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8-28 07:58:08
雖然眾多藝人街頭表演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這種生活方式帶給他們的酸甜苦辣卻幾近相同——有來自外界的壓力,現實與理想的沖突,內心焦慮的困擾,也有面對成就的欣喜。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繼續堅守,有的人則選擇了放棄。
凌晨,張穩修結束演出。蹲在路邊,清點起吉他箱內的打賞費。
忐忑的第一次,手抖得彈不下去了
“你是我最苦澀的等待,讓我歡喜又害怕未來。你最愛說你是一顆塵埃,偶爾會惡作劇地飄進我眼里……”以一首自彈自唱的《哭砂》暖場后,26日晚,“風組合”樂隊的街頭演唱在老商埠街區如期進行,來來往往的路人一下子被張穩修深情款款的歌聲吸引。當天樂隊來了張穩修、簡明兩人,按照分工,張穩修是架子鼓手,簡明是樂隊主唱。不過街頭演唱的自由隨意風格,讓他們隨意轉換,“誰想唱就唱,一晚上五六個小時的演出,大家都能過足癮。”
站在街頭演唱著實是需要勇氣的,看著現在表演游刃有余的張穩修,聽眾們難以想象他第一次在街頭表演的膽怯。1999年,張穩修從菏澤來到濟南,跟著師傅學了一年理發,向往音樂、追求自由的他,便開始了街頭賣唱的生活。2000年夏天,泉城廣場旁的韓國城地下通道里,張穩修背著從老家帶來的吉他,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街頭演唱。為此他前后不下十次來踩點,臨唱前又灌了一瓶白酒。
不只是張穩修,對于濟南眾多街頭藝人來講,第一次街頭演藝往往都是忐忑不安。對初次站上街頭的感受,他們大都用“緊張”“羞澀”“不好意思”等詞語來描述。正如街頭歌手張瑞回想自己2016年第一次在泉城廣場表演的經歷,他帶著吉他在泉城廣場公交站牌徘徊了近十次,才下定決心鼓起勇氣坐下來唱歌。
“超級緊張,開始唱的頭幾天,也不敢看別人,就只看著樂譜,或者眼睛呆呆地看一個地方,不像現在這么放松自然。”第一次演出,張瑞自彈自唱的都是平常擅長的歌曲,但即便已經練習過上百遍,彈起吉他偶爾也會出現失誤。“那時候緊張害怕,《同桌的你》彈到一半就手抖彈不下去了。”
“風組合”樂隊在老商埠演唱。
街頭音樂觸動心弦,粉絲聽歌療傷
街頭藝人之所以有粉絲,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的音樂能夠撫慰心靈。除了日常演出于街頭,他們還與我們同在一座城市過活,同樣經受著生活的洗禮。通過音樂,他們和聽眾心連著心,能產生共鳴;而正是這種成就感與滿足感,延長并激發了街頭藝人的藝術生涯與藝術創造力。
通常情況,“風組合”樂隊晚上在街頭唱歌的時間都保持在五到六個小時。街頭表演時,樂隊的演唱曲目大都以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為主,這些歌通過樂隊的再次演繹,觸動聽眾的心弦,撫慰內心的孤寂。
26日晚,在“風組合”老商埠表演現場,記者看到,隨著《一場游戲一場夢》《哭砂》等經典歌曲的演唱,周圍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跟唱,并不介意這是在喧鬧的街頭,拋開了白日下的靦腆、保守和偽裝。不少人在此一聽就是一兩個小時,有的更是從頭聽到尾。
不少粉絲告訴張穩修,聽他們在街頭唱歌可以療傷,好多過來聽的都是失戀的人,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者工作上遇到挫折的人。而正因為張穩修多年漂泊流浪經歷,讓他在唱歌時能夠表達內心最真實的部分。
“多年的濟漂生活,豐富了我的閱歷,我唱的歌每一個音符都代表內心,有時候會有人哭著過來感謝我,我也挺開心的,這就是我的價值。”張穩修笑稱。
