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9-04-08 22:10:04
大口尊(亦有大口缸、缸形器等不同名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廣泛分布于長江、黃河中下游的一種典型陶器,在屈家嶺、石家河、松澤、良渚、仰韶、大汶口等諸多文化中均有發現。根據學界研究,其功能主要有釀酒器、糧食加工器、特殊盛器、生殖崇拜、喪葬儀器、祭祀禮器等不同觀點。帶有刻劃符號的大口尊主要發現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大汶口文化晚期共出土帶刻劃符號的大口尊30余例,完整器(含經修復)20余件,主要集中于山東莒縣和安徽蒙城兩地。這些刻劃符號的具體含義亦有眾多不同解釋,主要有圖像文字或原始文字、天象歷法符號、自然或生殖崇拜符號、祭祀符號、氏族標記(族徽文字)、器物和生活場景摹畫等。
濟南考古館展出的大口尊,2018年8月出土于泰安市寧陽縣于莊東南遺址,口徑32、高62厘米,一側腹上部刻有“ ”符號。該符號目前被釋讀為“旦”、“炅”、“炅山”、“炟”等不同文字,或解釋為“日火山”、“日月山”、“日鳥山”、“日云山”等不同文字的合體。帶有刻劃符號的大口尊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中,形制、位置突出,帶有明顯禮器色彩;而此件大口尊出土灰坑之中,對研究大口尊的性質和用途提供了新材料。
這是近年來大汶口文化首次發現、同時也是魯中地區大汶口文化核心區域首次發現的帶有刻劃符號的大口尊,堪稱國寶重器,對研究該區域的文明發展、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文化傳播以及中國早期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是全省具有國家考古發掘資質的5家文物行業單位之一,為配合寧梁高速建設,2018年對占壓區域的寧陽辛莊東南遺址、后伏山遺址、柳溝新南遺址、東平裴寨遺址、于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這也是考古所第一次承接外地市的考古發掘任務,為拓展業務范圍積累了寶貴經驗。
據了解,今后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將以最快的速度將發掘成果整理研究、向社會公布展示,一批重要發掘成果將在濟南考古館中展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