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wǎng)
2017-08-02 14:47:08
7月31日,孫德民與妻子在炕上查看一只特大號的砂大碗。山東省棲霞市東山莊村農(nóng)民孫德民,是砂大碗“得祿碗”的第17代傳人,也是煙臺市非遺項目“棲霞砂大碗”技藝傳承人。孫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歲開始跟隨父親做坯燒窯,至今從事燒制大砂碗這門手藝已經(jīng)有40多年,全面掌握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藝。他說,作為“棲霞砂大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先留下來的瑰寶傳承下去。砂大碗是山東省棲霞市特有的一種陶器餐具,當?shù)厝顺S蒙按笸胝粑r醬、扣肉、咸魚或咸菜、米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這種有些“土氣”的餐具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為了保護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技藝,2015年,煙臺市將其列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7月31日,孫德民與新收的徒弟在工作坊制作砂大碗碗坯。山東省棲霞市東山莊村農(nóng)民孫德民,是砂大碗“得祿碗”的第17代傳人,也是煙臺市非遺項目“棲霞砂大碗”技藝傳承人。孫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歲開始跟隨父親做坯燒窯,至今從事燒制大砂碗這門手藝已經(jīng)有40多年,全面掌握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藝。他說,作為“棲霞砂大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先留下來的瑰寶傳承下去。砂大碗是山東省棲霞市特有的一種陶器餐具,當?shù)厝顺S蒙按笸胝粑r醬、扣肉、咸魚或咸菜、米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這種有些“土氣”的餐具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為了保護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技藝,2015年,煙臺市將其列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7月31日,孫德民在工作坊揉泥。揉泥是砂大碗碗坯制作的一個關鍵工序。山東省棲霞市東山莊村農(nóng)民孫德民,是砂大碗“得祿碗”的第17代傳人,也是煙臺市非遺項目“棲霞砂大碗”技藝傳承人。孫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歲開始跟隨父親做坯燒窯,至今從事燒制大砂碗這門手藝已經(jīng)有40多年,全面掌握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藝。他說,作為“棲霞砂大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先留下來的瑰寶傳承下去。砂大碗是山東省棲霞市特有的一種陶器餐具,當?shù)厝顺S蒙按笸胝粑r醬、扣肉、咸魚或咸菜、米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這種有些“土氣”的餐具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為了保護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技藝,2015年,煙臺市將其列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7月31日,孫德民在工作坊查看砂大碗碗坯。山東省棲霞市東山莊村農(nóng)民孫德民,是砂大碗“得祿碗”的第17代傳人,也是煙臺市非遺項目“棲霞砂大碗”技藝傳承人。孫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歲開始跟隨父親做坯燒窯,至今從事燒制大砂碗這門手藝已經(jīng)有40多年,全面掌握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藝。他說,作為“棲霞砂大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先留下來的瑰寶傳承下去。砂大碗是山東省棲霞市特有的一種陶器餐具,當?shù)厝顺S蒙按笸胝粑r醬、扣肉、咸魚或咸菜、米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這種有些“土氣”的餐具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為了保護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技藝,2015年,煙臺市將其列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7月31日,孫德民在工作坊里忙碌。山東省棲霞市東山莊村農(nóng)民孫德民,是砂大碗“得祿碗”的第17代傳人,也是煙臺市非遺項目“棲霞砂大碗”技藝傳承人。孫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歲開始跟隨父親做坯燒窯,至今從事燒制大砂碗這門手藝已經(jīng)有40多年,全面掌握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藝。他說,作為“棲霞砂大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先留下來的瑰寶傳承下去。砂大碗是山東省棲霞市特有的一種陶器餐具,當?shù)厝顺S蒙按笸胝粑r醬、扣肉、咸魚或咸菜、米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這種有些“土氣”的餐具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為了保護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技藝,2015年,煙臺市將其列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7月31日,孫德民在工作坊指導徒弟制作砂大碗碗坯。山東省棲霞市東山莊村農(nóng)民孫德民,是砂大碗“得祿碗”的第17代傳人,也是煙臺市非遺項目“棲霞砂大碗”技藝傳承人。孫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歲開始跟隨父親做坯燒窯,至今從事燒制大砂碗這門手藝已經(jīng)有40多年,全面掌握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藝。他說,作為“棲霞砂大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先留下來的瑰寶傳承下去。砂大碗是山東省棲霞市特有的一種陶器餐具,當?shù)厝顺S蒙按笸胝粑r醬、扣肉、咸魚或咸菜、米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這種有些“土氣”的餐具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為了保護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技藝,2015年,煙臺市將其列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