化環境等問題,社會上的違法停車、占道經營、空氣污染等問題,都需要通過智慧創造得更簡單方便。
“智慧城市的本質是‘為民服務’,是要借助智慧城市建設,做到‘優政’,進而實現‘惠民’。”張宇翔認為,一方面,政府要把大局、做規劃、抓引導,當好責任主體;另一方面,企業要積極推動,此外要全民參與,大家一起找問題、提建議、作監督,集中智慧當好傳感器。
創新引領前瞻規劃完善機制
共促智慧城市建設
城市有溫度,泉城才能更有氣度。那么,如何更好地通過創新服務打造一座有溫度的“向往之城”呢?
陰潔偉建議,應該加大創新,多開發類似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這樣接地氣、貼近百姓生活的新系統,打造真正的智慧城管和智慧泉城。
市中心醫院醫學信息部副部長、省健康管理協會醫院信息化分會副主任委員張克新認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還存在老百姓感知度比較小的問題。下一步應該加強創新,在全市打造統一的標識、入口,讓大家都能看得懂、會使用。
“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社區樣板,我市也正處于起步階段。”騰飛表示,我市完全可以先行先試,像水電氣暖、小區道路出行以及群眾的需求發布等,都可以納入到智慧社區管理和服務中。
當前,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重點項目在建或即將開建。李新峰建議,主管部門要廣泛征求智慧化建設的創意和意見,前瞻性地做好規劃設計,力爭實現100年不落后。
杜昂則建議,要集中力量建設孵化一批高精尖的企業,讓城市的“智能感官”更先進、更強大。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讓濟南成為全國智慧城市“智能感官”發展新高地。
張克新認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要靠一部強力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的地方性法規,靠一套科學完整的工作機制,靠一系列中長期發展規劃。這需要由政府牽頭,做好頂層設計,同時,要通過社會化運營,確保智慧城市各項目落地。
作為相關部門代表劉毅回復道,近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城市建設和創新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下一步,市工信局將積極發揮牽頭作用,會同各相關部門單位做好“深化、拓展、提升”三篇文章。“深化”就是要不斷深化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認識和定位,持續完善頂層設計和政策評價體系,深化現有智慧成果的應用。“拓展”就是持續拓展智慧城市覆蓋的領域和服務社會民生的廣度,增強市民的獲得感。“提升”就是要不斷提升城市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智慧運管中心的能力和水平。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張宇翔說,智慧城市就是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讓“城市大腦”更加善解人意,實現資源調度更加合理、服務市民更加精準、城市運轉更加有序,打造成一個動態的有機生命體。
原標題:讓城市“善感知會喘氣有溫度”——市政協第十三專題“商量”聚焦智慧城市建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