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10-13 09:50:10
魯網10月13日訊 提起蟑螂,人人憎惡,將其與環保聯系在一起似乎不可思議。但是在濟南市章丘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卻開創了國內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10億只蟑螂每天可吃掉50噸餐廚垃圾。章丘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位于寧家埠街道明家村以南,占地面積90畝,記者了解到,明年兩個養殖車間建成后,日處理餐廚垃圾可達200噸,屆時章丘區境內的餐廚垃圾可實現全處理。
玻璃房內10億只蟑螂每天吃掉50噸餐廚垃圾
10億小強成餐廚垃圾處理能手
10月12日,記者在章丘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看到,餐廚垃圾到達處理中心后,會被送到粉碎機所在的房間,經過粉碎處理后就成為了粉末。處理后的餐廚垃圾經過長長的輸送管道進入蟑螂所在的房間。這時,蟑螂房中的投食系統就開始了工作,投食系統將處理后的餐廚垃圾均勻地投喂給房中的蟑螂,蟑螂便開始大快朵頤起來。垃圾就這樣變成了蟑螂的“盤中餐”。
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位于寧家埠街道明家村以南,占地面積90畝,總體規劃建設2個餐廚垃圾預處理車間、4個美洲大蠊養殖車間。設計最大日處理餐廚垃圾能力200噸。該項目于今年4月開工,已投入資金3000萬元。目前第一個餐廚垃圾預處理車間和養殖車間已建成投入使用。一個車間的美洲大蠊存欄10億只,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50噸。第2個養殖車間已基本建成,計劃10月底投用。后續2個養殖車間計劃明年建成。全面建成后日處理餐廚垃圾可達200噸,屆時章丘區境內的餐廚垃圾可實現全處理。
將餐廚垃圾轉化為蛋白飼料
傳統餐廚垃圾處理可分為厭氧發酵、制油、堆肥等幾種方式,因其成本較高、工藝復雜、資源化利用率低等原因,已成為制約餐廚垃圾處理的瓶頸。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養殖室里美洲大蠊,每天吃進大量餐廚垃圾,快速生長繁殖后將卵鞘和蟲體制成蟑螂粉,把餐廚垃圾轉化為蛋白飼料。
山東巧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延榮介紹,采用該方式處理餐廚垃圾好處多多。“美洲大蠊喜食腐敗食物,能夠吃掉高油高鹽高辣物質的特點,即便是餐廚垃圾中的滲濾液與鋸末、玉米秸稈粉等物質混合后,也可以完全被其吃掉,由此杜絕了處理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此外,美洲大蠊可以高密度、聚集性、大規模、立體化養殖的特點,飼養面積達到了占地面積的100倍;并且美洲大蠊取食能力強,進食速度快,取食區、棲息區和排泄區自然分離,與利用蠅蛆、黑水虻、黃粉蟲、蚯蚓等生物處理技術相比,可實現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這種處理方式與傳統的填埋、厭氧等方式處理餐廚垃圾相比,投資少、占地小,工藝簡單易行,經濟效益高。
三重防逃逸設施防止“小強”逃跑
李延榮介紹,美洲大蠊軀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71.2%,是一種高蛋白飼料添加劑,一噸市場價1.5萬元左右,可替代進口魚粉。美洲大蠊繁殖能力極強,能夠以每年30倍的速度繁殖。制成的蛋白粉內含有多種免疫性成分,肉雞飼料中摻入蟑螂粉可以替代禽畜類抗生素,減少病死率,能有效避免用餐廚垃圾直接喂食禽畜產生的動物同源性傳染問題。
“蟑螂粉的作用不只是作為飼料,以蟑螂粉為原料還可以制作化妝品。蟑螂粉具有生肌和抑制疤痕的功效,是美容養顏的佳品。”李延榮說。
這么多的美洲大蠊會不會跑出來呢?李延榮介紹,餐廚垃圾處理中心根據美洲大蠊的生存特性設計安裝了三重防逃逸設施,第一道:用不銹鋼網密閉所有對外通道和縫隙,避免美洲大蠊外逃;第二道:養殖車間的通道門口,利用專利技術安裝了360°水簾;第三道:在養殖室外的周邊,設立了全封閉水道,水道中養了魚,如果大蠊逃出,就會掉入水道中被魚吃掉。“經過7年多的運行,證明該措施是可行有效的。”(據山東商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