“起初有很多人不理解、不認可,但我是善良的人,我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為生活努力奮斗,音樂是我內心情感的抒發,我的生活態度同樣也是積極的、向上的。”通過自己日常與粉絲、聽眾的交流,張穩修發現,自己的音樂能夠撫慰他們的心靈,能夠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而這也更加肯定了自我價值。
有時唱一天分文不掙,靠夢想苦苦支撐
表演技藝水平是街頭藝人的安生之本。市民觀眾根據從他們的演出所獲得的感受、體驗,來判斷自己是否要給一定的錢財,而“張穩修”們將所得酬勞當做觀眾在劇場觀看表演所應付出的門票。雖然這種“門票”純屬自愿,沒有強制性,卻讓街頭藝人們獲得極大的心理安慰。
“他們唱歌不比那些在場館里唱歌的差呀,只不過是舞臺不一樣而已,我覺得這種方式更貼近生活。”26日晚,聽完“風組合”樂隊的幾首歌并打賞后,市民張麗認為,街頭這種形式更靠近觀眾,更接地氣兒,“我跟幾個朋友六點多就來了,就等著看他們演出。”
街頭演唱18年,成立樂隊7年,張穩修也感受到每天在街頭表演的變化。聽眾從零星幾人,到有了固定群體。“他們一有時間,就會來老地方聽歌,有時圍成三四圈近百人,也不次于開演唱會。”
街頭演藝雖然帶來成就感,而現實的生存壓力則是讓這些藝人能夠持續走上街頭的最大動力。第一次演唱,張穩修收入幾十塊錢。當時3毛錢一個燒餅、1塊5一碗米線的物價,這筆收入讓他信心倍增。然而這只是假象,漸漸地他發現:唱歌收入越來越少,有時唱了一天還分文不掙,自己過“吃飽這頓沒下頓”的生活,但是靠著夢想苦苦支撐。為了吸引人氣,他努力擴充演唱曲目,并尋求合作伙伴組建樂隊,還自學架子鼓等樂器,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
“沒人氣,就沒收入,那么連溫飽也解決不了,更別提攢錢給妻子治病了。”失明藝人于宏圖也是如此,從專業藝術團轉戰至街頭,除了自己擅長的小號演奏,他還學會了唱歌,更時不時地向其他街頭藝人討教吸引人氣的方法。
除了街頭演唱,張穩修白天經營著理發店。
有的堅守音樂夢,有的已向生活低頭
“青春和人生就一次,總要做些不讓自己后悔的事,可以在年老時有東西回味”。回想自己從事街頭音樂的初衷與一如既往的堅持,張穩修表示,夢想是最值得為之努力的。“從立志做音樂開始,我就留長發,一直沒剪短。我不想隨波逐流活著。”張穩修說出了眾多街頭藝人的心聲。他們為了夢想而堅持,靠著做原創音樂或者在音樂之路上留下自己的一些作品,實現自己的音樂成就。正是這份執著追求,讓他們即便在現實生活中飽受艱辛,也選擇將街頭藝人的身份作為長期的目標甚至是終極目標。
然而,并非所有的街頭藝人都會如愿。他人的期望與社會角色的轉換,往往讓這些人成為夢想的守望者。張瑞從開始在街頭賣唱,父母就表示不支持,但由于自己的堅持,父母只能妥協。
然而兩年的街頭表演生涯卻發生很多變化——畢業求職的壓力,26歲的年齡都讓他沒了當初不妥協的心態,同時,他還要顧慮女友以及女友父母的態度,“生活逼著你低頭”。
盡管沒有生活壓力,但“遲遲不能出名”的心態也會讓不少街頭藝人放棄。張穩修坦言,雖然已經在省內乃至全國音樂比賽中拿到較好名次,但“風組合”樂隊成員也幾經迭換,因為不少人期望自己可以在更高層次發展而非僅僅是街頭這個舞臺,但現實卻往往很骨感,因此失望退出。
“資源與現實機遇太少了,想要進入音樂行業并成為佼佼者實在很難。”張穩修感嘆道,不少街頭歌手因為自我實現的需要未滿足而離開街頭,而所幸的是,他自己迅速調整了心態,從最初夢想“一首成名”的渴望中擺脫出來,淡然看待自己如今的堅持。
“畢竟還有老婆、孩子一大家子要養,能得到家人支持與理解就夠了。”接近夜里12點,張穩修結束演出。蹲在路邊,清點起吉他箱內的打賞費。“不到200塊錢,我挺滿足。”他笑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