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9-04-04 09:29:04
2018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4日上午在濟南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憑借在海洋科學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獲得了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是怎樣“煉成的”? 你可能想象不到,這次獲獎的這位大科學家也曾經歷過考學失敗的挫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吳立新的求學之路。
吳立新。資料圖
因視力不好,錯過重點高中
1966年,吳立新出生于安徽桐城市新渡鎮(zhèn)姚坂村一戶普通的家庭,他是家里的第五個孩子。父親在離家四五十公里外的一個小鎮(zhèn)做糧站站長,母親在家務農。
回憶兒時歲月,吳立新說,父親是激勵自己前行的動力。每年夏天放暑假,吳立新就會去父親工作的糧站。那正是糧食收購、儲藏的關鍵時期。他親眼目睹了父親的辛勞,也學到了盡職盡責和一絲不茍。父親在他眼中很能干,電工、泥瓦工、木工等什么都會。年少的吳立新就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父親那樣全能的人。
帶著這份夢想,吳立新一直刻苦學習。初中畢業(yè)那年,他的成績排全縣前二十名,進入安徽重點中學應該毫無懸念。然而在體檢中,由于視力不好,他沒能被省重點高中錄取,一直到各個學校招生錄取工作結束后,他的檔案才從省重點高中放出,然而這時吳立新已經無學可上了。后經幾番波折,他才進入一所普通高中就讀。
高中生活艱苦,早飯是清湯米粥,午飯、晚飯是米飯配著從家?guī)淼南滩?,營養(yǎng)跟不上,吳立新常餓著肚子學習。天道酬勤,他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讀完了高中,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
吳立新笑著說,他并不是從大學就開始接觸海洋領域的,他在清華學習的是流體力學專業(y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人造衛(wèi)星升天、火箭發(fā)射成功、導彈發(fā)射等,讓他從小就對錢學森、錢偉長、周培源等從事力學研究的科學家十分崇拜。
剛入學時,吳立新在班里排名倒數第三,在清華的五年,他扛住壓力不斷努力,畢業(yè)時成績排到前三名,被免試推薦為北京大學的研究生。這期間,吳立新在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周培源教授創(chuàng)建的湍流國家重點實驗室跟隨是勛剛教授從事渦旋動力學研究,1994年獲得力學博士學位。
“成為山東的科學家很幸?!?/strong>
1994年,吳立新作為國家放寬政策以來的首批博士后前往美國學習深造。到美國的首站,他選擇了位于新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航天和機械工程系,在國際著名的計算流體力學學家Zabusky教授團隊從事渦旋力學方面的研究。
1995年Zabusky教授主持的科研項目結題,威斯康新大學麥迪遜分校氣候研究中心的招聘啟事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這里,他完成了科研方向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轉變,從渦旋動力學方向轉向海洋動力學研究。
后來,吳立新又從海洋動力學方向跨越到氣候動力學,他所從事的“海洋氣候年代際變化研究”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所發(fā)展的氣候模式動力實驗體系被全球多個著名的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所采用。
經過十年的積累,吳立新實現(xiàn)了他的“美國夢”,他買了房子車子,妻子在美國有著穩(wěn)定的工作,兒女相繼在美國出生,生活美滿安逸。然而這時,他卻有一種夢想實現(xiàn)后的失落感,他想追尋新的目標,為自己多年積累找到更廣闊的用武之地,這個地方就是祖國。
恰逢2001年前后,青島海洋大學(現(xiàn)中國海洋大學)推出“筑峰工程”人才引進計劃,向吳立新伸出了橄欖枝。2005年,吳立新與妻子雙雙辭了工作,賣了房和車,給孩子辦理了退學手續(xù),來到了海大。
“當時有人認為我可能到了山東會‘水土不服’,其實成為山東的科學家我感覺很幸福。”吳立新說,山東是海洋大省,文化包容開放,聚集著非常多海洋科技的力量,尤其是青島嶗山已經成為全球海洋科學家的熱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 整理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