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7-09-25 20:30:09
魯網9月25日訊(記者 王琦崴 李朋)9月25日上午,“不忘初心 同心圓夢——2017感受冀魯豫邊區革命精神全國網絡媒體菏澤行”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中央、省級各類媒體以及菏澤當地的媒體共40余人組成的采訪團,正式踏上了為期三日的菏澤市“紅色古今之旅”。第一天,采訪團先后走訪了牡丹區的天華電商產業園、天榮家居小鎮、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魯西南“小莫斯科”之稱的大黃集鎮安陵,定陶區的定陶烈士陵園和中遠蔬菜合作社,體味著兩代共產黨人在菏澤這片紅色大地上的拼搏歷程和輝煌戰績。
天華電商產業園:“菏澤館”內看特色中國
在長城路、西安路交匯處,采訪團看到了一座占地2.6平方米公里的電子商務產業生態城,這就是在菏澤市和牡丹區兩級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由天華實業集團投建的天華電商產業集聚園區。據工作人員介紹,園區規劃分為三期,共將建設“一核四園三區”:“一核”是在長城路和西安路交匯處,建立以大數據、物聯網支撐的新興信息產業核心;“四園”即圍繞核心布局的“電商聚集園”、“電商孵化園”、“人才創業園”、“金融創新園”;“三區”即“倉儲物流區”、“生產加工區”、“生活配套區”。
在園區內,采訪團發現了一處特殊場館——“淘寶?特色中國?菏澤館”(下文簡稱‘菏澤館’)的線下體驗館。據了解,“菏澤館”是菏澤市政府與阿里集團戰略合作的一個重要項目,也是菏澤市政府與淘寶網傾力打造的地方消費門戶網站。該項目主要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開辟菏澤市傳統特色商品的銷售新渠道,重點展示和推廣菏澤市豐富的農特產品、風味土特產、老字號、手工藝品和特色旅游資源,宣傳帶動當地特色文化發展,進一步提升菏澤市城市知名度,促進經濟、農業、旅游和電子商務的融合協調發展。
“菏澤館”以“打造菏澤電子商務總部基地、特色產品集散地、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結合菏澤實際情況,發揮“淘寶網”的大品牌優勢,打造線上商城的同時建設了線下體驗館。線下體驗館建筑面積6400平米。分區十六功能區,可容納200個以上品牌、1200個以上商品,可同時接待1200人以上的游客,是目前為止全國最大的O2O體驗中心。
牡丹創意家居小鎮:菏澤市的“錦繡”名片
可容數輛大巴并行的大道筆直伸展,路旁的現代化廠房如士兵排著整齊的隊伍,這里就是山東天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建的牡丹創意家居小鎮。
走進小鎮,采訪團的記者們環顧四周,看到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水道縱橫,不由說到“如果不知道這是企業廠區,還以為進了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廠區內實現全路面硬化、全覆蓋綠化,地面零裸露。“人們處在這種鳥語花香的錦繡小天地中,精神能得到極大的放松,從而更專注地投入工作之中”。這就是牡丹創意家居小鎮以“打造花園式的生產企業”為目標的具體體現。
據主辦方介紹,牡丹創意家居小鎮由山東天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建,規劃占地3.6平方公里,投資概算120億元,以家居業為特色啟動產業,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成產業上“特而強”、機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態上“精而美”的地方特色小鎮。項目建成后,以電子商務為依托,通過“園區網絡銷售”+“標準化生產基地”的電商發展模式,其容量能集聚家居產業生產、設計、銷售、倉儲、物流企業200家以上,吸納創業、就業1萬人以上,帶動就業人口6萬人。“我們建造這個項目的目的,是力爭打造全國最具知名度的特色家居小鎮,形成‘宜產、宜商、宜居、宜創、宜游’的現代化生態型人文小鎮,成為創新創業高地、產業投資洼地、休閑養生福地、觀光旅游勝地,打造成菏澤經濟新的增長極,成為菏澤城市后花園,為菏澤再添一張新名片。”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的教育殿堂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是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準,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并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該館于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開館,建筑面積11700余平方米,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于一體。主體建筑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2005年11月,該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15年7月份,該館實施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改造于2017年1月13日重新向社會開放。升級后的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由外到內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展廳數量增加3個,展覽面積從3612平方米增加到8670平方米,相當于又增加了一個紀念館;文物數量從609件增至7169件,增加10多倍,而這些新增的文物形式多樣,包括長矛、大刀、土槍、銀元、地契等。
