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13 23:39:08
最近,一則《公安部通緝嫌犯盜挖古墓群,雷管炸盜洞》的報道,引發了人們對山東滕州市官橋鎮大韓村遺址的關注。其實,這件手法簡單粗暴的盜墓案件發生在半年前的2017年2月。當時,盜墓團伙用雷管炸出盜洞,挖走春秋時期的鼎、鑒、編鐘、編磬、壺等珍貴青銅器169件。
俗話說“盜亦有道”,這種盜墓手段實在是破壞力太大了。當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來到被盜遺址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青銅器碎片凌亂散落在盜洞口,“心都碎了”。別人是下網捕魚,人家是拿炸藥炸魚,能不引起轟動嗎?
大韓村遺址被盜掘之后,這里就被嚴密監控起來,盜洞隨之被填埋。7月31日,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大韓村遺址盜掘嫌疑人劉建濤、孟超也在其中。目前,二人已先后被抓或自首。
早在2011年底,大韓村遺址就被公布為棗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認為是四五千年前龍山文化至漢代的生活遺址,注意,當時認為是生活遺址,也是就是可能會有民居民房之類的遺址,并不知道是一處古墓葬群遺址。如果不是被盜,其地下埋藏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群,仍不會被世人所知曉。
山東滕州市文廣新局文物保護室工作人員表示,大韓村遺址除了幾座墓葬被盜挖以外,大部分“保存完好”,8月底,文物部門即將對大韓村遺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
從盜墓者的“成果”來看,這次考古很有可能會有重大收獲。盜墓團伙挖走了鼎、鑒、編鐘、編磬、壺等春秋時期珍貴青銅器169件,鼎、編鐘等器物是身份的象征,單單一次盜墓就能發現這么多的器物,顯然規格很不一般,很有可能是春秋時期某一山東古國的貴族墓區。
官橋鎮地處滕州南部,下轄54個行政村,區域面積64平方公里,總人口8.1萬人,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官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是距今7300多年的北辛文化發祥地,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先后涌現出了造車鼻祖奚仲、招賢納士的孟嘗君、脫穎而出的毛遂、漢家儒宗叔孫通等歷史先賢。
官橋鎮這片區域在先秦時期是薛國的核心統治區域。古薛國作為古代山東地區存續時間最長、序列最為清晰的東方古國之一,興起于史前文化發達的薛河流域,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滕州前掌大墓地和薛國故城的發掘,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珍貴薛國文物。薛國的國都就位于官橋鎮,是魯南地區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城遺址,因此,從地理位置來分析,這處遺址很有可能是薛國貴族古墓葬遺址,甚至有可能是某位薛國國君的安葬之處。
有意思的是,一追繳文物青銅戈上可見銘文“郳公克父擇其吉金作其元用”。從銘文分析,這件文物有可能與郳國,也就是小邾國有關。郳地大約是在今天的棗莊滕州城東和山亭區附近區域,距離官橋鎮也不算遠。
這種情況其實比較容易解釋,在先秦古墓葬中較為常見。如果這處遺址確實是薛國墓葬的話,這件青銅戈有可能是郳國國君饋贈給薛國國君,或者是薛國征伐郳國過程中的戰利品,對研究薛國和郳國的軍事外交關系很有意義。無論是哪種原因,都是彌補現存史料空白的。
當然,一切還都是推測,考古的樂趣就在于黃土之下皆有變數。無論這處古墓地遺址究竟歸屬于哪個古國,它都是研究魯西南地區先秦歷史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作者:風華齊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原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