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線濟南
2017-11-30 17:59:11
濟南網·無線濟南11月30日訊(記者 徐舟)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開啟了濟南的商埠時代。那時的商埠區商賈云集,熱鬧繁華。113年后的今天,濟南商埠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近日,濟南網·無線濟南記者走進濟南老商埠一期項目,感悟百年歷史,體味現代泉城。
4號建筑
在中山公園東側,記者見到了濟南老商埠一期項目。它占地29畝,總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共有15棟建筑。這里的建筑以三層為主,兼有二層、四層建筑,風格高低搭配、錯落有致,很有商埠風采。
5號建筑
說起老商埠里的這十五棟建筑,個個可都有來頭。這些建筑有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7號建筑
7號建筑為德式的尖頂建筑,經專家考證原為寶隆洋行濟南分行經理住宅,在沒修復前,建筑已松散破舊。為了保持原貌,修建加固時,工作人員將瓦片一個個編號后,再一層層貼回。據介紹,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老建筑風格,單是對7號建筑的外立面墻就進行了多次處理,以體現其歷史斑駁感。
6號建筑
6號建筑原為勝利旅館,之前已經倒塌,相關部門在調取大量文獻資料后,在建筑倒塌原址進行了原樣復原,包括門窗的式樣及室內的樓梯設置,都是按照原建筑進行1:1的還原。
10號建筑
10號建筑的設計,借鑒了原懿范女子中學修女樓的立面形式。
2號建筑
2號建筑是張采丞故居,1907年由德國人設計建造,為中西合璧風格。記者看到,小瓦花脊的屋頂上開著西式老虎窗,很有韻味。
修復前小樓損毀嚴重,為將小樓修復,施工方在土方開挖時進行了區域加固,對其建筑主體及室外小院的下土方并未挖掘,還保留了故居中原有的兩棵百年老槐樹。為了保持老建筑風格,修繕故居的建材都是從曲阜的舊民居上拆下來的。
張采丞是濟南近現代著名的民族企業家,1868年出生于山東壽光,清光緒十年,在其17歲時繼承父業,32歲時舉家遷至濟南。他租借商埠地區大片土地,相繼建廠,數年后成為濟南工商界的翹楚,1925年被推舉為商埠商會會長,1934年病逝于濟南。
老爺車撞墻雕塑
你知道嗎?濟南的第一輛老爺車就是張采丞的。富有開放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張采丞在商埠經營的如魚得水,后來便重點發展機器制造業,擴大鐵廠規模,雇傭工人達400多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張采丞接觸到了汽車,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在沒有專業制造工具的艱苦條件下,仍然堅持仿造出了濟南第一輛汽車,因在回家的路上太過興奮,轉彎時不慎撞到了院子的墻上。
15號建筑
15號建筑比鄰中山公園,建筑山墻參照了濟南天主教方濟各會仁慈堂的墻面。以三開間的山墻面作為主立面,山墻上端五階跌落的馬頭墻是中國傳統建筑做法。再加上石墻基、灰磚清水墻體,老濟南的風貌一覽無遺。
3號建筑
3號建筑原為“軍代處”,原址在經三路南側,即現9號建筑所在地。院落形成了一個U型,建筑風格很具有商埠時期建筑特點,現在這棟建筑按照原樣1:1的比例遷到了緯三路的西側。
1號建筑
漫步濟南老商埠周邊,記者還看到了很多四角方位“斜面倒角”的建筑形式,在老商埠的1號、4號、14號、15號建筑上,同樣運用了這樣的形式。
11號建筑
13號建筑
附近商店的程阿姨告訴無線濟南記者,該區域沒改造之前,基本上和現在經四路以南區域是差不多的,以一二層的民房為主,靠近馬路的房子則有許多的商家,各種商家在此,為附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號建筑
但程阿姨也表示,以前這里的面貌比較破舊,與現在是沒發比的。濟南老商埠一期開業之后,程阿姨這里的買賣也好了很多,“人流量比之前大了不少,尤其是周末節假日的時候”,這是程阿姨得到的真真切切在的實惠。
14號建筑
程阿姨介紹,以后他們這也會拆遷改造,“你看我們這,都是些老房子了,又小又不好住,趕緊也修整修整吧?!背贪⒁虧M心的憧憬的說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