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8-07-19 07:12:07
近日青島氣溫走高,兒童意外傷害事件頻發。昨天,記者從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重癥醫學中心副主任,急診負責人徐迎軍處獲悉,昨天一名1歲3個月的女童在自家塑料泳池內不幸溺水窒息,被送來醫院時為時已晚,雖然醫生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全力搶救,但最終仍未能挽回這條生命。
案例
不幸:塑料泳池內女童溺水窒息
談起孩子溺水的原因,徐迎軍的語氣沉重,據家屬事后講述,他們家住在周邊區市,因為最近天氣比較熱,他們在1米多深的塑料泳池內灌了水,讓1歲3個月的女兒戴著游泳圈在泳池里邊洗澡邊乘涼。
孩子的家長痛徹心扉地自責,她就轉身離開了幾分鐘的時間,回來看孩子時發現孩子已經溺水昏迷了。她趕緊把孩子抱出來,并給孩子控水急救,第一時間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但在救護車送孩子前往市婦女兒童醫院的路上,孩子已經停止了心跳和呼吸。
前天下午1時40分左右,120救護車將溺水的女孩送到了市婦女兒童醫院急診科,此時孩子因為長時間窒息,渾身青紫,已經做了氣管插管,隨后用呼吸機維持呼吸。孩子的心跳已經停了,急救人員連續采用專業手法為孩子做心肺復蘇,搶救過程中,孩子的心跳一度恢復,但最終沒能穩定住,醫護人員全力搶救1個小時后,孩子最終不幸去世。
“嬰兒那種套在脖子上的游泳圈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安全,家長在給嬰幼兒洗澡時,一定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更不能讓孩子一個人留在澡盆或者塑料泳池中?!毙煊娬f,嬰兒游泳的時間不應超過15分鐘,家長應托起孩子臀部、腋下,幫助其減輕頸部負重。
說法
急救應該是每個島城家長的必修課
“如果發現孩子溺水后,有專業人士第一時間給孩子心肺復蘇,或許孩子還有救?!毙煊娬f,兒童溺水2分鐘后便會失去意識,4至6分鐘后,身體便會遭受不可逆轉的傷害。
所以溺水急救需抓住4分鐘的黃金時間,越早施救越好,但即使溺水超過10分鐘,家長也應堅持心肺復蘇到醫護人員到達,因為溺水往往呼吸先停,心跳仍有,末梢血管收縮會保證心腦供血,持續心肺復蘇孩子還有生還的可能。
但可惜現在很多家長沒有接受過心肺復蘇的培訓,在意外發生時也不敢第一時間為孩子進行心外按壓和人工呼吸,錯過了搶救的黃金時間。
徐迎軍說,從6月下旬到現在,這已經是他接診的第三個發生意外傷害后,沒能在第一時間接受心肺復蘇的小患兒。第一個孩子只有10個月,因為在家吃飯時被饅頭噎住,家長不會科學的急救方法,導致長時間窒息;第二個孩子只有1歲5個月,是因為誤服毒鼠強導致心跳停止。
如果這些孩子能在第一時間接受心肺復蘇急救,后果很可能會完全不同。徐迎軍呼吁,心肺復蘇是一項關鍵時刻能夠救命的重要急救技能,而據統計,我國真正掌握該技能的人群不足1%,政府部門應該組織開展全民學習心肺復蘇,推廣這項急救技能。
為了保障孩子們的安全,島城的家長們都應該把急救當成是一門“必修課”,參加由醫院、青島市急救中心和青島市紅十字會組織的專業急救技能培訓,為孩子和其他家人的安全多加一道保障。
進入暑期后兒童意外傷害頻發
《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中指出,2010年到2015年期間,傷害是導致我國0到19歲青少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到50%。中國每年約有5000萬兒童發生意外傷害,7.1萬兒童死于傷害,其中溺水、道路交通傷害和跌倒/墜落是前3位傷害死因,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升。進入暑假以來,市婦女兒童醫院已經接診了許多因各種意外傷害來救治的孩子,徐迎軍說,好奇和愛玩都是孩子們的天性,暑期時間長,學生外出旅游、自由活動時間較多,一旦家長監管難以到位,加上學生安全意識相對薄弱,自我保護能力差,就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今年已經接診的意外傷害事件最多的是誤服有毒有害物質導致兒童中毒,比如誤服農藥、蚊香液等等;其次是孩子誤吞或者誤吸導致口鼻腔異物。此外還包括兒童從高處墜落導致顱腦或者軀體損傷,兒童遭遇交通意外受傷,以及孩子溺水受傷等等。近日,還出現了孩子下海游泳時被海蜇蟄傷的意外,幸好家長處置科學,孩子中毒情況不嚴重,經過處置已無大礙。
遇到這些意外傷害你該這么急救
意外溺水怎么辦?
