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07-19 15:40:07
辦案人員查獲的部分作案手機
魯網7月19日訊 利用虛假理財平臺吸引被害人投資,嫌疑人在后臺控制盈虧。6個犯罪團伙、89名嫌疑人以詐騙罪被提起公訴。
溫柔貌美的異性陪伴聊天,高大上的理財平臺,專業的產品走勢K線圖,零風險、高回報、隨時提現的宣傳口號……面對這些誘惑,你是否也躍躍欲試準備賭上一把?
可惜,所有這些誘惑,都不過是犯罪分子的誘餌。隨著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多個利用非法理財平臺瘋狂詐騙錢財的網絡詐騙團伙浮出水面。2018年5月25日,山東省滕州市檢察院以詐騙罪對89名嫌疑人提起公訴。該案涉及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等全國20余個省份,被害人4000余名,涉案金額近2000萬元。
癡情女子“投資”被騙
現年37歲的王倩是一名離異單身女子,在滕州市某小區居住,自己做生意,經濟較為寬裕。在內心深處,王倩一直渴望重新進入一段新的感情。2017年5月,她在某婚戀網站結識了一個名叫葛陽的男子,兩人互加了對方微信。通過聊天得知,葛陽也是離異單身,在山東棗莊做酒店投資,生意規模大,收入可觀。葛陽成熟穩重而且貼心,王倩認定,這就是她理想中的白馬王子。
一次聊天中,葛陽向王倩推薦通匯服務中心,說這是一個炒玉石、翡翠、瑪瑙的理財平臺。葛陽介紹,這個平臺低投資高回報,安全穩定,自己投了很多錢,也掙了不少。葛陽將在平臺理財賺錢的截圖發過來,并說“一起掙錢還能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王倩雖有疑惑,但看到葛陽掙了錢,禁不住對方再三慫恿,分三次投了1萬元錢。
6月1日,王倩登入理財平臺,發現投資金額不但沒有上漲,反而跌了一部分,就想著把錢提出來,卻發現錢被凍結,無法取出。王倩通過微信聯系葛陽,發現自己已被拉黑。此時的王倩恍然大悟,急忙報警。
辦案人員搗毀河南鄭州“匯通掌上寶”交易平臺,抓獲嫌疑人25名
偵查人員通過偵查手段鎖定了葛陽所在位置,6月21日,在河南省長葛市抓獲韓齊斌以及其下員工數名,打掉其非法經營的通匯服務中心理財平臺。韓齊斌供認自己與手下員工以葛陽的名義詐騙王倩的事實。
韓齊斌是長葛市人,以“聚鑫網絡”工作室名義成立公司,招聘多名員工,讓他們冒充離異成功男士,專門在某征婚網站上,查找35歲至45歲之間、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離異女性作為詐騙對象。騙取對方信任后,通過網曬虛假高消費生活,發送平臺盈利截圖等,誘導對方進入“通匯服務中心”投資。當被害人掃描二維碼注冊成為會員并投入資金后,先讓其贏利,吸引她們繼續加大投資,待投資數額增大后誘導其高價買進、低價賣出,造成虧損,并以各種理由不讓對方將錢取出,直至對方資金賠光。
韓齊斌之所以能夠控制客戶輸贏,秘密就在理財平臺即微盤上。該微盤是一個特制的假理財平臺,具有風險控制功能,能夠從后臺控制投資者的輸贏和資金進出。據韓齊斌交代,這是他在網上找的一個叫“牛匠科技”的公司做的,公司老板叫“牛哥”。
“90后”公司的“大胃口”
肖慶軍、張強、吳亮、王亞是發小,幾人在同村同一條街長大,年齡相仿,興趣相投,其中尤以肖慶軍最有“出息”。
1994年出生的肖慶軍高中沒上完就輟學外出打工,先后做過網頁版游戲、股票配資。2015年,他開始接觸微盤平臺,負責招聘代理商。2016年,他成為“銀河微盤”平臺的會員,一年時間發展代理商200多家,手續費賺了近八十萬元。有了工作“經驗”,肖慶軍不愿再給別人打工,想自己開公司做投資理財平臺。
2016年底,肖慶軍邀請幾名“發小”入股一起開公司,“咱們做平臺,發展代理商,讓代理商們去找客戶,到時候只收取手續費就夠伙計們吃香的喝辣的了!”看到肖慶軍每次回老家出手闊綽,雖然對這種經營模式存有疑慮,幾人還是決定跟著肖慶軍干。
