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7-11-23 14:12:11
記者從11月16日至17日在煙臺舉辦的東北亞地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論壇上獲悉,2016年,煙臺海洋生產總值1730億元,占全市GDP的25%。海洋經濟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已成為助力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煙臺市力爭到2021年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300億元。
2016年,煙臺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由5年前的15:45:40調整優化為10:48:41。全市現有各類海洋科技創新平臺81個,涉海科研院所和高校9家,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5個,省級以上產業聯盟3個,海洋科技工程技術人員5000多人,海洋領域科技成果1000余項。涉海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或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21家。
5年來,煙臺市共承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項目67個,其中,財政投入4.6億元,引導社會投入近50億元,落實創新涉海發明專利205項,成果轉化40項,帶動全市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預計2017年全市海洋高端裝備和海洋生物產業實現產值可達700億元,占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的1/5。
煙臺目前已成為是全國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氣平臺建造基地。中集集團、杰瑞石油、中柏京魯等重點企業的海工裝備產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5年來,國內交付半潛鉆井平臺總量的80%出自煙臺,海工裝備核心產品國產化率從10%提升到60%;中集“藍鯨1號”承擔國之重任,實現了我國可燃冰開采領域零突破,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代表著全球海洋工程領域的最高水平。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海洋藥物和功能食品為主的海洋生物產業鏈。在產業鏈的源頭,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打造現代化高效健康養殖模式。14個國家級水產新品種3個出自煙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3處,致力打造全國“水產種業硅谷”。
下一步,煙臺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業和海水利用業三大新興產業,力爭到2021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3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30%以上,海洋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對海洋強省乃至海洋強國建設的示范帶動作用明顯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