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15 09:22:06
區域資本“高地”的逆襲路:煙臺企業從作坊成長為龍頭上市公司 共融資1200多億
每經記者彭斐 山東煙臺報道 每經編輯 胥帥
當前,中國經濟要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已是當務之急。就在今年1月份,國務院批復山東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作為新舊動能轉換“三核”之一,山東省煙臺市不光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上市公司基礎,同時,在引導各類基金集聚發展等方面也在著力推進相關工作。在培育和推進企業上市上,煙臺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走訪,以期解碼煙臺經驗……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中國上市公司董秘俱樂部(煙臺)閉門研討會將于6月22日在煙臺市舉辦。屆時,30余家上市公司董秘、權威區域經濟學者及當地政府人士將共同探究資本市場與山東新舊動能轉換。
煙臺作為山東半島東部的一個地級市,近年來借力資本市場,異軍突起。
截至今年5月底,煙臺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7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38家,境外上市公司9家,總量位居山東省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煙臺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格外亮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各家公司財報發現,2017年,煙臺38家境內上市公司中36家實現盈利,累計實現凈利潤227.94億元,同比增長72.93%。
其中,作為化工行業龍頭企業,萬華化學2017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1.35億元,占據煙臺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半壁江山。
同時,這也映襯出“煙臺板塊”的一大特色:民營經濟發達,企業質地優良,在行業龍頭企業之外,還擁有眾多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甚至“單項冠軍”。
對于原因,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很多煙臺企業小而精,中小板、創業板的開市,為中小企業居多的煙臺板塊提供了平臺,我們也把握住了機遇。”
借助中小板和創業板逆襲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煙臺在山東區域經濟版圖上一直占據著重要位置。不過,在資本市場的版圖上,煙臺的發展卻是逆襲。
煙臺第一家上市公司是煙臺華聯,公司于1996年上市。2004年,煙臺有8家上市公司,落后于濟南(15家)、淄博(10家)、青島(9家),在山東全省排第四位。
這樣的一個排名,與當時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大思路有著很大的關系。當時的中國資本市場只有主板市場,能夠在主板上市的企業,主要是規模較大的國有企業。
作為山東沿海經濟強市的煙臺在這方面難言優勢。煙臺一位政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煙臺的突出特色是擁有大批優異的中小企業集群,這些中小企業多屬創新型企業。
不過2004年,中國資本市場發生重大轉變,深圳中小板的推出,讓煙臺企業開始有了登上資本舞臺的機會。
“中小板、創業板的開設,對整個山東、尤其是煙臺都有很大幫助,給煙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平臺。”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煙臺也在資本市場實現了歷史性超越。煙臺金融辦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底,煙臺境內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7家,就境內上市公司數量而言,當時已經位居全省第一并保持至今。
并購擴張成重要“推手”
截至2018年5月底,煙臺已經有境內外上市公司47家。
“企業上市僅是開端,更重要的是,我們鼓勵和支持企業借助資本市場擴大融資規模、開展并購重組,引導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稱。
在煙臺公眾公司協會一位負責人看來,煙臺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多是圍繞主營業務來進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煙臺的47家上市公司中,既有萬華化學等傳統企業,也有東誠藥業等新興產業企業。
在一位券商策略人士看來,對于務實的企業而言,上市后如何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顯然更為重要,其中,再融資就是一個重要途徑。
據煙臺金融辦統計,截至2018年5月底,全市上市公司累計實現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274.88億元,其中,2016、2017年連續突破200億元大關。
在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看來:“除了擴大融資規模,我們還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并購重組,加強資源整合,優化產業布局,不斷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據統計,2010年以來,全市上市公司共發起并購重組事項83起,涉及交易金額424.08億元,目前已完成69起,交易金額375.77億元。
“煙臺上市公司在并購重組方面比較活躍,在規范運營的前提下,我們也希望這種市場行為越做越活。”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煙臺企業到外地收購優質標的,也是做大做強的一種途徑。
以萬華化學為例,這家煙臺龍頭企業志在全球。
5月10日,萬華化學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公司擬作價約522.12億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對控股股東萬華化工實施吸收合并。
上述擬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中,最主要的是中東歐最大的MDI制造商BC公司,上述交易完成后,萬華化學躍居為全球第一大MDI生產商。
全產業鏈化解“中年危機”
在經歷初創期快速增長之后,企業也會遭遇“中年危機”。在一位券商人士看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受限于各種基礎條件,多多少少都會遇到瓶頸,就像人到了中年。
以泰和新材為例,公司氨綸、間位芳綸等多個產品產能躍居行業前列。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泰和新材2015年至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98億元、15.81億元、15.55億元,增長幅度不大。
在提到“中年危機”時,集中了8家上市公司的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樣總結:產業結構總體偏重,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兩大主導產業總體上還屬于傳統產業的范疇,占全區比重70%以上。
一位當地上市公司高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這幾年,煙臺在企業上市步伐上有所放慢,后備資源也不是太充足,因為煙臺產業結構偏傳統,各個產業之間缺少互補、聯動。”
對于上述問題,煙臺市方面已有考慮。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稱:“去年,市政府提出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目標,加快推動由制造向智造、由大市向強市邁進。我們正進一步加大后備資源培育力度,圍繞制造業強市發展戰略,重點支持發展潛力大、產業帶動力強、有利于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企業掛牌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2005年前后土地指標就開始緊張的煙臺開發區,正以一個上市公司打造一個產業園的目標。目前,區里的上市公司,萬華化學、萬潤股份、正海磁材等都有自己的產業園。
“對這些上市企業,每個企業規劃建設一個產業園,保證募投項目在區內做大做強,未來都會是十億級甚至百億級的企業。”煙臺開發區金融辦負責人姜海濱說。
“通過一家上市公司,帶動整個產業鏈,打造產業鏈龍頭。”上述煙臺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稱。不過,在多位上市企業人士看來,這還需要政府的進一步規劃和支持。
(煙臺開發區工委宣傳部王聰對本文亦有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