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18-06-04 15:28:06
共享汽車逐漸走進市民生活。
“未來世界,即便你一無所有,但卻可擁有整個世界。”這句話看似矛盾,卻正說明了共享時代帶來的無限可能。共享重要的不是所有權,而是我們可享用的資源有哪些。在青島,市民對“共享經濟”不再陌生,從打頭陣的共享單車之后,共享汽車、充電寶、共享停車、共享辦公室等項目紛至沓來。在未來,共享經濟將不局限于“產品”,共享的更多的是空間、資源、文化、信息等“智慧共享”。對青島來說,共享經濟最后的落腳點可能是“共享城市”,它將會對城市中的生活工作方式、經濟社會組織、城市形態結構乃至空間治理模式等方面帶來影響。
“共享經濟”給市民帶來便捷
2017年,是共享經濟在島城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一年。
去年,摩拜共享單車數據顯示,每天,青島出行者當中,低于3公里的中短途出行占18%。最早,在嶗山多個區域,出現了另一種共享形式——共享汽車,當時街頭常能看到各類噴繪著鮮艷LOGO的共享汽車。如今,青島市場上有大道用車、小靈狗出行、特來電等多家品牌,白熱化競爭階段消退,大家看待共享汽車更理性。
有了共享單車打頭陣后,共享汽車、充電寶、共享停車等項目紛至沓來,市場熱火朝天。這些項目,有的確實方便了生活,將閑散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多方受益。
“共享經濟”也在慢慢滲透到島城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在嶗山海爾路某寫字樓上班的魏先生為例,由于公司停車位緊張,每天開車上班的他會將車停在附近小區的共享停車位中;進入辦公樓,一樓大廳就擺放著“共享圖書”柜,只需要掃碼就能拿走自己最近想讀的《經濟學原理》;上午出門拜訪客戶,一旦途中遇到手機沒電,可以去附近便利店使用“共享充電寶”;到了周末,還可以掃幾輛共享單車和家人一起沿著海岸線騎行……
島城共享經濟的普及帶來了更多的改變和形態。29歲的張源創業第二年,工作室初具規模,張源與創業伙伴決定,拋棄原來租賃的地下室,另謀一處辦公場所。他選擇了每月租金1100元的“共享辦公室”,這類辦公場地配套齊全,除了自己的工位,可以自由使用樓中的水吧、咖啡機、健身房、休息室,更重要的是,辦公氛圍也不錯。這種“共享辦公室”模式早已經在島城各大孵化器、寫字樓盛行。
而這兩年,島城的共享產品也逐步豐富起來。前段時間,山大齊魯醫院(青島)剛入駐了多輛共享輪椅。據悉,共享輪椅租借方便,患者或家屬只需打開手機,通過微信掃一掃共享輪椅上的二維碼,按照步驟操作即可,租借輪椅2小時內免費。共享輪椅入駐當天,即有患者掃碼使用,享受便利。
此外,為了方便手機充電,市交運集團在已有手機加油站的基礎上,在青島長途站首次投入16臺共享充電寶,旅客掃碼解鎖后可將充電寶帶走使用,前5分鐘免費,隨后每小時收費1元,每天封頂10元,同時充電寶內帶三合一接口,支持市面上的所有手機以及平板電腦。
可以看出,我市的“共享產品”確實給市民帶來不少便捷,市場也暫未出現其他城市受爭議的共享馬扎等產品。
從“共享經濟”到“共享城市”
島城是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負責人表示,智慧城市的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而在這過程中,會有技術、信息、資源,甚至是文化的共享出現。”該負責人說,在智慧城市建設當中,后臺技術和信息的“共享”,以及建成后所呈現出的“共享”無處不在。
如果從共享經濟角度分析,未來的青島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流動共享,每個人都可以自下而上地表達需求,每個企業,不管大小,都可以做出符合人們需求的產品。”青島市社科院專家認為,“共享城市”是未來共享經濟在一座城市的體現。在市社科院一幅“共享街道”的構想圖上,公交車站、醫療終端、新能源車,甚至每天照亮人們回家路的路燈,遍布街區的每一項公共服務設施都是一個可共享的智能終端。智能路燈上安裝有溫度、濕度、PM2.5智能檢測儀,幫助人們隨時監測環境氣候,決定出行方式。路燈上的攝像頭能監控周邊區域的安全情況,還有電子屏幕可投放視頻和廣告。
另外,專家還講述了一個“共享社區”的有趣設想:進入某個社區后,在廣場上有共享點歌機,讓想跳廣場舞的居民不用再把錄音機從家里扛到廣場,而且點歌機還能自動識別人們經常播放的“熱歌榜”,為居民播放熱門廣場舞曲。配合中老年人活動,廣場上還安裝了共享壓力感應器和醫療終端,老年人可隨時從醫療終端上獲得醫療咨詢和救助服務。
“由此可見,共享給青島最大的啟發是城市開發模式的進化。”專家說,城市在不斷地更新迭代,背后是技術的革新,但最終技術的進步還是為了不斷地滿足人的需求。
“過去城市的開發經歷了兩種模式,一種是行政主導的增量開發,一種是以資本主導的增量開發。”基于共享理念,專家提出了城市開發的第三種模式,即基于信息主導存量的開發。“信息會成為開發的主導元素,串聯起人們的休閑娛樂、社交參與、便利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而共享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街道,將會在三級開發的模式下出現,也許就是三五年之后。”
典型“共享經濟”需重新定義
“互聯網環境下的共享經濟應該是企業(管理平臺)將供給者和需求者進行配對,資源與需求找到更好的對接。”青島大學經濟營銷系主任崔訊說。對于新出現的共享經濟新業態,他持包容態度,建議在共享經濟發展之初,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崔訊認為,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會經過野蠻生長的階段,然后才會成熟起來。是否對社會管理帶來混亂,是政府是否出手的判斷依據。以共享單車為例,如果其投放無序,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增添了某地過于突出的管理難題,那政府就該管。
市社科院有關專家認為,未來,可以共享的“產品”可以分成幾類:生產資料,包括共享工廠、共享辦公室。還有生活資料,包括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居住,還有人力資源的共享。到最后一定是城市的共享,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間,給大家更多的交往。從這個角度來講,越來越開放的共享,一定會是發展主流。(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薛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