夏季是孩子們游泳的季節,意外溺水是暑假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
因此需要給家長提個醒5歲以下兒童家長或看護人應該做到:
(1)絕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浴缸、浴盆里,或者待在開放的水池、河流、海邊。家長與兒童的距離要伸手可及,專心看管,不能分心,不要聊天、打電話、做家務。在乘船、嬉水、學習游泳時,家長應為兒童準備合格的漂浮設備,如救生衣、浮板等。
(2)游泳場館、水上娛樂設施、溫泉等的排水口吸附致命的案例近來經常報道,現在成了兒童溺水的新問題。因此,家長在帶孩子到上述場所時,首先要詢問或者觀察排水口的位置,然后帶孩子盡量遠離排水口,并保護好孩子。
對于溺水的兒童來說,最初和最關鍵的治療是立即給予通氣。缺氧超過4分鐘對孩子的大腦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再久甚至死亡。
具體緊急救治的方法是:
(1)以最快的速度清除溺水兒童口鼻中的泥沙雜草(如果存在的話),保持呼吸道通暢。
(2)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AHA)最新推薦的復蘇指南,不需進行倒水動作因為溺水兒童氣道進水量往往很少(循環可以很快吸收)或者氣道根本沒有進水(因為喉頭痙攣)。
(3)檢查呼吸,所用時間不超過10秒。如無呼吸,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同時緊急召120。
跌落傷該怎么辦?
孩子從高處墜落跌傷,家長們應該如何預防呢?
(1)任何時候,都要避免單獨把10歲以下的孩子留在家里。
(2)可在有陽臺、門窗、樓梯處加裝防護設施,在家養成關窗即鎖的習慣。
(3)小兒戶外活動如玩滑梯、木馬、秋千,家長要在旁邊看護。
如果出現了意外我們如何緊急處理呢?
(1)孩子從高處摔下來,身上、頭上磕青了,或是起了大包,先不要急著給嬰兒揉,因為越揉淤血越厲害。
(2)如果是頭朝下摔下來,需要記住孩子受傷的部位,切勿抱起并搖晃孩子,避免二次損傷;同時注意觀察嬰兒有沒有臉色發白、眼神發直、愛睡覺、嘔吐等現象。有沒有骨頭斷裂不能行走或者肢體彎曲,為防止脊椎骨斷了,要先固定好軀干脊柱,將身體放平,迅速用木板抬到醫院進行治療。
孩子燙傷該怎么辦?
夏季里,孩子們在家著裝少,特別容易被燙傷。近來,我院急診外科接診的燙傷患者也逐漸增多起來。原因有小孩子使用熱水壺不恰當被燙傷,也有大人裝了熱水之后沒有蓋緊,孩子碰倒打翻后被燙傷等等。
因此,廚房“重地”,不要讓孩子獨自闖入;盛放熱湯熱菜的器皿應放在遠離孩子可以接觸的地方;熱水壺要妥善安置;如果使用電磁爐,切忌讓孩子靠近和碰到。
那么如遇到緊急情況如何處理呢?
(1)迅速脫離火場,如果身上有火苗,讓孩子在地板上翻滾或者用毯子撲滅火苗,避免奔跑。
(2)小面積輕度燒燙傷,沒起水泡時,立即用冷水沖或浸泡,時間在15-30分鐘,可用濕冷的毛巾輕輕外敷,每隔1-2分鐘更換毛巾,或者毛巾包冰塊,切勿弄破水泡揉搓。但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或浸泡在冷水中,以達到皮膚快速降溫的目的。
(3)有衣物粘連不可扯拉,可用剪刀剪去傷口周圍的衣物,及時以降溫。
(4)不要在燙傷的皮膚上涂抹醬油、黃醬、牙膏等東西。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燒傷面積大或年齡較小的孩子,則不要浸泡太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造成休克,而延誤治療時機。但當孩子意識不清或叫不醒時,就該停止浸泡趕快送醫院。
交通意外怎么辦?
兒童不懂得遵守交通規則,在馬路上亂穿,或者在馬路上踢球、騎車、滑輪滑,稍不注意很容易出現交通意外。
這里給家長們提個醒:
(1)在坐私家車的時候,嬰幼兒要使用臉向后的兒童安全座椅;2歲以上或他們的體重、身高已達到標準,就可以選擇臉向前的座椅。一般來說,13歲以下的兒童均應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兒童最安全的位置應該是后排的中間位置,因為這里離每個撞擊點都有一定緩沖空間。不要坐在副駕駛位或把臉向后的兒童安全座椅放在車的前座,因為那里有氣囊,氣囊對幼兒是不安全的。孩子坐后排椅要有家人看護,不可將肢體伸出窗外,避免意外發生。當兒童乘車時,不要隨意開啟車窗鎖,或盡量不要讓孩子坐在靠窗位置。
(2)如果發生車禍,要記住孩子受傷的部位,切勿抱起并搖晃孩子,避免二次損傷;要注意觀察嬰兒有沒有臉色發白、眼神發直、愛睡覺、嘔吐等現象。如果出現這些現象,可能是腦震蕩,要立刻把寶寶送到醫院治療。
如果寶寶被撞后,胳膊不能動,或者不能走路了,很可能出現了骨折。最容易發生的一般是骨彎曲,而不是骨頭斷裂。這時,要切記不要去揉或捏,試圖把變形或彎曲的肢體弄直,這樣只能加重骨折。而應用硬板固定,用布條纏繞束緊,防止出現再次移位。
如果懷疑嬰兒的脊椎損傷,要先固定頭部,把身體背部成整體板狀翻身、放平,防止出現脊椎或斷裂的碎片移位對脊髓造成二次損傷,并迅速用木板固定抬到醫院進行治療。
(青島早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