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8-05-21 09:15:05
永濟橋
本報5月20日訊 平陰縣東阿古鎮有一座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非常有名的石橋——永濟橋,橋上16根方形石望柱上雕有7對石獅和1對石猴,為明代石雕精品。由于歷經歲月風霜,年久失修,橋體損毀嚴重,存在安全隱患。近日,東阿鎮在平陰縣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啟動了投資249萬元、為期8個月的永濟橋修繕保護工程,將于今年年底修繕完成。屆時,古老的永濟橋將恢復歷史風貌,供人們游覽觀光。
永濟橋將進行全面檢修加固
記者獲悉,永濟橋修繕保護工程將對橋面、引橋石板路面、欄板、望柱、石墻護欄、橋身金剛墻、雁翅墻、券洞、券腳等部位進行全面檢修加固。
永濟橋原名狼溪橋,建于明萬歷年間(1614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橋為東西向,橋長55米,寬6.25米,整座橋雄偉壯麗,遠遠望去,好似橫臥在浪溪河上的彩虹。橋由楔形青石砌成一大券拱,在拱額的中心,南面和北面分別雕有大型龍頭。北面龍頭嘴巴已殘,南面龍頭則相對完整。據當地人講,這兩個龍頭有“鎮水”的作用。橋面十分平坦,用大塊青石板鋪成,現在,橋面青石板已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照人。大橋橋面的兩側各有對稱的石欄板15塊,石欄板上用淺浮雕手法雕刻精美的各種花卉圖案和幾何圖案。每塊石欄板下留有一對流水孔,這樣可使橋上的積水迅速流出,如遇洪水漫過橋面,這些流水孔可緩解洪水對石橋的沖擊。
橋上石獅是明代石雕的精品
永濟橋橋面兩側石欄板與石欄板之間有16根方形石望柱,柱頭上雕有7對石獅和1對石猴。石獅神態各異,有立有坐,有威武的雄獅,也有慈愛的雌獅,有的活潑可愛,有的莊重威嚴,充分體現了當時的雕刻水平。令人遺憾的是,經過歲月的洗禮和一些人為的破壞,如今橋上的很多石獅都已殘破。從東往西數第五對石柱頭上雕刻著的一對石猴是很特殊的,南側柱頭的石猴為坐姿公猴,北側柱頭的石猴則為單腿跪姿母猴。可惜的是,石猴的頭和四指已殘缺。這些獅、猴雕刻工藝精細、形象逼真,是明代石雕中的精品。
永濟橋是濟南市現存最大跨度的古石拱橋,是山東省藝術價值最高的古石橋之一。石橋的雕刻藝術體現了明朝大氣、精致和細微的藝術特色,是將橋梁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完美結合的典型,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永濟橋1980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院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標題:修繕8個月 年底前完工 永濟橋將重現昔日風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