2017年1月,幾人分別出資5萬元至30萬元不等,在河南鄭州注冊成立了大印公司,設立銷售部、售后部、人事部、財務部等部門,招募員工若干。肖慶軍拉來同行甘祥賀任總經理、執行總監,負責公司的管理和運營。肖慶軍持股60%,負責公司總體運作,張強任法人,吳亮為財務部經理,王亞為售后部經理。幾個人通過“匯通掌上寶”微交易平臺,偽造虛擬產品走勢圖,以大印公司為掩護公司化運作。他們招募趙慶為銷售部經理,負責發展會員單位及代理商的業務活動,下設六個電銷組,一個網銷組,每組有組長和七八名業務員,在全國范圍內大肆發展會員單位和代理商。
業務員經過短暫話術培訓后即上崗,通過論壇、QQ群、微信、微博或打電話等方式尋找有意向的加盟商,發展成為“匯通掌上寶”微盤的會員單位、公司代理和個人代理。每種代理條件和利益分成不同。大印公司作為平臺運營商,有最高權限;會員單位可以發展代理商,權限高于代理商,代理商再去發展客戶即投資人。
從5月25日正式運行到6月底,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這個從老板到員工均為90后的小公司,在全國發展會員單位48個,代理商1000余個,詐騙3000多人。
騙錢有“套路”
“匯通掌上寶”的交易品種包括銅飾品、金飾品、尿素,這些產品分別和美銅、倫敦金、美原油的走勢圖對應,但這些產品都是虛擬的,根本不存在。客戶在微盤注冊、入金之后,買產品的漲跌,每個交易品種有相應的價格,交易會產生手續費。
代理商偽造身份,騙取被害人信任,誘導被害人向微交易平臺投錢。無論哪一級代理商發展的客戶,只要客戶在微盤入金,資金即進入肖慶軍等人控制的賬戶,客戶賬面顯示的金額只是數字,想要提現需經肖慶軍審核同意。客戶每交易一次會產生高額手續費,大印公司和代理商、業務員配合,引導客戶頻繁交易、多次下單。另外,通過建立喊單群、冒充理財分析師反向引導等方式,誘導客戶不斷加大投資。
河北人張榮發成立的嘉誠公司是“匯通掌上寶”的一個會員單位。張榮發以嘉誠公司為掩護,在全國范圍內發展代理商300余個。蘇航就是他發展的下級代理商之一。
蘇航伙同他人結成詐騙團伙,以代理商身份運營“匯通掌上寶”。他們從網上購買公民手機電話號碼、作案用電話卡和高級別QQ號,租賃江蘇省宿遷市某地房屋作為詐騙場所。團伙成員自稱江蘇某財經大學畢業生“張雨晴”,現任理財分析師助理,通過微信搜索手機號碼添加聊天好友,作為詐騙對象。基本套路是:以談感情為鋪墊,適時以零門檻、高回報、隨時取現,有專業理財師指導、發送虛假盈利截圖等多種方式,誘導被害人注冊“匯通掌上寶”平臺賬號并充值入金。蘇航冒充分析師,劉志杰發布虛假行情走勢信息,吸引客戶跟隨買入。在這個過程中,“張雨晴”會以情感逼單、盈利逼單等各種方式,慫恿客戶加大入金量,最大限度造成客戶損失,用高額手續費及虧損的方式,騙取他人錢款。僅詐騙被害人彭某一單,涉案金額就達30余萬元。
運營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匯通掌上寶”微盤總入金1039萬余元,產生手續費800多萬元,其中大印公司非法獲利150萬元。
神秘的“牛哥”
代理商之所以愿意代理“匯通掌上寶”,之所以能夠穩賺不賠,就是因為肖慶軍等人手中掌握著“匯通掌上寶”的后臺風控。這貌似“高大上”的網絡理財平臺背后,有一雙隱形的“黑手”讓投資者的資金在這里“消失”,這就是微盤的風控功能——控制客戶輸贏和資金出入。這個功能是肖慶軍從網上找“牛哥”專門做的。
韓齊斌、肖慶軍的公司使用的平臺均是從“牛哥”手里購買的。“牛哥”是誰,還有多少這樣的非法微盤出自“牛哥”之手?因此,鎖定“牛哥”,就成了辦案的關鍵。