紀念館工作人員告訴采訪團,與以前相比,如今紀念館內展覽的形式更加豐富,不再是單一的圖文加文物展示,而是轉變為包含雕塑、大型油畫、大型場景、幻影成像、趣味互動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面塑、剪紙、泥人、連環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在展覽大綱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了許多能體現冀魯豫邊區革命精神的歷史事件、人物故事和戰斗戰役等。在這里,參觀者能夠耳濡目染,切身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創建新中國、解放冀魯豫、建設魯西南拋頭顱、灑熱血的艱難革命歷程。
大黃集鎮安陵集:碧血曾染紅“小莫斯科”
“我們魯西南人的性格,就和書里的那些英雄好漢一樣,爭強好勝、孝義兩全。”在安陵集,村民們挺著胸膛告訴采訪團:“知道我們這里為什么叫‘小莫斯科么’,因為當時的‘紅三村’被根據地稱為‘小延安’,當時我們的老先輩們憋著一股勁,要和他們比一比,都擼起袖子干革命,魯西南的革命火種就從這里燃起的。在當時的俄國,莫斯科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把革命火種傳到各地,所以我們這里被叫做‘小莫斯科’。”
在這些革命老前輩口中,采訪團知道了,魯西南的人民點燃和保護了革命火種,讓其星火燎原。當時,安陵集村的一批批青壯年,參加了八路軍、新四軍、冀魯豫支隊,走上了抗日救亡的前線。“我們的先輩從這里奔向槍林彈雨、奔向光榮和犧牲、奔向民族和國家的尊嚴,一點也不輸給1941年走過莫斯科紅場的士兵”。一個安陵集村,以身殉國的烈士達一百多人,僅抗日戰爭時期,就有73名戰士為國捐軀!
定陶烈士陵園:齊魯大地埋忠骨
“不知您家在何方,齊魯大地埋忠骨”“莫問您姓誰名誰,濤濤黃河慰英靈”在定陶革命烈士陵園,采訪團看到了這樣兩句墓文。在墓碑下長眠的,是“一級殺敵英雄”、“戰斗英雄”革命烈士王克勤,以及另外其他數百名烈士。
記者看到,從紀念河的北端至紀念館8000平方米的區域,是一片用芝麻白大理石、五蓮紅點綴方塊鋪地而成英雄廣場。抬頭望去,是一座高16.2米、底座高1.95米的紀念碑,上書“定陶戰役紀念碑”七個鎦金大字,是原山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長楊德志親筆撰寫的。在紀念碑兩側,各有六角式紀念亭,分別被命名為“王克勤亭”和“群英亭”,以示念在解放定陶戰斗中犧牲的一等戰斗英雄王克勤和定陶戰役中犧牲的無名英雄。在陵園的最后面,以長青樹為基調,塔樹環繞著23座烈士墓,最中心是一座無名墓,安葬著378位無名烈士。
主辦方介紹,定陶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69年,座落在定陶縣城西關菏商與定張公路臨界處,該園總占地面積30畝。2015年被批準為省級革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幾經修整后,如今的烈士陵園成為集瞻仰、教育、休閑于一體的、紅色公園式、新型烈士褒揚陣地。
中遠蔬菜合作社:菜農組隊走向富裕
“別看現在合作社的規模挺大,當初成立時可只有18戶菜農。”定陶區中遠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說,合作社成立于于2009年,得益于政府支持和成員努力,發展規模一路壯大,一年時間增加到245名成員。
資料顯示,合作社蔬菜生產基地以杜堂鄉陸灣行政村為中心,一期占地270畝,投資500余萬元,于2009年5月開工,建造了高標準日光溫室60余座,占地50畝的現代化育苗工廠一處,主導品種為奧秀黃瓜、翠綠苦瓜,年產黃瓜2000噸,苦瓜2300噸,產值650萬元,合作社二期規劃緊扣菏澤市經濟發展規劃,以陸灣蔬菜生產基地為依托,計劃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業體系,全力打造特色農業旅游觀光經濟帶,建造集觀光采摘、農業科普示范、娛樂休閑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目前,合作社擁有辦公室、分級包裝車間、檢測室、倉庫等場所面積1800平方米,聯網微機2臺,農藥速測儀2臺,電子顯微鏡2臺,設施農業設備30余臺套。3年來,合作社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舉辦合作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辦、民管、民收益”原則,堅持成員以農民為主體,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堅持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得到了廣大菜農的積極響應。
在金碩農業生態產業園,媒體朋友們為5.1公里長的“亞洲第一葡萄長廊”而感嘆,為一體化的現代農業設施和成果稱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