通過網絡聊天及資金交易記錄,結合有關人員供述,偵查人員將“牛哥”的位置鎖定在廣東深圳。2017年6月28日,“牛哥”及其“牛匠科技”公司員工被抓獲。“牛哥”名叫李宗波,28歲,江西人,2013年在深圳成立“牛匠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微交易平臺的開發和銷售。李宗波根據購買方要求,修改交易平臺控贏、控制提現等功能,設置交易品種,接入第三方支付接口,量身打造后提供給購買方用于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并提供服務器,負責平臺日常運行維護。
通過對李宗波等人的電腦勘驗,發現有20個詐騙平臺正在運行。除了為韓齊斌等人提供“通匯服務中心”微交易平臺,為肖慶軍等人提供“匯通學堂”“匯通掌上寶”等微交易平臺,李宗波和牛匠科技開發、維護的平臺還有李濤等人的“華鑫匯通”“TT掌上寶”微交易平臺,趙有才等人的“中聯在線”微交易平臺,胡雙喜等人的“51零錢”微交易平臺,高光的“中鑫云財富”。
偵查人員通過深度數據分析,快速掌握了各詐騙團伙的脈絡。6月30日,搗毀河南鄭州“匯通掌上寶”交易平臺,逮捕大印公司人員25名;7月10日,打掉江西贛州趙有才團伙;7月13日,打掉廣東深圳胡雙喜團伙;7月18日,抓獲蘇航團伙成員;7月26日,張榮發團伙成員落網;8月10日,打掉浙江杭州高光團伙。至此,分布在江蘇、河南、河北、浙江等省的多個詐騙團伙被成功打掉。
多行不義罪難逃
2017年9月28日,該案被移送到山東省滕州市檢察院審查起訴。辦案檢察人員提前介入,就案件偵查與證據事實方面向公安機關提出意見建議,引導偵查人員完善證據,確保不枉不縱、準確打擊。
檢察人員對案情進行認真梳理后發現,多起微盤理財平臺詐騙案組織龐大,從平臺制造商、平臺運營商、會員單位到代理商,呈金字塔式分布排列,并且每一級都有各自發展的業務員,分布各地。其中,組織最為龐大的是“匯通掌上寶”理財平臺的肖慶軍團伙。
犯罪團伙運作過程中,員工多是冒充年輕貌美富有的女性,或者高大帥氣多金的男性,通過異性交流、談感情等方式騙取對方信任。通常客戶先期入金后會有小額賺錢,且提現容易,以激起人的投資欲望,待客戶高額投資后利用后臺風控阻止客戶提現。這些團伙多招聘30歲以下、低學歷、無業人員從事詐騙活動,利用這些人想掙快錢的心理,在高額提成刺激下瘋狂發展客戶。短短幾個月時間,6個平臺合計詐騙金額近2000萬元,被害人4000余名。李宗波等人開發維護以上平臺,非法獲利89萬元。
為防止被警方盯住,被告人通常一兩個月更換一個平臺,先后運營多個微盤。肖慶軍團伙之所以先發展會員單位、代理商,再通過會員單位、代理商發展客戶入金投資,目的就是轉移風險;選擇通過頻繁交易產生大額手續費的方式侵吞客戶錢款,也是為了增加隱蔽性。但機關算盡,這伙人最終難逃法網。
截至發稿,本案尚未開庭。(文章內人名均為化名)
案后說法
山東省滕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靳文婧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手機微信、QQ、App軟件等成為大眾溝通交流的工具,然而,這也成了犯罪分子實施詐騙的新平臺。
本案中的被告人大部分是90后,他們了解網絡,在得知經營微盤有暴利后,成立公司組成詐騙集團,互相分工配合,形成了嚴密的組織結構。每個成員都知道微盤是騙人的,客戶根本不可能盈利,但面對金錢的誘惑,他們放棄了做人的良知。
本案告訴我們,被害人急于求成的心理,是犯罪分子不斷詐騙成功的“法寶”。金錢不可能從天而降,不管在哪行干哪業,都必須秉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務實精神,不被花言巧語所迷亂,不被意外之財所誘惑。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上當受騙。 (通訊員 劉良蒙 姚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